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021 六价铬致DNA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价铬致DNA损伤的几种常见形式及机制包括DNA断裂、8-羟脱氧鸟嘌呤形成、DNA加合物的形成及碱基突变等。目前有效的拮抗六价铬致DNA损伤的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一些植物性的物质。本文主要对六价铬致DNA损伤的常见形式、机制及两种拈抗损伤的物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化学毒物,可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作用于DNA,它以氧阴离子形式通过非专一性的磷酸/硫酸阴离子通道透过细胞膜后经细胞内的还原剂还原形成一系列低价态铬,如五价铬[Cr(Ⅴ)]、四价铬[Cr(Ⅳ)]和三价铬[Cr(Ⅲ)].该文主要对Cr(Ⅵ)化合物进入体内后如何引起DNA损伤及DNA损伤类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脉(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锌诱导机体产生ZnMT及体外给予纯品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内给予小鼠5mg/kg的锌剂及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01umol/L的纯品ZnMT均可以减轻甲基汞对小鼠细胞DNA损伤程度,且损伤程度越轻,拮抗作用越明显。结论 ZnMT可以拮抗甲基汞引起小鼠肝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抗氧化剂对紫外线诱发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晶  刘扬  孙炜  程梅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77-17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丁羟甲苯、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否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DNA损伤具有拮抗作用.方法提取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丁羟甲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处理后并用紫外线照射所诱发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状况.结果随着紫外线照射计量的增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外源性丁羟甲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加入可明显减轻DNA损伤程度,丁羟甲苯和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与其浓度有关,维生素E的拮抗作用则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丁羟甲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DNA损伤均有拮抗作用,但丁羟甲苯和维生素C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双重性,维生素E是拮抗紫外线照射诱发DNA损伤较为理想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均高于对照组,而丙烯酰胺染毒+EPA和DHA组大鼠周围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肺细胞及脑细胞尾长、尾DNA%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 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EPA和DHA可拮抗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硒对汞致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小鼠同时或先后经腹腔注射 0 .9、0 .3 和0 .1 mg/kg亚硒酸钠与1 .0mg/kg氯化汞水溶液,1次/ d,连续处理2 d;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上述处理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硒和汞同时染毒时,高硒组其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低于单独汞组(P<0 .01);染汞之前给硒,与单独汞组比较,加硒组其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降低(P<0. 01),且中、低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染汞之后给硒,3个加硒组其 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低于单独汞组(P<0 .01),硒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结论 硒对汞致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拮抗作用,但这一作用和其染毒剂量及染毒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7.
煤尘、六价铬、苯及其同系物等职业危害因素均可致DNA损伤,若未经有效修复,可致癌症等疾病。为维持基因组的稳定,防止DNA损伤引起的恶性转变,细胞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统称为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当DNA受损伤时,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R(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或DNA-PK(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能感知损伤并将信号传导给下游的靶蛋白,激活DNA修复通路并调控各类细胞过程,如DNA复制、转录,细胞周期阻滞、衰老和凋亡。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细胞中最丰富也最重要的管家基因,且从细菌到人类均高度保守。其主要作用是编码核糖体RNA,以完成后续的核糖体装配和蛋白质加工。由于其重复序列的特性,rDNA是真核细胞基因组中最脆弱的区域之一,且影响细胞功能如衰老。有研究发现,细胞rDNA拷贝数的丢失会提高其对DNA损伤的敏感度,由此可推断rDNA与DNA损伤反应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为此,我们就rDNA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重金属镉可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机制导致脂质过氧化、DNA氧化损伤和基因突变。几丁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活性物质,将其用作清除带有负电荷的含氧自由基非常有效。笔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以代谢酶较为完整的人肝肿瘤(HepG2)细胞为靶细胞,研究氯化镉对HepG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及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期望寻找到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环境重金属镉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扶正解毒汤(FJD)含药血清对镍(NiSO4)致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经NiSO4处理后,加入不同剂量FJD含药血清,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观察细胞内自由基变化及DNA损伤。结果NiSO4(1600μmol/L)染毒组彗星样细胞出现率(计数一定量细胞中彗星样细胞所占的比例)、尾长、Olive尾矩、尾DNA%、尾长/头长比及自由基含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经FJD作用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FJD含药血清对镍致细胞DNA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镍诱导的氧化应激及清除自由基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铬化合物对人体外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铬化合物对人体外淋巴细胞 DNA损伤。 方法 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检测六价铬对外周血处理 1h后 DNA的损伤程度。 结果 作者开发的彗星图象分析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 ,剂量大于 6 0μmol/L的重铬酸钾均可引起 DNA损伤 ,并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六价铬可以诱发体外淋巴细胞 DNA损伤  相似文献   

11.
