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封堵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PDA直径、内径、肺动脉内径、左房、左室大小及收缩功能等指标.术中全程指导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封堵器有无移位或脱落.结果超声监测PDA共15例,均为管型,PDA直径5~12 mm,平均7.0 mm, Vmax=4.5 m/s,近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6~13 mm,平均6.8 mm,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CDFI示大血管水平无残余分流,左室腔及左房、肺动脉平均内径均明显减小.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PDA的大小判断,对封堵适应征及术中指导监测术后复检封堵器位置,血流动力学评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130例由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DA的患者,经右心导管置入Ampla tzer封堵器,术后24~48 h、3~6个月(平均 4.5 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心脏大小变化.结果 PDA直径2~10 mm,平均(4.6±1.0)mm.术后24~48 h,120例(92%)分流完全消失;8例残余微量分流;1例残余中量分流,17 h后发生溶血,54 h后外科急诊行PDA缝合术;1例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并加用弹簧栓子后,仍有中量残余分流 ,急诊行外科PDA缝合术.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左心均明显回缩,8例残余微量分流的患者残余分流均消失;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及脱落;无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的梗阻.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为一安全有效、损伤较小的方法,应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减少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传统的方法是开胸手术切断或结扎未闭动脉导管。自 196 7年Porstmann等[1] 用导管法经股动脉置入海绵塞子成功堵闭第1例动脉导管未闭后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成为非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随着堵闭方法、材料、输送器械不断开发和完善 ,Rashkind双面伞法[2 ] ,Pfm弹簧圈[3 ] ,Siders纽扣补片[4] 相继用于临床。我们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 ,成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0例 ,男 13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依据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Amplatzer法治疗的PDA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行TTE测量PDA直径、形态及长度,直接依据TTE所测值选择封堵器,术后48 h行TTE复查残余分流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测得30例患者的PDA的最小直径(5.0±1.8)m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PDA的最小直径(4.9±1.9)mm,两者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造影显示PDA属Krichenko A型19例,C型9例,E型2例.TTE显示PDA属漏斗型20例,管型10例.封堵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4例(80%)完全封堵,6例(20%)微量残余分流,48 h TTE显示分流消失.平均肺动脉压由术前的(4.10±2.28)kPa下降至术后(2.42±0.99)kPa(P<0.01),表明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善.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直接依据TT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行PDA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侧重点及其临床价值,以提高先心封堵成功率。方法:6例PDA、8例ASD及2例VSD待外科手术患者。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Amplatzer封堵器除1例患者因双孔ASD,最大伸展径较大而放弃封堵外,6例PDA、7例ASD及2例VSD在超声指导下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3.75%(15/1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前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于手术前1-2天及术后1周内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心腔内径及心功能指标,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超声心动图CDFI检测其中11例患者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患者于封堵器四周探及残余分流,3个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同时封堵术后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左室身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明显减小,高动力性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纠正。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对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41例患者,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降主动脉造影,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术后48h分别行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全组41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术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分流完全消失24例(58.5%),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17例(41.5%)。48h后心脏超声示分流完全消失39例(95.1%),微量残余分流2例(4.9%),其中1例随访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封堵后8h并发溶血,出现血尿,溶血患者经过内科治疗无效,48h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探讨其经验及评价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29例患者,经导管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并于术后24~48小时行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9例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彩B检查动脉水平分流面积由术前6.95±3.78cm~2降至术后0.36±0.86cm~2(P<0.0001)。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封堵器。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据我国1963年1085例先天性心脏病分析,PDA发生率为21.1%,仅次于房间隔缺损,居第二位。以往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损伤重,恢复慢,疤痕影响美观,且常伴有并发症。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使国内外将非开胸法关闭PDA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8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并与76例年轻患者(≤40岁)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84.2%vs50.0%,P<0.05和31.6%vs7.9%,P<0.05)。