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岩性、电性及古生物分布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哈德1井区石炭系下泥岩段的地层归属问题,并与邻区进行对比.证明哈德地区下泥岩段应与其邻区下泥岩段砂温岩层的层位相当。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层的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储层物性分布作了详细描述,并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岩性、电性及古生物分布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哈德1井区石炭系下泥岩段的地层归属问题,并与邻区进行对比,证明哈德地区下泥岩段应与其邻区下泥岩段砂泥岩层的层位相当.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层的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储层物性分布作了详细描述,并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岩石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的分析认为,岩屑砂岩类是轮南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类;粒间溶孔、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为胶结物内溶孔、粒内溶孔,见少量高岭石和方解石晶间微孔、粒缘缝、微裂缝;储层的物性总体偏差,孔隙度多在10%以下,与渗透率呈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高效储层主要发育于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中。根据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综合认为溶蚀作用是区内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建设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测井曲线对储层与非储层的响应特征,利用测井约束三维地震波阻抗和自然伽马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塔中卡1 三维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砂岩厚度及平面展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储层砂体发育于区内东南部,为来自东南方向多个分流河道组成的三角洲朵体,厚度向北西方明显减薄,符合该段在整个盆地台盆区东南部所代表的沉积环境( 冲积扇-河流相区域)。该储层识别方法与预测结果对在塔中地区寻找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6.
塔中卡拉沙依组-小海子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划分出上下两个沉积层序,反映了海平面的二次升降旋回,而两个层序问的等时沉积界面即是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的分界面。卡拉沙依组主要由海岸平原相和扇三角洲相交互组成,小海子组由浅海陆棚相和扇三角洲相组成。两个层序中的扇三角洲相分别是海平面高位期及海平面快速上升时的沉积,具明显的陆架型湿型扇三角洲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划分出上下两个沉积层序,反映了海平面的二次升降旋回,而两个层序问的等时沉积界面即是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的分界面。卡拉沙依组主要由海岸平原相和扇三角洲相交互组成,小海子组由浅海陆棚相和扇三角洲相组成。两个层序中的扇三角洲相分别是海平面高位期及海平面快速上升时的沉积,具明显的陆架型湿型扇三角洲特征。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应用》2016,(8):84-88
绥靖油田新14区延9_1段是重要的油层段和勘探部位,通过对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研究可以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经过岩心、测井、沉积构造及露头资料对研究区延9_1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认为新14地区延9_1属于一套曲流河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道微相、河道侧缘微相、泛滥平原微相,其中河道微相和河道侧缘微相是作为延9_1储集层的骨架砂体。延9_1河道砂体在平面和纵向上分布连续,发育稳定。综合分析认为:河道微相的带状砂体以及部分河道侧缘微相砂体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场所,也是后期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丘陵-鄯善交界区域三间房组位于丘陵构造和鄯善构造接合部位的断层破碎带上,地层分布复杂,油水关系不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紧密结合丘陵和鄯善油田现有开发层系的划分方案,合理部署地层对比剖面,深入分析各种测井响应特征,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原则,根据不同级别的标志层将研究区三间房组划分为2个油组、5个砂组、25个单砂层。同时对每口井各砂层组地层厚度和单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剖面和平面上的展布规律。并根据油田实际情况,选取砂体钻遇率、砂层平均厚度、砂地比及砂体分布形态4项指标为标准,将各个单层砂体分为Ⅰ、Ⅱ、Ⅲ等3类。  相似文献   

10.
