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1R,2R)-环己二胺与2-羟基-1-萘甲醛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反应,得到非对称Salen配体H2L,然后将配体H2L与Ni(OAc)2·4H2O、Cu(OAc)2·H2O、Mn(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个单核配合物[Ni(L)]·CH2Cl2(1),[Cu(L)](2),[Mn(L)(Cl)]·CH2Cl2(3),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和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体H2L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而配合物2和配合物1的结构相似。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Schiff碱配体3-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1)及4-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2),并分别与Hg Cl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1)Cl2]·CH3OH}n(1)和[Hg(L2)Cl2]n(2),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X射线单晶体衍射技术测定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Schiff碱配体2-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分别与Cd(NO3)2·4H2O和Zn(CH3COO)2·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Cd L(NO3)2·H2O](1)和[Zn L2](2)。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对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配体L和配合物1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8-羟基喹啉-2-醛缩苯甲酰肼、8-羟基喹啉-2-醛缩水杨酰肼以及8-羟基喹啉-2-醛缩对羟基苯甲酰肼Ni(Ⅱ)配合物,并利用黏度滴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均为良好的DNA插入试剂,它们与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006× 105 M-1、9...  相似文献   

5.
以2-甲基-4-噻唑甲酸(HMTZA,C5H5NO2S)为配体合成了3种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Co(MTZA)2(H2O)2]·3H2O (1),[Cu(MTZA)2(H2O)]·2H2O (2)和[Zn(MTZA)2(H2O)2]·3H2O (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Co(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略为变形的八面体;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酸甲酯、水合肼和呋喃甲醛为原料, 合成了配体2-甲酰基呋喃苯乙酰腙(H2L:C13H12N2O2), 再与六水氯化镍反应, 制得配合物Ni(HL)2 (1), 并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配体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161 9(3) nm, b=1.359 8(3) nm, c=0.792 16(19) nm, β=109.307(4)°;Ni(Ⅱ)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455 70(14) nm, b=1.094 7(3) nm, c=1.204 8(4) nm, β=98.302(5)°。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 并计算了各自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 发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要远高于配体。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H2L及1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作用焓值(ΔH)要大于配体的焓值, 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要比配体与CT-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甲氧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一种新型的希夫碱配体2-呋喃甲醛缩-4-甲氧基苯甲酰腙(HL),将HL与Ni(NO3)2·6H2O、MnCl2·4H2O分别在乙醇与丙酮的混合溶剂中反应,采用溶剂挥发获得配体单晶、不同构型的新型配合物NiL2和Mn(HL)2Cl2单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单晶衍射对HL、NiL2和Mn(HL)2Cl2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HL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晶胞参数a=2.442(2)nm,b=2.442(2)nm,c=1.135 4(10)nm,γ=120°,Z=18。NiL2和Mn(HL)2Cl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和P21/c。NiL2属于近似平面四方构型,晶胞参数a=1.206 7(8)nm,b=0.577 4(4)nm,c=1.841 8(13)nm,β=107.122(11)°,Z=2;Mn(HL)2Cl2属于扭曲八面体构型,晶胞参数a=0.915 5(4)nm,b=0.721 7(4)nm,c=2.033 6(9)nm,β=96.047(9)°,Z=2。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NiL2对金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甲基-5-(2-吡啶基)-1,3,4-噁二唑(L)为配体合成了[Cu2L2(μ-Cl)2Cl2](1)和[CdL2(NO3)2](2),测定了X射线单晶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及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体L和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L,1和2的空间群分别为P21/c,P1和C2/c。配合物1是通过2个氯原子(Cl1,Cl1i)桥联形成的双桥双核Cu(Ⅱ)配合物,具有畸变四方锥构型[CuCl3N2]。配合物2具有畸变八面体构型[CdN4O2]。  相似文献   

