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87)和中重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63),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n=10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与中重型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OPN、FIB水平;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OPN、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轻型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r_s分别为0.480、0.497)、mRS评分(r_s分别为0.387、0.35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OPN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26,血浆FIB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AUC分别为0.714、0.711。结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新型炎性因子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的证实使其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 C)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6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轻度组,NIHSS评分4分)99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156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12例;根据治疗3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216)、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51)。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中度组但低于重度组(P0.05)。(3)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4)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95%CI(0.948,0.979)],血清Hcy水平为0.985[95%CI(0.977,0.993)],血清Cys C水平为0.779[95%CI(0.733,0.825)]。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821[95%CI(0.751,0.892)],血清Hcy水平为0.719[95%CI(0.637,0.800)],血清Cys C水平为0.664[95%CI(0.578,0.751)]。结论血清Lp-PLA2、Hcy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有关,且二者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血清Cys C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其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为临床监测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伴轻度OSAHS患者26例,急性脑梗死伴中度OSAHS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伴重度OSAHS患者24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观察各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认知功能评分(Mo 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程度越重,Mo CA评分和MBI评分越低,NIHSS评分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的患者,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加重,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及干预治疗,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合并中度、重度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6例经头颅磁共振确诊的ACI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对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进行评分,分析Flair高信号血管征、中性粒细胞计数与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患者发病6个月后,采用改变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结果:重度组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的患者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直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12分(OR=1.267,95%CI:1.140~1.409)、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719,95%CI:1.351~2.188)、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4.76分(OR=2.190,95%CI:1.437~3.338)是影响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较低,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P均<0.05)。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截断值为4.76分时,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45~0.82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3%和64.33%;中性粒细胞计数截断值为5.82×109/L时,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0.723~0.81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和63.24%;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839~0.8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5%和63.46%。结论: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影响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右侧半球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语言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在发病7 d后接受1个疗程低频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治疗,1次/d,为期10 d.两组患者分别在rTMS治疗前、治疗后和发病后90 d进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其整体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rTMS前和rTMS后ABC、NIHSS和BI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发病后90 d时治疗组ABC评分显著改善(P<0.05),但NIHSS和BI与对照仍无显著差异.治疗组rTMS治疗前、后ABC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而NIHSS和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而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rTMS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 早期低频rTMS右侧大脑半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医院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41例(NIHSS评分≤7分,A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30例(8分≤NIHSS评分≤13分,B组)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17例(NIHSS评分≥14分,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有无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Lp-PLA2、Hcy、UA水平;血清Lp-PLA2、Hcy、UA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Lp-PLA2、Hcy、UA水平对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Lp-PLA2、Hcy、UA水平高于对照组,B、C组患者血清CRP、FIB、Lp-PLA2、Hcy、UA水平高于A组,C组患者血清CRP、FIB、Lp-PLA2、Hcy、UA水平高于B组(P0.05)。随访1年出现脑梗死复发者38例,未复发者50例。脑梗死复发者血清Lp-PLA2、Hcy、UA水平均高于脑梗死未复发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r=0.468)、Hcy(r=0.473)、UA(r=0.418)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Hcy、UA水平预测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83、0.805。结论血清Lp-PLA2、Hcy、UA水平与青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对脑梗死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16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72h内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 ,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 (76例 )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 (85例 )。观察患者入院、发病 90d时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 ,BI)及神经功能评价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NIHSS分别为 (12 9± 6 7)分、 (12 8± 6 5 )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入院 90d时 ,分别为 (7 4± 4 1)分、 (10 0± 4 2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入院时与 90d时BI评分差值 ,杓型组患者为 (38 4± 18 4 )分 ,非杓型组患者为 (19 7± 11 8)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 ,均较血压昼夜节律杓型组差。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5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与不良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02例,用多中心脑卒中调查评分;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脑卒中预测评分;基线血糖、头颅CT早期脑梗死征、高密度血管征、年龄和NIHSS组合评分;血管事件健康风险汇总评分(THRIVE);入院血糖、种族、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脑卒中严重程度组合评分等分别预测静脉溶栓后sICH与不良转归。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量表预测能力。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的最佳量表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THRIVE≤3分)99例和高危组(THRIVE≥4分)103例,探讨分组与90d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5种风险量表预测sICH的AUC0.8;THRIVE预测静脉溶栓后90d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AUC最高(AUC=0.833,95%CI:0.768~0.893;AUC=0.813,95%CI:0.754~0.872)。THRIVE评分高危组较低危组90d不良预后更高(OR=11.498,95%CI:5.470~24.167,P0.01)。结论5种风险量表对AIS静脉溶栓后sICH预测能力一般,THRIVE评分对90d不良转归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血压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ACI血压的调控。方法回顾性分析84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1~3 d ACI患者平均动脉压、分为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记录入院、出院时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住院天数。