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SAN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能抑制PVC脱氯化氢,显著降低紫外老化时PVC颜色变暗、变红和变黄的速率;此外SAN的引入使PVC/SAN共混材料表面平整、致密,可以有效阻止紫外光和氧气深入到材料内部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显著提高PVC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TT/ASA)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TT/ASA共混合金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讨论了注塑参数的变化对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升高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共混合金的结晶度,并且较高的模具温度有利于提高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保压时间延长,结晶度增大,拉伸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相似文献   

4.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正已烷/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St/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表明AES耐热性优于ABS。  相似文献   

7.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分子设计为基础,将可在室温进行交联的功能单元双丙酮丙烯酰胺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制得了蓄能型发光涂料。该涂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可被有效激发,撤去光源后能持续发光,余辉时长可达12 h。涂料对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等塑料基材有很好的附着力,可制成塑基蓄能型涂层制品,拓展了蓄能型涂料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不同甲基丙烯酸(MAA)含量的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SMAA)。用DSC、拉伸、冲击、熔体流变试验等对共聚物的力学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MAA含量的增加,PSMAA共聚物的Tg升高,热稳定性增加。(2)共聚物的拉伸、冲击强度均随MAA含量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3)MAA含量在8mol%以内,分子量(Mn^-)在20万左右;MAA含量在18mol%以内,Mn^-在10万左右的PSMAA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应力作用下的紫外光老化行为.老化后的样品采用超薄切片法,应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手段,从微观角度研究了应力对PVC各层化学结构变化的影响;同时对样品的凝胶含量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应力作用下PvC的紫外光老化机理.结果表明:应力使PVC的氧化层增厚,共轭双键层变薄;应力的存在会大大加速氧化反应,但却降低了共轭双键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掺加不同含量糠醛抽出油、红油增塑剂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剂,分析其对SBS改性沥青各性能指标的影响,判断影响SBS改性沥青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含量是提高软化点、弹性恢复的主要因素;糠醛抽出油含量增大则可明显提高其延度指标,且改善SBS改性沥青的离析程度;红油增塑剂含量增大可大幅提高SBS改性沥青的延度指标,但高温性能下降且离析严重,短期老化后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同等含量抽出油老化后指标。因此可在SBS含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掺加适当的糠醛抽出油以改善SBS改性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逢色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产品为无规共聚物,对可发处理后的共聚物的铸模性能进行测定,并研究了单体残留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以及分子量对铸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单体残留量增加,PSMMA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2)同一种PSMMA共聚物珠粒,单体残留量不同,其结构也不同,(3)PSMMA共聚物的分子量愈大,发泡剂含量愈高,发泡倍率愈大,成型密度愈小,相应的发气量和灼烧后的残留量愈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螺杆的强剪切作用,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六方氮化硼(h-BN)复合材料(ABS/h-BN),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电阻率,并借助拉伸试验、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h-BN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N在ABS基体中发生了取向,当h-BN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由0.176 W/(m·K)提高到0.404 W/(m·K),增加了129.6%,且拉伸强度由35.26MPa提高到38.45 MPa。ABS/h-BN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家电等的外壳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充油SEBS体系的热稳定性,通过分析拉伸强度变化研究了共混体系的耐紫外性能,并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经紫外辐照后体系的化学结构变化。TGA结果表明,白油的加入导致SEBS热稳定性下降,15#、26#和32#白油构成的SEBS(YH-602)填充体系的起始失重温度由纯SEBS的413.8℃分别下降到184.4℃、218.7℃和238.5℃,最大失重速率温度由441.2℃分别下降到436.4℃、434.7℃和436.0℃。充油SEBS的耐紫外性能随白油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0phr 15#、26#和32#白油填充SEBS(YH-602)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4.34%、70.07%和97.35%,而190phr的分别为68.55%、65%和77.24%。经紫外辐照后试样表面的FT-IR谱图在3300 cm-1、1720 cm-1和1164 cm-1附近出现吸收峰,显示老化降解后新增基团主要为羧酸类和脂肪族酯类。  相似文献   

15.
引发剂对丙烯腈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用水相沉淀聚合方法得到了两种丙烯酸共聚物,并用DSC研究了丙烯腈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在200~350℃下的环化放热情况;然后使用TGA研究了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从室温到710℃的热失重过程;并采用变温红外探讨了PAN共聚物在环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最后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对环化放热峰和热失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轻质材料与加工湖北工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68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St∶n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PLA∶m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加入1%(质量分数)的PSMA使PLA/SBS共混物中SBS相分散更均匀,界面粘接增强。加入1%(质量分数) PSMA的PLA/S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LA的7. 1倍和2. 3倍。DSC和流变学结果表明,PSMA的加入增强了PLA和SBS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丙烯腈(AN)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考察了AN含量对PVDF/SAN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N含量增加,PVDF的Tg向高温移动,PVDF与SAN的相容性提高。X射线衍射仪测试得出PVDF结晶为α晶型,不同AN含量的SAN对PVDF的晶型没有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PVDF及其共混物中,PVDF具有双重熔融行为。随着AN含量增加,PVDF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有所移动,结晶能力降低。扭矩测试发现,PVDF具有较高的黏度,SAN的引入降低了PVDF的黏度。接触角结果表明SAN提高了PVDF的表面亲水性,AN含量越高,共混物极性越大,材料表面亲水性越强。  相似文献   

18.
用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在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体系中进行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出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介绍了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剂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就各组分及聚合条件对所得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辐射与硫磺交联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各种多官能团单体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辐射交联的强化效应,发现A-TMMT四羟甲基烷四丙烯酸酯在降低SBR辐射交联必要剂量方面效果显著。对强射交联SBR的应力应变,动态力学及基佗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典型硫磺交联产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