9.
用缓慢挥发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镍配合物NiLPy(L=5-溴-2-羟基苯基苯基酮-4-甲氧基苯甲酰腙,Py=吡啶)(1)及铜配合物Cu(babh)2(Py)(Hbabh=查尔酮苯甲酰腙,Py=吡啶)(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2属单斜晶系,Pc空间群。化合物1和2分别通过分子间弱的C-H…π与C-H…N作用堆积形成二维片状超分子层。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处于225和170℃以下温度时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确认β-羰基酰胺类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位点,合成了6种β-羰基酰胺类配体L1~L6,分别与Cu(Ⅱ)进行配位反应.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单晶培养,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单晶结构.结果表明,只有配体L6(2-苯甲酰乙酰苯胺)的铜配合物能够得到单晶.在其单晶中,Cu(Ⅱ)离子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长方形的构型;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1个芳酰腙化合物:N′-(3-溴-5-氯-2-羟基苯亚甲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酰肼(H2L),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H2L与甲基麦芽酚和VO(acac)2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1个甲基麦芽酚配位的氧钒(Ⅴ)配合物[VO(mat)L]·Me O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认了H2L和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对C2C12肌细胞的胰岛素模拟实验,表明该配合物能显著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其细胞毒性仅为0.07 g·L-1。  相似文献   

12.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和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MTC)2(H_2O)2]n(1),[Cu2(MTC)2(Phen)2(H_2O)4](MTC)2(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铜(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是一个双核结构,由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桥连2个铜(Ⅱ)离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大于配体,具有刚性平面辅助配体的配合物2的作用强度又大于不加辅助配体的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3.
以8-羟基喹啉-2-甲醛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为原料直接缩合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QD),以其为活性配体,运用溶剂热法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锰(Ⅱ)配合物,用X-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果表明,Mn(Ⅱ)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由一个Mn原子、两个氯原子和一个配位QD配体组成。Mn(Ⅱ)配合物中的金属中心Mn(Ⅱ)原子通过QD配体上的N1、N2和N5进行螯合,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4.
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铬(Ⅲ)单核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光谱数据表明:配体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作为三齿螯合剂,通过酚氧,亚胺基氮和酮氧与铬(Ⅲ)离子配位。其铬(Ⅲ)中心为扭曲的六配位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个苯甲酰腙化合物N'-(2-羟基-5-甲氧基苯甲基)-4-二甲氨基苯甲酰肼(H2L).利用H2L、乙酰氧肟酸(HAHA)和VO(acac)2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配合物[VOL(AHA)].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H2L和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苯甲酰腙配体作为二价阴离子,利用其酚羟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以及烯醇氧原子与V原子进行配位.乙酰氧肟酸配体利用其羰基氧原子和去质子化的羟基氧原子进行配位.配合物中的V原子为八面体配位构型。测试了H2L、HAHA和钒配合物的脲酶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 μmol·L-1时,钒配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脲酶的抑制率为63%,其IC50值为45μmol·L-1.还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分子与脲酶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酸甲酯、水合肼和呋喃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配体2-甲酰基呋喃苯乙酰腙(H2L:C13H12N2O2),再与六水氯化镍反应,制得配合物Ni(HL)2 (1),并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61 9(3) nm,b=1.359 8(3) nm,c=0.792 16(19) nm,β=109.307(4)°;Ni(Ⅱ)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455 70(14) nm,b=1.094 7(3) nm,c=1.204 8(4) nm,β=98.302(5)°。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各自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发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要远高于配体。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H2L及1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作用焓值(ΔH)要大于配体的焓值,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要比配体与CT-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髤和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Cu?髤配合物,[Ni(L1)(DMF)(H2O)]2(1)(H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4(L2)4]·DMF·CH3OH·2H2O(2)(H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髤和Cu?髤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髤和Cu?髤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2个酰腙铜配合物[Cu(L)2(THF](1)和[Cu(L)(CH3OH)Cl](2)[HL=3,4-二甲基-2-乙氧羰基-吡咯-5-甲醛苯甲酰腙]。结果表明在每个配合物中,HL脱质子作为阴离子配体,通过烯醇化的氧和亚氨基的氮与中心铜(Ⅱ)离子配位。中心铜(Ⅱ)离子在配合物1和2中的配位构型分别为扭曲的四方锥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1.98μg·m L-1),而配合物1则对肝癌细胞Hep G2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9.1μmol·L-1)。  相似文献   

20.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