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或硫喷妥钠麻醉诱导时常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报道异丙酚和氯胺酮联合应用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作者采用M超声心动图对 4 0例病人进行了对比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ASAⅠ级病人 4 0例 ,2 2~ 64岁 ,无心脏病史。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 :异丙酚 (P)组、硫喷妥钠 (T)组、氯胺酮 (K)组、氯胺酮异丙酚 (K P)组。各组年龄、性别、病种、手术要求等基本相近 ,具可比性。1 2 方法 均于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5mg ,地西泮 10mg。入室后开放静脉 ,面罩给氧 ,采用中立BP 92 0 0自动血压监视器测定血压并记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在全麻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3年择期剖宫产足月初产妇82例,随机均分为0.5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mg/kg组(A组),1.0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mg/kg组(B组)。观察围术期产妇心率、血压变化及应激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min的BP明显升高,HR增快(P〈0.01),且A组的BP和HR明显高于和快于B组(P〈0.05)。A组产妇的B两产妇组均无术中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的临床效果不同其中2mg/b丙泊酚复合1.0mg/kg氯胺酮诱导产妇心率、血压变化较小,同时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术前抑郁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 ASA I~III级,术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3分,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麻诱导后,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1,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麻醉前1d和术后第5d进行一系列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数字符号(Digit Symbol,DSy)、数字广度(Digit Span,DSp)、循迹连线(trail making test,TMT)、词色干扰(Stroop Color-Word Test)、听觉语言学习(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抑郁自评(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量表测验。采用Z值法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5d,氯胺酮组POCD的发生率为25.0%,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为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氯胺酮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能减少术前抑郁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松潘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例全身麻醉行剖宫产的患者。3例为择期(1例为脊柱自L3重度侧弯,2例为孕前严重腰痛),7例急诊(3例妊高症胎盘早剥,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1例胎盘卒中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1例脐带脱垂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3例椎管内穿刺失败)。年龄23~34岁,体重62~87kg,孕周36~42周;术前禁食禁饮达6h者4例,4~6h者3例,小于3h者3例。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是常用的小儿全麻药物,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常辅以其它静脉全麻药物。本文比较了异丙酚或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麻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77例,男46例,女31例,年龄2~8岁,体重11~23kg,均ASA Ⅰ~Ⅱ级;烧伤整形手术36例,骨科13例,眼科12例,泌尿科7例,其它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小儿氯胺酮复合全麻的影响.方法:选择6~12岁接受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的4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氯胺酮复合麻醉;B组(目标组),氯胺酮复合麻醉,术前超前镇痛使用地佐辛,每组20例.手术过程中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总用药量、患儿苏醒时间与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总用药量、清醒时间与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对小儿氯胺酮复合全麻是安全的,能减少氯胺酮麻醉总用药量,缩短苏醒的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影响.方法18例全麻手术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尾加压素Ⅱ.结果麻醉诱导后尾加压素Ⅱ的浓度与麻醉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28~66岁,平均54.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30例,股骨粗隆47例,胫腓骨9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常规麻醉诱导,研究组则予以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15min以及术后24h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及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5min研究组患者的HR与MAP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静脉麻醉诱导;B组吸入6%七氟醚,氧气流量2L/min。分别观察相应指标。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B组短于A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SpO2均在95%以上。插管后两组血压、脉搏均上升,上升幅度相近。结论 七氟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对心血管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引发肌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依托咪酯行全麻诱导时肌颤的发生与脑电的关系 ,并观察预先小剂量注射依托咪酯对诱导剂量的依托咪酯诱发肌颤的影响。方法  6 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 4组 :Ⅰ组 (依托咪酯 0 .3mg/kg ,n =15 ) ;Ⅱ组 (依托咪酯 0 .0 75mg/kg ,n =15 ) ;Ⅲ组 (依托咪酯 0 .1mg/kg ,n =15 ) ;Ⅳ组 (生理盐水预处理组 ,n =15 )。 结果 Ⅳ组中肌颤的潜伏期最短并持续时间最长。与Ⅳ组比较 :Ⅰ组和Ⅲ组肌颤的潜伏期延长且持续时间缩短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Ⅱ组中肌颤的潜伏期与持续时间与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脑电图显示肌颤发生时 ,无惊厥波出现。结论 诱导剂量的依托咪酯所引发的肌颤与惊厥无关。应用 0 .0 75mg/kg依托咪酯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肌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剖宫产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足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组)和硬膜外组(E组)。观察产妇麻醉前、切皮时和胎儿取出后10 min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新生儿体质量和胎儿娩出后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切皮时,R和K组收缩压高于E组(P<0.05),K组心率高于E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R和K组低于E组(P<0.05);5 mim Apgar评分K组低于E组(P<0.05),R组和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新生儿的影响小于氯氨胺酮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12.
