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将我科自2000~2006年收治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临床帕金森病(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的情况,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3月1年间190例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情况(种类、剂量、费用)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组PD患者人均用药2.88种,平均左旋多巴量323.0mg/d,平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s,LDE)318.6mg/d;H&Y分级越高的患者LDE越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均药物费用为2597形年;药物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每日LDE和药物种类数。结论目前PD患者的抗PD药物治疗以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剂为主,LDE的用量可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及预测药物费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PD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死亡缺失,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及综合症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家族性PD与散发性PD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家族性PD被认为是遗传上基因的缺陷所致。本文就家族性PD的一个相关基因——parkin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院PD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定振汤,连续服用6月.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6月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UPDRS评分上升明显减慢,在治疗后第6月时,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时,治疗组泌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振汤能有效减慢PD患者的UPDRS评分的上升速度,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便秘、泌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附28个家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族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50多年以来国内报道的所有PD家系的资料,分析28个PD家族的起病年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等特点。结果家族性PD的发病年龄早于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同一家族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大多相似,以震颤为主(60.7%),部分家族有早发的遗传特征。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对PD患者Ⅰ、Ⅱ级亲属的询问和体检,以有利于家族性PD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9.
帕金森病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在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方面有一些新进展 ,新近的研究表明 :PD的发病似乎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的损害、环境毒物造成的代谢障碍、遗传易感性、老化的加速等因素有关。而设想中PD的保护因素 ,无论是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型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也都通过阻抑上述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达到保护神经元 ,从而预防PD的发生或延缓PD的进展。本文就其在遗传、对抗氧化应激和自由基、饮食以及其它方面对帕金森病可能的保护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我国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全国神经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0年8月底召开(确切时间及地点待定)。届时将邀请陈生弟、陈海波、梁秀龄、张振馨、陈彪、蒋雨平、程焱、唐北沙、王振福、刘振国、王丽娟等著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并进行大会论文交流。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在早期PD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执行能力下降、视空间障碍、记忆力下降、定势转换障碍,而在晚期主要表现为痴呆。PD患者的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起病侧、运动症状的表现有关,微电极引导的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较小,而多类药物治疗均对PD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揭示PD患者认知改变的复杂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在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改变特征.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门诊女性患者81例,以我院同期保健科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和体重匹配的81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肌酐水平,并对两组的血尿酸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患者H-Y分级Ⅰ-Ⅱ、Ⅲ、Ⅳ-Ⅴ-3组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低血尿酸水平很可能与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国际性难题,基因治疗是未来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原则、方法、载体和靶细胞的选择,以及目的基因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普遍认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是两个独立的、有着显著差别的疾病.但是,相当数量的证据表明,二者具有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相似的病因和病变发生机制.因此,现在有人认为这两种疾病的部分病例可能是同一种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本文拟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近代神经科学发展迅速.尤其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在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上都有突破性进步.加之先进的诊断技术与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都在帕金森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对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珍和住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共87例,分为早发组(≤50岁)20例和晚发组(〉50岁)67例。比较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非运动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早发组的明确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合并自主神经和感觉障碍的非运动症状的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2组在性别构成、首发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可能在早发帕金森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的丧失和残存神经元内出现Lewy小体.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为遗传性的,约90%的患者为散发性的.到目前为止,散发性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多个研究提示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导致神经元内异常蛋白聚集,功能紊乱,并进一步造成神经元的凋亡,可能参与了散发性PD的发病.本文就蛋白酶体功能下降与散发性P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迁延,难以治愈。通常被认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为特点的运动性疾病。然而,帕金森病也常伴发许多非运动症状,如抑郁、认知缺损、自主神经症状和其他精神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抑郁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病程迁延的神经症,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十年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减少,以及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形成以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LB).该病起病缓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经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帕金森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拟就近10年来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