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孕药在预防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避孕药对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作用。方法7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微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6例,术后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避孕药。术后1、1.5、2、3、4、8个月行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可疑病灶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1个月愈合率77.5%,1.5个月愈合率95%,2个月愈合率100%;观察组1个月愈合率80.56%,1.5个月愈合率97.23%,2个月愈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颈微波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15%;观察组无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药是否可预防宫颈微波治疗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0.1~2010.1收治的13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是经阴道分娩,10例有会阴侧切史,3例有会阴撕裂伤史,其中8例产妇行人工剥离胎盘术,4例行产后清宫术,13例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13例均诊断正确。术后随访3~5年,13例均无复发。结论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累及肛门括约肌者应注意鉴别。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发病原因,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是治疗与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12月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或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史,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1~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间收治的3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发病潜伏期介于术后1~10年;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服药可使病灶缩小,但停药后易复发,手术切除者术后随诊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系手术操作过程中子宫内膜碎片脱落直接种植在切口上形成,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endometriosis of bladder)的诊治方法。方法 3例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患者术均行膀胱镜检查及取组织病检明确诊断,常规盆腔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结果子宫内膜膀胱异位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电切术,术后均Ⅰ期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下尿路症状与月经密切相关,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是其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于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42-2043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 931例宫颈糜烂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除了可发现早期宫颈癌症外,还可鉴别炎症、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湿疣等疾病.结论:阴道镜检查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性与病理检查一致,优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对CIN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小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69-3269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3例,占61.9%;有效8例,占38.1%;无效0例。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出现1例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诊断能及早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和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21例有剖宫产史患者,在临床特点、发病因素、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肿块,16例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疼痛,12例患者有临产前足月剖宫产史,均行超声检查,所有病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未再次复发。结论有剖宫产史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典型症状,体征,结合超声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方法,对较大、较深情况的患者,配合术后合理用药以预防其复发。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体征较明显,诊断不难,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规范的手术操作是伤口愈合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诊断应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典型表现及B超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治疗的首选方法是手术,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治愈无复发,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岚  包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37-1037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我区妇幼保健院9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经阴道分娩,均有阴道侧切伤、会阴撕裂伤,1例剖宫产分娩,1例人工流产史;8例误诊肛周皮脂腺囊肿;9例中有3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均无复发。结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作出诊断,部份病例累及肛门括约肌应慎重,以防误诊;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P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均为输尿管下1/3段呈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并内置双J管;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均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均术后结合药物内分泌治疗,皮下注射诺雷德3.75mg3个疗程。随访6例,随访时间3年,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P,肾积水均缓解。未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人有可能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中应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术后结合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慈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75-27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06至2010年收治的3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2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给予3周期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是关键,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立新  刘祥鹏  申广  李龙  方志启 《安徽医药》2019,23(8):1620-1623
目的 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均位于输尿管下段,左侧1例,右侧1例。临床均表现为患侧腰部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患肾功能受损。2例均行输尿管镜扩张后效果不佳,再行开放手术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后输尿管恢复通畅,病理报告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分别8年、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隐匿,育龄期女性不明原因的输尿管狭窄应警惕此病。手术切除病灶+输尿管吻合效果确切。复杂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配合激素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静  张林燕 《中国医药》2012,7(11):1431-143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B型超声均提示腹壁切口处或下方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无完整包膜.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纤维素及出血成分,含铁血黄素颗粒的浸润等.15例患者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 典型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不难诊断,术前B型超声或MRI有助于确定病灶范围,明确解剖关系.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完整地切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全部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均诊断明确,采用一次性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术后患者的增生组织中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是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方法,手术切除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8月经手术治疗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例病灶累及腹膜,5例累及肌层,14例累及腹肌前鞘。行异位病灶切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30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病理检查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以见到子宫内膜腺体结构及间质细胞。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术后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手术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重要的医源性因素,应严格依照剖宫产手术适应证可降低剖宫产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71-17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是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注意术中切口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