以南梁油田白211井区延10段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地层细分、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延10段地层可细分为延101、延102、延103、延104共4个小层;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及河漫滩等沉积微相;延10段砂体延伸方向近似南北向,油层组整体河道砂体较发育,厚度大,延伸远,连片性好。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川南九老洞组基本对应川中的筇竹寺组,川南遇仙寺组基本对应川中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高台组,川南与川中洗象池群基本对应。川中—川南寒武系自下而上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陡坡寺组和洗象池群,长期受加里东运动形成的古隆起控制和影响,经历了滨岸—陆棚、局限台地—蒸发坪—陆棚潟湖、局限台地等3个演化阶段。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群的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岩溶白云岩等是该区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震旦纪是塔里木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重要的发育期。通过对阿克苏肖尔布拉克剖面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的实测及综合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的底、顶部分别发育Ⅲ级沉积间断的岩相转换面和Ⅱ级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内部发育加深间断面、向上变浅的Ⅳ至Ⅴ级层序界面,发育了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环潮型(向上变浅、变细、变薄)至潮下型(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叠层石相对发育,可能由多种形态的微生物席构成。奇格布拉克组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段:其中,下亚段为潮上至潮间、潮间下部至潮间、潮间至潮上的振荡变化,中段为潮间下部至潮下带的频繁、振荡变化至潮下稳定的沉积环境;对应的碳同位素呈底部较强烈正偏,中上部较为稳定,且上部稍弱正偏的特征;海平面具有下部频繁变动、中上部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块石炭系包括3个组,自下而上为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包括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种亚相.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夹薄层碎屑岩和膏岩.巴楚组沉积晚期,本区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早中期为蒸发台地夹局限台地亚相沉积,晚期为局限台地环境.小海子期海侵范围扩大,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沉积.由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规律的储盖组合,石炭系共发育3套良好储盖组合,其中小海子组发育2套,巴楚组发育1套.小海子组油气层主要分布在BK4H-麦4-麦6井一带的构造高部位.巴楚组油气层分布于麦10-BK4H-麦6井一带的构造高部位.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沉积期次及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一套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以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东河砂岩的地层展布模式、沉积前古地貌特征、砂岩发育期次、沉积环境演化和砂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东河砂岩是海侵背景下从西南向东北,即依次由麦盖提斜坡、巴楚凸起向塔中凸起、塔北隆起超覆的沉积砂体;东河砂岩沉积前古地貌有两隆两凹的特征;由早到晚可划分为5期砂体。第1期砂体主要分布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凸起,第2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巴楚凸起和塔中凸起,第3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中凸起和塔北隆起,第4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第5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及塔东低凸起周缘。东河砂岩的岩相主要有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沉积环境主要为河口湾和滨岸环境。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期次砂体的沉积特征、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不同,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期次砂体需采用不同的油气勘探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尔占地区位于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东南部的比伊克扎尔次级隆起上,该地区广泛发育下二叠统孔谷组盐岩,以盐岩沉积为界,它将整个剖面划分为盐上层系(以碎屑岩为主的含油气层系)和盐下层系(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含油气层系)两个大的含油气层系,石炭系为盐下层系中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通过对研究区唯一的盐下井K井岩屑及其薄片的详细观察,并结合该井测井资料,分析了石炭系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沉积相进行了划分与描述。K井石炭系主要发育3种类型沉积相,分别为深水浊积扇相、斜坡相和台地相,其中深水浊积扇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台地相划分为滩间洼地和台内滩2个亚相。利用K井钻探结果,结合区域资料,初步预测出科尔占地区早石炭世和中石炭世末期沉积相带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等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各时期的沉积相模式、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认为早寒武世主要于东部发育台盆模式,中晚寒武世台盆模式更为明显,持续至早-中奥陶世该区中部发育深水坳拉槽沉积区,西部和东部则为台地相区及过渡带,为典型的三分结构。在台地与深海盆的边缘带发育礁滩储集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以破坏性成岩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平面上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2条规模不同的断层自南西向北东呈剪刀式会聚,剖面内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由沿寒武系滑脱的坡坪式盲冲断层和基底卷入式高角度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含膏盐岩层系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层变形特征,基底先存构造的差异性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段变形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期差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通过对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的详细观测,对钻遇奥陶系31口典型井,特别是2016年以来新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对盆地内钻遇奥陶系82口井的沉积相精细解释,以及对188条二维地震测线和5个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地震相识别, 按照从点—线—面的思路,在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对比,进而以组为编图单元,系统编绘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各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沉积演化过程中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陆棚和深水盆地等7种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16种亚相和若干微相。岩相古地理编图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早期蓬莱坝组—一间房组沉积期并非传统认识的“西台东盆”沉积格局,而是“单台双缘双盆”的沉积格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台地经历了由统一的碳酸盐台地形成—台地分异形成多台地—台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奥陶系3种沉积充填模式,分别是:单一台地—缓坡、陡坡边缘共存—盆地沉积模式,多台地—多台缘—多盆地沉积模式和陆源碎屑海洋环境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论述了位于塔中隆起北部斜坡带上的塔中32井钻遇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并对主要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首次提出中上奥陶统为受潮汐作用和风暴作用两种能量控制的混积陆棚相沉积的观点。并认为下志留统属滨岸相沉积,而石炭系则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西部康克林组沉积期沉积相及相模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一二叠系发育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生物礁滩体。在对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期沉积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区康克林组沉积期的岩性、岩相、沉积序列及相带的横向展布规律,建立了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认为: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期可划分出台地边缘礁滩、局限台地、潮坪3个沉积相带;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早期与晚期具相异的沉积环境,区域相带的迁移特征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古地形对沉积格局的控制;康克林组沉积期礁滩体发育,横向上具良好的可对比性,分布范围广阔,是塔里木盆地西部重要的勘探目标层系之一。图6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