结果 848例ACI患者中低血压组占40.8%,正常血压组占5.07%,轻度高血压组占11.79%,重度高血压组占42.33%,ACI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合并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增高、在病程、出入院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其他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压过低或过高合并危险因素增高时发病率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证病人发病72h内生物学指标NDKA、UFDP对中风病痰热证的诊断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5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病痰热证病人,检测发病72h内生物学指标NDKA、UFDP的血清水平,采集发病14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痰热证评分及发病90d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同时纳入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中风病发病72h内,病例组生物学指标U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现UFDP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608;生物学指标NDKA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360,P=0.010),与痰热证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00,P=0.163),与BI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297,P=0.045)。结论生物学指标UFDP对发病72h内中风病痰热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生物学指标NDKA对中风病痰热证病人的近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功能残疾水平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再入院率、血脂等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中医健康教育组(观察组)与西医健康教育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即采取不限制饮食、减少运动量等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取,每天运动1h~2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为14.0%、并发症为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与62.0%(P<0.05)。医疗满意度评分为(90.82±7.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9.74)分(P<0.005)。结论与现代医学的健康教育内容相比,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气虚型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再入院率和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脑梗死危险度分级管理结合延伸卒中单元(extended stroke unit,ESU)管理出院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模式的相关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均给予卒中单元管理治疗,出院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Index(BI)评分,调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控制率;评估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半年时,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BI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模式较常规模式能集中有限医疗资源,更好促进控制脑梗死危险因素,降低再发风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住我院卒中单元502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与同时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624例脑卒中患者比较,比较两组住院期病死率、复发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index,BI)、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及发病后3个月时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BI。结果: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卒中类型、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住院期间卒中单元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病房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4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以卒中单元组患者改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患者住院期及发病后3个月病死率、复发率、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优于普通病房组患者(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和复发率,提高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病人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87例缺血性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脂检测,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脂水平、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病人血脂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ADL,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评分 (ME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NIHSS)、成都脑卒中评定量表 (CDSS)同时评定 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 ,并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巴氏指数 (BarthelIndex,BI)作相关分析 ,评价MESSS、NIHSS、CDSS 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与BI的相关程度。方法  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别于入院时 ,治疗后 2周、4周、8周及 12周同时进行MESSS、NIHSS、CDSS评分 ,于治疗后 2周、4周、8周、12周接受BI评分 ,将MESSS、NIHSS和CDSS与B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ESSS、NIHSS、CDSS在入院时及发病后 2周、4周、8周、12周与 3个月末BI之间均有相关性 ,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I之间在 2周、4周、8周、12周相关性也较好。结论 发病后 2周至 3个月的 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判定指标 ,按相关程度的大小依次推荐在临床上使用的次序为MESSS、CDSS、NIH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BI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neurological changes during the first 48 hours after acute stroke as it relates to the initial stroke severity assessment. Methods The assessment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was performed serially for the first 48 hours on 68 consecutiv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at the Khanh Hoa Hospital, Nha Trang, Vietnam. Incidence of stroke progression (a ≥ 3-point increase on the NIHSS) was recorded and analysi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ts association with initial stroke severity and other demographic and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Deficit resolution by 48 hours, defined as an NIHSS score of 0 or 1, measured the frequency of functional recovery predicted by the initial deficit. Results Overall progression was noted in 28% of events (19/68). Applying Bayes' solution to the observed frequency of worsening, the greatest likelihood of predicting future patient progression occurred with NIHSS score of =7 and >7.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NIHSS score of =7 experienced a 13% (6/47) worsening rate versus those of an initial score of >7 with a 62% (13/21) worsening rate (P<0.01). 42.5% (20/47) of those with an initial score of =7 were functionally normal at 48 hours, whereas only 4.7% (1/21) of those with scores of >7 returned to a normal examination within this period (χ2, P<0.05).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arly clinical cours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after acute stroke be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stroke severity and that a dichotomy in early outcome exist surrounding an initial NIHSS score of 7. These findings may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patient stratification in treatment protocols with respect to primary clinical outcome.(J Geriatr Cardiol 2007;4:225-228.)  相似文献   

18.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出血性中风病人合格受试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脑血疏口服液)310例和对照组(脑血康口服液)130例,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均以中风病积分和脑CT扫描测评。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中风病积分治疗组为(8.56±4.54)分,对照组为(10.67±5.38)分,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脑CT扫描显示脑内血肿吸收量治疗组为(6.58±5.15)mL,对照组为(7.71±5.20)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性中风的总有效率为87.74%,对照组为73.85%(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69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行记录,并对不同分类中PSD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PSDD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PSDD发生率(26.6%vs 16.3%,x~2=6.48,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PSDD患者[(6.00±4.60)分vs(4.52±3.74)分],BI评分明显低于无PSDD患者[(57.40±26.54)分vs(68.1 6±2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HAMD呈正相关(r=0.21,P<0.01),入院时BI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r=-0.1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I评分是抑郁的保护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02,OR=0.98,95%CI:0.98~0.99,P<0.01)。结论 PSDD与脑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