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尚金成  张显  高春成  郭琳  方印 《电网技术》2011,35(9):199-204
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有效拉动电力需求,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和电力需求增长点,实现发电、输电、用电3方共赢.为此设计了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平台.该平台具有交易规则管理、交易流程管理、交易通知发布、交易结果发布功能,满足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要求.  相似文献   

2.
《华东电力》2013,(9):1941-1944
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我国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针对下阶段推广运行,分析了交易方式、市场准入、交易空间、价格机制、余缺电量调剂、交易结算、信息发布等核心问题,并对今后推广运行进行了建议以期为直接交易广泛开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将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环节。结合中国当前计划形式和市场交易并存的现状,探讨了近期及将来直接交易中市场准入、交易空间、交易组织、输配电价、辅助服务、阻塞管理、交易执行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案优缺点,以期对直接交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简称直接交易)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调控和转型影响,很多省市出现用电需求增速放缓情况,一些地区积极推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认真梳理国家相关政策,分析当前开展试点工作存在的困难,对于推进相关工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陕西电力》2009,37(7):36-36
2009年6月24日,国家电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电监市场[2009]20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由市场准入条件、试点主要内容、计量与结算、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等五部分组成。大用户的准入条件为用电电压等级110 kV(66 kV)及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工业用户。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电南瑞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试点工程在安徽、山西、甘肃顺利上线,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上线当日,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组织18家发电企业、5家电力用户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成交电量52亿kW·h,其中采用集中竞价方式达成的交易电量为5.4亿kW·h,成为目前国内成交规模最大的大用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近期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的相关政策,总结了国内外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的试点经验,结合南方电网的特点,从电网企业经营效益、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非直接交易用户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在南方电网区域推行的影响,并简单测算了输配电价水平、交易电源结构对电网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南方电网区域实施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提出了开放跨省区电力直接交易权、合理安排交易电源结构、设置合理交易准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圣楠  刘永辉  胡婉莉  叶果  冯恒  王静 《电网技术》2021,45(4):1364-137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兴电力交易业务的不断涌现和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传统单体架构的电力交易平台已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基于微服务实现分布式架构转型,并引入中台理念开展架构设计.参考互联网企业业务中台设计经验,结合电力交易业务特点,提出了电力交易业务中台设计方案,从能力中心划分、服务识别及运转机制几方面进行了完整设...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电力市场建设初期,如何开展大用户直购电问题,从大用户直购电的准备、组织、结算、监管和辅助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电力安全技术》2014,(5):26-26
正4月28日,经过3个月的紧张建设和1个月的模拟运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安徽试点工程上线运行。这是国内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大用户直接交易平台,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是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载体,该平台按照"统一市场、两级部署"的思路进行设计,研究开发电能交易、电能结算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与营销、计量、调度、财务、规划等系统强集成,建成后将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实现大用户直接交易等全业务平台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架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电力供应由传统的计划方式向市场交易模式逐步转变,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对电力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货+中长期"市场联合运营、面向互联网的高并发访问、标准化的市场模型、外部系统信息交换与交易安全保障等重点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中国电力市场特色的四大应用业务架构,以及基于"混合云"的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平台架构体系,最后对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现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新形势,对电力交易系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从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总体设计切入,结合能源互联网建设思路,对中长期电力曲线交易、横纵向集成、两级市场协同运营、高性能结算等重点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云平台+微服务的总体架构体系,重塑了六大业务应用,设计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MQ服务器,SSH中间件和防火墙在互联网上构筑“安全隧道”的方案,它属于系统结构层的安全技术,对应用程序没有任何要求,应用程序不必意识到“安全隧道”的存在,使整个系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任何加密方法都不能保证在网上传递的信息绝对不被窃听或篡改,对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使一次交易作业的若干信息连成一个整体,杜绝了伪装成发送方(或接收方)的攻击行为,使整个网上交易系统的安全性能真正达到了“银行级”的安全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安全设计方案完全能够满足电力市场对安全性和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力多边交易是在我国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的条件下,由发电、用户和电网3方共同参与、在发电和用户两侧引入竞争的特定的交易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内蒙古开展多边交易的优势,在剖析多边交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设计原则,从组织体系、规范性文件体系和管理的分权与制衡角度勾勒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制度框架,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电力市场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电力直接交易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介绍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电力直接交易开展情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4个典型省间电力直接交易组织情况:银东直流省间电力直接交易、浙江电力直接交易、锡林郭勒盟—山东特高压交流电力直接交易、京津唐地区电力直接交易,然后分析了中国电力直接交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包括各方诉求复杂、交易规则不健全、省间壁垒严重、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不强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交易规则建设、打破省间壁垒、加强市场意识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广东省政府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规范电力市场交易管理,扩大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量规模,设计并实现了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以确保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工作执行的公平性、交易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应用先进、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性能与安全性。该系统实现了对广东大用户直购电客户管理、双边协商交易、月度集中竞争交易、合同签订及结算管理等全方位的线上技术支持。自该系统投运以来,运行效果显著,已经成为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市场成员在不同电力市场间的决策行为特征及对市场运营的影响,以紧密耦合、相互影响的多电力市场整体运营为研究对象,从电力交易运营模拟、市场成员决策行为模拟和电网运行模拟三个维度提出电力市场全景实验平台设计。其中,以电力交易运营模拟器实现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的市场组织、出清和结算,以市场成员行为模拟器实现市场成员决策行为演化,以电网运行模拟器实现市场成员互动下的电网稳态运行模拟,通过考虑全成本回报的市场成员自主决策和动态学习,推演设定市场模式下的市场演变过程,用于多电力商品、多交易周期、多交易方式的电力市场运营模拟与评估、运营技术验证、运营人员实务培训和运营系统功能测试。  相似文献   

18.
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商电能分配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能现货交易价格的高度不确定性给发电商带来了很大的交易风险。双边合同交易市场的设立为发电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风险规避途径。因此,制订合理的交易策略,合理的分配现货市场和双边合同市场交易份额有助于发电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交易目标。基于均值-方差原理提出了一个发电商交易策略构建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交易计划期内每个交易时段的电价特性并针对每个交易时段制订不同的交易策略。基于美国PJM电力市场历史数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发电商的交易策略制定提供了一种解析分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