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及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长期静脉给药肝、肾毒性的影响,探讨聚乙二醇修饰小分子技术的减毒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维黄杨星D组及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5mL/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8d。测定大鼠体重,眼眶取血测定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取大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维黄杨星D组尿酸含量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提示环维黄杨星D组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环维黄杨星D组及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对肝脏有病理学改变,同等剂量下环维黄杨星D组肝毒性作用大于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组。结论聚乙二醇修饰环维黄杨星D后可降低环维黄杨星D在体内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方法:通过甲醇与环维黄杨星D形成溶剂结晶体,然后再在乙醇溶剂中还原,从而提升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结果:可以将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提高到99%。结论:该方法可以运用于环维黄杨星D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胸主动脉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钾(KCl)或去氧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观察环维黄杨星D(10~600μmol/L)对大鼠胸主动脉去内皮血管的舒张作用;血管与600μmol/L环维黄杨星D预孵育后,观察其对KCl或PE收缩血管作用的影响;观察环维黄杨星D对不同钾离子通道阻断剂的血管反应性的影响;观察环维黄杨星D对CaCl_2收缩去内皮血管环的作用以及对PE产生的瞬时性收缩和加入CaCl_2后的持续性收缩的作用。结果:在给药浓度范围内(10~600μmol/L),环维黄杨星D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由KCl和PE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600μmol/L环维黄杨星D与血管预孵育亦可明显抑制KCl或PE诱导的血管收缩;4-AP、Gly或TEA与血管环预孵育后,对600μmol/L环维黄杨星D舒张PE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均没有影响;不同浓度(100、300和600μmol/L)的环维黄杨星D与血管环在无钙K-H液中预处理后,可以剂量依赖地抑制CaCl_2的浓度-效应曲线;300μmol/L环维黄杨星D与血管环在无钙K-H液中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PE产生的瞬时性收缩以及加入CaCl_2后的持续性收缩。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去内皮血管的舒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机制可能不涉及钾离子通道的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作用可能参与了环维黄杨星D的舒血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环维黄杨星D分离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新的分离方法.方法:黄杨木总生物碱通过酰化、酸溶分离得到环维黄杨星D三乙酰化物,经水解得目标物。结果:用化学分离方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环维黄杨星D。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方法采用热分析、HPLC/MS、末端检测HPLC、紫外衍生HPLC、荧光衍生HPLC、TLC及非水滴定共7种方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含量.结果热分析法不能用于环维黄杨星D纯度分析,HPLC/MS、紫外衍生HPLC、荧光衍生HPLC及末端检测HPLC四法测定的环维黄杨星D纯度一致.结论多种方法互相印证,表明该文建立的对照品分析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在新西兰兔体内环维黄杨星D的药-时曲线,并与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相比较,计算其体内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化RP-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兔体内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用3p87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模拟.结果 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明显较口服平稳,达峰时间推后,持效时间延长,贴剂中环维黄杨星D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65%.结论 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具有明显控释特征,可较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谢昀  于治国  徐新盛  文艳秋 《中草药》2005,36(11):1726-1727
黄杨木是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的茎枝,明代《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黄杨木粉是治疗心血管病的有效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生物碱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um D),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目前,环维黄杨星D已从黄杨木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分离[1],并与其制剂黄杨宁片一起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测定,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量。1仪器、试剂与材料岛津LC-10ATvp液相色谱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环维黄杨星D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并探讨环维黄杨星D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犬 5只ig环维黄杨星D 10mg·kg-1后采集一系列血样 ,利用HPLC MS(TOF)法 ,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 3p97软件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环维黄杨星D浓度在 0 5~ 2 0 0ng·ml-1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提取回收率高于 80 % ,日内、日间RSD均小于 15 % ,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5只犬ig环维黄杨星D 10mg·kg-1后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 ,其吸收相、分布相和末端消除相的半衰期 (t1/ 2Ka、t1/ 2α和t1/ 2 β)分别为 1 72 ,2 82 ,14 90h ,曲线下面积 (AUC)为 1372 5± 2 19 4ng·h·ml-1。结论 :建立的HPLC MS联用方法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 ,可用于环维黄杨星D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肝组织Na+-K+-ATP酶mRNA表达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维黄杨星D(3、6、12mg/kg),灌胃8周,采用RT PCR检测Na+-K+-ATPase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环维黄杨星D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肝组织中Na+-K+-ATPase mRNA表达.结论 黄杨宁长期给药对肝脏毒性可能与抑制Na+-K+-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器官发生期对怀孕大鼠连续给予环维黄杨星D,观察是否有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方法:环维黄杨星D2、1、0.1mg/kg于妊娠第7~17d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孕鼠饮水、摄食、生长等一般状况。每周称重2次,妊娠第20d处死孕鼠,记录黄体数、胎盘重、着床数、死胎数、活胎数、胎仔性别及体重等,观察活仔外观异常。各窝1/2胎仔作骨骼畸形检查,另1/2胎仔作内脏检查。结果:环维黄杨星D2mg/kg组,母体出现中毒症状,对胎鼠身长、体重均有影响,肾脏畸形发生率高,但对胎儿骨骼发育影响较小.环维黄杨星D1mg/kg组的着床总数、活胎数、子宫总重、胎盘重量均有明显改变。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母体一般状况和子代发育均安全的剂量为0.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