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理论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实践层面的突破拓展,最关键的是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离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市场秩序的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的取向等而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3.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特征和接受机理进行分析。从接受的期待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接受的构成要素分析,认知突破和实践体悟相结合是接受的基本途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内心认同和外化践行上下功夫;从接受的中介构成来看,要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中介来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此,必须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强调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润物无声作用和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源自于其在价值层面的本质性规定,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宽厚的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寄寓人民美好道德期盼、充盈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及发展,重点在于教育.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这一承载高等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的生力军中开展,意义不同凡响.在大学生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育及实践行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应结合教育理念进行辩证分析.参照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的总体现状,提出可行的培育及践行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支撑;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强大合力。这些条件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发挥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应从营造培育氛围、校园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引领、社会实践等方面着力,做到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培育和践行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将其融入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建设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和主题报告、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等实践路径使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标识和通俗表达。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推进其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承载着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学生中深入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抓手。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构建六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和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贯穿于办学理念中,融入教育教学、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管理服务各方面,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通过理论教化、活动强化、实践深化、榜样感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国民教育、舆论宣传、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其中国民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路径,舆论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性路径,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路径,社会管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饱含国人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情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国人共同理想与价值倾向的凝集,不但可视为是对迫切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的有效回应,还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契合。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式的表现形态、成因和利弊得失,可以明晰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逻辑进路,包括传播主体从主导范式到参与范式,传播方式从宣传范式到沟通范式的转变等,从而进一步确立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创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内含精益求精的作风、爱岗敬业的态度、持续专注的品质、守正创新的信念,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 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进激励机制等措施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以助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目标缺乏阶段性、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教育效果缺乏实效性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在设置教育目标坚持阶梯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互动性原则,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动静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基本的阵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严重的"离农"倾向,这有悖于新型农民培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因此,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出发对农村教育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注重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先进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依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依据“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公民道德和大众文化,要依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去指导构建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农业合作化运动飞速发展,引起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震动,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存在着闹退社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思想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一贯行之的有效应对办法。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随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此次运动历时近一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武昌区实地调研的调查数据和访谈为基本材料,分析了农村流动儿童的群体特征:流动性强、城市化水平高、家庭贫困、类别不平衡等以及这些特征对其接受义务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降低农村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成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公平;通过社会援助,帮助提高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