林云才  笪庆  郑鹏 《武警医学》2008,19(11):972-975
 目的 探讨应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不同给药方法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优化方案.方法 200例1~6岁,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成以下五组:A组为口服咪达唑仑0.7 mg/kg;B组为口服氯胺酮8 mg/kg;C组为肌注氯胺酮5mg/kg;D组为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4 mg/kg;E组为先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再肌注氯胺酮4 mg/kg.观察各组诱导结果及呼吸循环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与B组比较,A组起效更快(P<0.01),合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②A组、B组均比C组更合作,但不如C组起效更快;③D组和E组相比,患儿更合作,不良反应更少,但起效更慢,两组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优于单独给药,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口服给药可行性更佳.  相似文献   

13.
莫丽平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39-1241
医学科学技术及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更多更复杂新生儿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在解剖、生理上发育不全,常合并先天性脏器性畸形及复杂的并发症,手术耐受力差,其麻醉管理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全身麻醉为主,为减少药物对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及各个系统的损害,常选择简单、可控性强的麻醉药物。随着吸入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C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75 mg/kg、丙泊酚1.0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记录3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高血压、低血压、BIS<3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诱导后的MAP高于A组(P<0.05),C组在T1-4时刻MAP高于A组,T2时刻MAP低于B组(P<0.05),且诱导后HR低于B组,T2时刻HR低于B组(P<0.05),BIS低于A组,T1时刻BIS高于B组,T2-3时刻低于A组,T4时刻低于A组,高于B组(P<0.05),注射痛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0.0% vs. 36.7%,3.3% vs. 33.3%),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3.3% vs. 66.7%),高血压、BIS<30发生率低于A、B组(3.3% vs. 40.0%、70.0%,0.0% vs. 3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于插管前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芬太尼、曲马朵及两者联合用药在全麻诱导期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曲马朵组(T组)和联合用药组(FT组),各10例。F组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T组静脉注射曲马朵3mg/kg,FT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加曲马朵2mg/kg,其他诱导药物相同。术中监测诱导前、中、后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参数。结果:T组诱导前、中、后的RR、SPO2、VE、PERCO2均无显著变化(P〉0.05)。F组诱导中RR和SPO2均比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VE下降非常显著(P〈0.01)。T组诱导中SBP轻度升高(P〈0.05),诱导后升高非常显著(P〈0.01);诱导后DBP显著高于诱导前和诱导中(P〈0.05)。诱导后MAP、HR比诱导前升高非常显著(P〈0.01);诱导后RPP与F组、FT组差异显著(P〈0.05)。F组诱导中SBP、DBP、MAP、HR和RPP均低于诱导前(P〈0.05)。FT组诱导前、中、后各循环参数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对呼吸功能有抑制作用;曲马朵对呼吸功能无明显抑制,也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芬太尼和曲马朵联合应用可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也避免了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气管插管反射所引起血压、心率骤升是全身麻醉诱导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减少这种危险性。我们应用舒芬太尼替代芬太尼进行静脉诱导,有效减轻了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效果,并评价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儿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6~12(9.2±1.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不采用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_0)、诱导后1 min(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气管插管后5min(T_3)时的血压和心率;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两组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在T_1时均下降,在T_2时均上升,但试验组的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中,收缩压和心率在T_2时与T_0和T_1相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则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丙泊酚的用量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熵指数监测和肌松监测下,儿童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比较稳定,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较好。熵指数维持在40~50范围内并且肌松监测的T_1肌颤搐抑制>90%时是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全麻诱导期单人操作不同面罩扣压手法和体位对肥胖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抽选2019年01月~2022年0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肥胖病例60例,;其中有30例在全麻诱导期面罩扣压时采用CE手法+头高25度位(CG组),还有30例在全麻诱导期面罩扣压时采用VE手法+头高25度位(VG组),比较两组意识消失即刻(T0)及扣紧面罩通气30 s(T1)、60 s(T2)、90 s(T3)、120 s(T4)及喉罩置入后即刻(T5)的通气效果,动脉血气指标,胃胀气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T0-T3节点的气道峰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值以及T0-T5节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别,P>0.05;VG组病例在T4、T5节点的气道峰压低于CG组,其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数值明显低于CG组,P<0.05。VG组T5时胃窦部面积(CSA)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CG组,其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CG组,P<0.05。VG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