镉致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其免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镉 (Cd)致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其镉免疫毒性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MTT法和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检测各染镉剂量组的DNA损伤、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 各染镉组的DNA损伤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与对照比较有降低 (P <0 0 5 ) ,并均随镉剂量的升高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DNA损伤与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 ,r =0 .80 78,P <0 .0 1)。结论 镉的免疫毒性机制中镉致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是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硒对氟致人肝细胞脂质过氧化、DNA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硒对氟致离体培养人肝细胞脂质过氧化、DNA损伤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分别接触 80 μg/ml氟化钠和 /或 1.73 μg/ml亚硒酸钠 12h后 ,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物 (LPO)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细胞DNA损伤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构成比的情况。 [结果 ]氟组肝细胞LPO( 2 .88± 0 .5 9)nmolMDA/mg·prot、DNA损伤率 5 9.0 %、凋亡率 15 .5 6%± 2 .0 6%和S期细胞数 4.82 %± 0 .4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GSH含量 ( 4 .2 3± 0 .78) μg/mg .prot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硒通过增加细胞GSH含量 ,降低LPO水平、DNA损伤率、凋亡率和S期细胞数而拮抗氟产生的毒性作用。 [结论 ]一定剂量的硒可拮抗氟所诱导的脂质过氧化、DNA损伤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胆红素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TCE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胆红素对TCE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对照组增加;胆红素各剂量组SCCE各指标在20-200μmol/L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100μmol/L处最小。结论:100μmol/L左右的胆红素能较好的拮抗TCE对小鼠肾脏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4.
抗氧化剂拮抗紫外线致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β-胡萝卜素是否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DNA损伤具有拮抗作用。方法:提取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经不同浓度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或β-胡萝卜素处理及应用不同计量紫外线照射后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状况。结果: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外源性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β-胡萝卜的加入可明显减轻DNA损伤程度,但均未能完全阻断DNA的损伤,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抗氧化剂的剂量与拮抗功效呈量效关系。结论: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β-胡萝卜素对紫外线照射诱发的DNA损伤均有拮抗作用,是拮抗紫外线照射诱发DNA损伤较为理想的拮抗剂,半日细胞凝胶电泳法适用于细胞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最基本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DNA甲基化改变包括全基因组水平DNA低甲基化和CpG岛局部高甲基化.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DNA甲基化芯片技术已成为高通量分析DNA甲基化的快速、有效的方法.DNA甲基化芯片主要包括CpG岛微阵列和甲基化寡核苷探针微阵列.本文围绕DNA甲基化相关概念、发生机制、与疾病的关系及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了解氯化镉(CdCl2)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直接DNA损伤作用及锌的拮抗作用,初步探讨镉的遗传毒性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甲基四唑法(MTT法)了解CdCl2对于V79细胞的毒性,通过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常用的几个评价指标,研究CdCl2体外对于V79细胞DNA的断裂损伤,并采用生理浓度ZnCl2(10μmol/L)加以拮抗。结果MTT试验中,CdCl2对于V79细胞的毒性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高,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9 4x 94.472;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中,CdCl2单独染毒,随着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加重,而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本实验条件下,CdCl2能造成V79细胞DNA损伤,生理浓度的锌可以拮抗镉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红素拮抗间二硝基苯(m-DNB)诱导大鼠肝细胞DNA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与不同剂量m-DNB孵育,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电子顺磁自旋捕获法观察m-DNB染毒大鼠肝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生成;以单细胞凝胶电泳和氚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分别观察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和合成抑制情况,分析胆红素干预对以上情况的影响。[结果]随m-DNB剂量增加,大鼠肝细胞和OH?水平、DNA受损细胞数和细胞DNA断裂程度增加,3H-TdR掺入量下降,具有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10μmol/L胆红素干预可明显减低m-DNB致大鼠肝细胞和OH?水平、降低DNA受损细胞数和细胞DNA断裂程度、拮抗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抑制(P<0.01)。[结论]胆红素可拮抗m-DNB诱导大鼠肝细胞活性氧导致的DNA氧化损伤、减轻m-DNB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硫化碳 (CS2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CS2 对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染毒实验 ,同时以不同浓度维生素C预处理进行干预试验。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 ,用二苯胺法进行细胞DNA断裂的定量分析。结果 CS2 可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 ,随着CS2 染毒浓度升高 ,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逐步下降 ,呈剂量反应关系 ;CS2 可致内皮细胞DNA损伤 ,使DNA双链发生断裂。浓度为 2 0 μmol ml时即可产生明显影响 ,浓度达到 16 0 μmol ml,细胞DNA完整率下降至 4 8.2 6 %。经维生素C预处理后 ,内皮细胞DNA完整率高于未经预处理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增殖活性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CS2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而维生素C可拮抗CS2 致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鹅膏毒肽致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及EPA和DHA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鹅膏毒肽对大鼠多组织细胞DNA的损伤及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拮抗效应.方法 将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鹅膏毒肽染毒组、鹅膏毒肽染毒 EPA DHA组.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肺细胞和脑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鹅膏毒肽染毒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肺细胞和脑细胞的彗星细胞尾长、受损DNA所占百分比(尾DNA%)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鹅膏毒肽染毒 EPA DHA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肺细胞及脑细胞的彗星细胞尾长、尾DNA%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 鹅膏毒肽可致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EPA和DHA可拮抗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