19例中老年人PDA患者,18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与年轻组无显著差异(94.7%vs94.7%,P>0.05),无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封堵后15~30min复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3例无残余分流,6例微量到少量分流;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与封堵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2±12mmHgvs.49±28mm-Hg,P<0.05)。18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肺动脉水平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进一步下降至26±4mmHg。结论;中老年人PDA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经导管封堵中老年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超声心动图在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PDA患者,堵闭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PDA的内径、左房室大小等,并对PDA进行分型。术中检测封堵器所在的位置、是否牢固夹闭PDA、周围有无分流等。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的PDA圆柱管型内径大小与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且与分型无关(P〉0.05);20例PDA患者,内径在1.6~10mm,其中有6例内径大于6mm,彩色多普勒(CDFI)均显示封堵器堵闭牢固,无残余分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封堵器治疗PDA有可靠的指导作用,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封堵器对内径大于6mm的PDA堵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溶血(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溶血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患者,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7.5mm、10mm和11mm,经静脉途径置入10/8、16/14mm直径AmplatzerPDA封堵器和18mm直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h、18h和55min发生溶血。分别采用手术、药物治疗及取出封堵器的方法,患者溶血均消失。结论:PDA封堵术后溶血的发生与术后残余分流有关,及时有效地处理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未闭动脉导管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 ,新生儿动脉导管生理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PDA)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出生 2 4h~ 7d的新生儿 (Ⅰ组 )及 6月~ 3岁患儿 (Ⅱ组 )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并比较测量结果 ,连续三次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 新生儿动脉导管多数可自然关闭 ,关闭时间多在 2 4~ 72h内 ,少数 3d后关闭。本组仅 1例经 4月的连续观察 ,动脉导管依然未闭。未闭的动脉导管内血流速度Ⅰ组与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 ,也可进行跟踪观察 ,动态检测动脉导管的关闭时间 ,对诊断PDA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对5例PDA、15例ASD及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2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2例ASD及1例VSD未完成封堵。总的成功率为88.46%(23/26)。结论 TTE对于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以及在放置封堵器过程中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小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和即刻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我们应用pfm公司DUCT-OCCLUD弹簧圈为37例PDA患儿作了堵塞术.PDA平均最小直径为1.1±0.2mm(0.5~1.5mm).结果 37例PDA堵塞术均获成功.堵塞后10min行升主动脉造影无一例有残余分流,即刻堵闭率为100%.平均透视时间为22min(7~32min).住院时间为5天.在平均1.3年(1月~2年)随访中,没有溶血、延迟的弹簧圈漂移、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没有左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狭窄.结论应用DUCT OCCLUD弹簧圈,通过改良的操作方法,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微小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以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确诊此类PDA的有效方法。方法:12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患者,分别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及GE Vivid7型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用维生素B6注射液5ml与碳酸氢钠注射液5ml等比混合进行静脉超声造影,根据降主动脉内有无造影剂出现判定有无PDA。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此类PDA的难度很高和容易漏诊,而注射超声造影剂后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内均出现较多造影气泡,提示主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交通。结论:以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成人PDA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1)以右房室大为主要表现,左心大小多在正常范围;(2)肺动脉显著扩张,肺动脉收缩压多在100mmHg以上;(3)用超声造影观察降主动脉的方法有助于迅速确诊PDA。  相似文献   

18.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器的直径为 9.72± 4 .2 2mm ,患者在手术前 1d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2 0 0mg/d ,手术后 1个月后改为 10 0mg/d ,手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X线 ,体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手术中和随访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 ,未见残余分流 ,经过 3~ 6个月的随访未见栓塞性疾病。结论 :国产PDA封堵器封堵治疗PDA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用Rashkind伞进行封堵。超声检查示19例患者PDA均为管型,直径为3~8mm,平均4.6mm。心血管造影示PDA最窄处直径为平均4.69mm。3例患者用12mm封堵伞,16例患者用17mm封堵伞。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腔大小变化。结果:1.术后仅1例出现封堵伞脱落,手术成功率为94.7%。术后三天复查,有3例存在残余分流,占15.8%,一年后复查仅1例有分流,占5.3%。2.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三天左室内径即有显著的回缩,左房及肺动脉内径也有明显的减低。结论:经导管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较高的有发展前途的非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