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治性切除是延长胰腺癌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但约40%的病人在初诊时即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有望使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降期,从而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新辅助化疗后序贯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最常见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但具体的化疗药物并不统一,吉西他滨联合纳米紫杉醇以及FOLFIRINOX有望成为最佳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华外科杂志》2022,(7):709-712
胰腺癌恶性度高, 进展快,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改善预后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 手术切除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不可切除患者[1], 但临床中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例仅15%~20%[2]。按照2021版NCCN 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3]和《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4]要求, 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犯周径超过180°属于局部晚期, 不推荐进行手术切除。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及肿瘤治疗的前沿探索, 国外胰腺专科中心在有效新辅助治疗的前提下, 对于一部分同时侵犯肠系膜动、静脉的胰腺癌病例, 进行了联合动、静脉同时切除重建的尝试[5, 6, 7]。我中心自2021年7月以来, 尝试针对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受侵犯的病例施行"全胰腺联合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 同种异体血管替代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端端吻合), 脾动脉原位翻转替代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术"。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杨尹默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本文报告了3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资料, 患者均接受全胰腺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切除重建。作者详实报告了手术过程, 其中脾动脉原位翻转与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3.
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评估它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患者,根据病理有无真正的血管侵犯分为无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组.结果 32例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31%,无手术死亡,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2%,切缘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而切缘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仅5.6个月;无肿瘤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胰腺癌根治术的禁忌证,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提示不良预后的组织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手术切除涉及的血管较多。特别是胰头、体癌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时易造成血管损伤,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术中大出血,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作者自1994年至1998年有4例胰腺癌手术发生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经...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120%。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6个月,可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是10%-19%,中位生存期是12-18个月。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其总体5年生存率仅约11%。虽然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能治愈胰腺癌,但仅约15%胰腺癌在首次确诊时为可切除性疾病。新辅助治疗使得有些原本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获得了R0切除的机会。LAPC新辅助治疗是基于目前治疗现状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逐渐为临床外科医生接受。新辅助治疗方案的出现,使得20%~61%的LAPC经新辅助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病例。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IRINOX)及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AG)明显提高了LAPC的手术切除率,是LAPC首选一线新辅助治疗方案。各医疗中心关于LAPC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周期、评估指标、手术时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术前全身化疗不足以使肿瘤降期达到手术指征的LAPC患者,可将联合化放疗作为初始治疗。对于不能耐受系统性化疗的LAPC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控制局部肿瘤进展。胰腺癌的治疗靶点包括KRAS、EGFR、PARP及NTRK等。NCCN指南建议对所有LAPC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指导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及参与新药的临床研究。胰腺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T...  相似文献   

7.
由于胰头与门静脉系统解剖上的毗邻关系和胰腺癌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胰腺癌极易侵犯门静脉系统.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也许能为门脉受侵犯的胰腺癌患者带来潜在的益处,但这一手术的预后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显示,联合PV/SMV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形成临床指导原则,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行FOLFIRIN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切除率及临床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LAPC患者行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采用STATA12.0对纳入的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临床研究,714例LAP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接受FOLFIRINOX为基础治疗的LAPC患者手术切除率为59%(95%CI=0.46~0.72,P=0.0001),其中R0切除率为70.0%(95%CI=0.51~0.88,P=0.001);同时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63个月(95%CI=16.54~24.73,P=0.001),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13.54个月(95%CI=10.54~16.54,P=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CI=0.05~0.11,P=0.0001)。结论: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提高LAPC手术切除率,增加R_0切除机会,改善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LAPC降期治疗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以期提高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阅读并复习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的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IRINOX、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吉西他滨+替吉奥3种方案较为常见。同时,新辅助化疗存在化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疗效评估手段不足等问题。结论尽管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尚存在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但其显示出的疗效正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并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段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后不用血管替代进行端端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自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采用联合肝脏游离及Cattell-Braasch手法施行胰十二指肠联合5cm以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切除,未采用替代血管而直接行端端吻合的5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段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后直接进行端端吻合,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