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规划中的审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阐述景观知党中的审美因素及其在景观资源规划中的作用.在回顾了我国传统景观审美的观念陈旧和目前景观研究中审美领域的不足后,介绍了国际上现行景观审美研究理论与方式,评述了其优劣.进而从景观记录,景观评价两方面提出适宜我国国情的景观审美理论涵构.以及深化研究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动态景观作为景观视觉审美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梳理城市景观中动态景观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城市环境设计中动态景观视觉审美的提升方法。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研究动态景观对城市景观、城市居民产生的视觉审美效应,丰富城市环境景观理论,拓宽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贺慧  余柏椿 《华中建筑》2010,28(1):130-132
该文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景观审美主体和景观设计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审美时空软化和审美信息软化的倾向,并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利与弊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彭立三 《山西建筑》2008,34(17):72-73
通过研究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过程,从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主要因素和文学表达原则等方面探讨了文学审美对于景观意境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文学表达景观意境的思考方法,引起审美游赏者与设计者对景观意境的沟通与共鸣。  相似文献   

5.
孙倩 《城乡建设》2010,(3):64-66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中国许多颇具自然与人文景致的山水城市景观遭到破坏,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正在遭遇特色危机,这使人们开始对古代传统山水城市的美景感到无限眷恋,并开始挖掘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特色。中国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审美内涵及特征无疑给现代城市山水景观的塑造提供了思路。传统城市山水景观审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审美方式和景观特征,现代城市山水景观塑造应该立足于这些审美情趣,结合地域特色,创造出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山水景观风貌。挖掘和发扬古代山水景观塑造的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探究城市视觉景观的公众审美偏好特征是提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以福建省13个县市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2686名受访者对34张城市景观照片的审美偏好,量化分析了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及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众审美偏好产生积极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有水体、道路和桥梁,而山体和现代建筑则会对公众审美产生消极影响;2)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整体特征为视野开阔度、景观护理强度,以及建筑高度与山脊线的关系。获取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视觉景观偏好表达信息,以期为相关专家和决策者了解公众需求、优化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贺慧  余柏椿 《规划师》2010,26(9):105-108
通过从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类审美创造的需要、心理旋转理论等相关心理学角度分析,揭示了审美主体对抽象形态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特色的偏好—在对城市景观,尤其是建筑类和园林小品类景观进行审美活动时,具有抽象简洁形态的景观较易受到审美主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
从景观的释义分析入手,对景观艺术审美性体现的主体和尺度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当前景观在审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看法,希望对此领域研究提出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焱  孙以栋 《建筑与文化》2016,(12):232-237
以浙江传统村落为例,基于生态审美语境下的认知,分析了聚落景观生成的审美背景,探讨了此在与共在、边界与领域、异质空间、原型同化与变异以及生活与空间耦合这些核心概念与特征,指出理解乡村聚落景观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城市景观领域中。新媒体技术成为城市景观、人、社会三者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支撑要素,它影响并拓展了大众对于城市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感知。本文从创作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体验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媒体技术介入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