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储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状况,揭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水运动规律,是评价油藏开发状态、预测油藏开发趋势、制定油藏开发政策的基础。应用油田开发及测试资料,提出并建立了单井动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曲线的变化形态较好反映了实际油藏条件下油水两相渗流特征。通过划分对比不同渗流类型,分析制约油井生产的主要因素,评价油层性质变化特征,探讨并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有利于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产量递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塔河油田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油井打开程度低,通过钻井资料认识油藏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深入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文中采用动态资料间接地认识油藏特性。通过研究油井的产量递减特征,把油井划分成3种基本类型:快速递减型、中速递减型和低速递减型。与这3种产量递减类型相对应,地下溶洞系统也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封闭溶洞、半封闭溶洞和开放溶洞。封闭溶洞天然能量欠缺,开放溶洞天然能量充足,半封闭溶洞介于二者之间。根据溶洞的封闭性质,可以很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体发育模式多样,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为综合分类评价其衰竭式开采特征,运用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建立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开采特征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单井衰竭生产动态数据,通过引入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自适应求解初始聚类中心和最佳分组数,克服了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需要依赖人为设定分组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内在缺点。采用该方法对M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62口关键井进行综合聚类评价,将所有油井按动态响应特征划分为4大类和8亚类,确定了各类油井的动态属性划分标准。此方法得到实际生产资料验证,为不同类型油井的差异化综合治理以及提高采收率对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部底水驱砂岩油藏大多为高孔高渗储层,天然能量充足,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在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驱替特征、统计分析单井含水上升规律基础上,研究油井的水淹类型、水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水淹规律研究为底水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法等动态方法测算可采储量时,存在时间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调整井所增加的可采储量。通过利用油井单井生产动态指标,应用油藏工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理论和矿场2方面对单井可采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产油量和递减率是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确定递减率的主控因素为油藏类型、单井控制储量、初始含水率、单井产液量以及产液量随含水率变化的程度等,构建主控因素与递减率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19种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模型。这些模型涵盖了水驱、稠油热采等开发方式,中高渗透、低渗透等油藏类型,直井和水平井2种井型。应用实例表明,根据新钻井的初始产油量等生产动态指标,能快速、简便地预测单井增加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6.
油井作为油田的基本单位,保持油井产量在盈亏平衡点以上生产,是油井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油藏经营管理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生产井的管理,提高效益产量。油田经营者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盈亏平衡点的变化来调整生产部署,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文章采用经济学盈亏平衡原理,以中原油田某区块为例,对油井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分别给出了在完全成本、生产成本和操作成本等不同管理层面下的单井产量界限,并对单井进行了效益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提高了油藏经济产量,为油藏经营管理提供了生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油藏分类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溶洞呈离散状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以塔河7区为例,提出"无因次自喷累计产油"的概念,定量分析井点处的地层能量,将油井出水特征划分为5类。结合物理模拟、单井的生产特征,明确5种出水类型油井钻遇的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能量充足的溶洞型、能量欠充足的裂缝型、能量较充足的裂缝-溶洞型、能量不充足的孤立定容体型和复杂型。根据单井钻遇的储集空间类型,对油井进行聚类分析,细化已有的缝洞单元。对细化后的缝洞单元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指导油藏分类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对常规压敏公式进行了修正。考虑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特征,通过积分变换处理推导出了新的压敏油藏产能方程,并通过与已有公式的对比证明了该方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利用新的压敏油藏产能方程,分析了压敏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压敏指数、地层压降和地层压力系数对油藏单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敏油藏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具有压降漏斗特性;油井的产能随压敏指数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生产压差和压降的增大,油井产能相对损失越大,异常高压压敏油藏产能损失表现得更大。建议压敏油藏尤其是异常高压压敏油藏开发时须综合评估压敏指数、生产压差、地层压力系数和压降等参数对单井产能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孙科  刘慧卿  王腾  张红玲  谢建勇 《石油学报》2021,41(10):1238-1247
由于致密油藏的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特征及生产特征均有别于常规油藏,因此亟待建立适应于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的生产动态分析及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致密油藏压裂后的衰竭生产特征为基础,根据油藏工程基本理论,应用物质平衡与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且广泛适用的致密油藏压裂后衰竭开采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井最小含水率一定的条件下,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有关。通过绘制关系图版,发现投产初期含水率降低速度较快,随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不断上升,含水率下降速度逐渐减缓,且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及含水率均随最小含水率的减小而降低。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1时,生产井含水率降至最小含水率。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X区块的12口致密油井为例,应用该方法分别预测了单井可采储量,计算了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并通过对比其中2口生产井的理论图版曲线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基于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预测了2口实例井的生产动态,并分别得到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生产动态关系曲线,用以评估油井当前生产状态并预测生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科  刘慧卿  王腾  张红玲  谢建勇 《石油学报》2020,41(10):1238-1247
由于致密油藏的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特征及生产特征均有别于常规油藏,因此亟待建立适应于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的生产动态分析及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致密油藏压裂后的衰竭生产特征为基础,根据油藏工程基本理论,应用物质平衡与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且广泛适用的致密油藏压裂后衰竭开采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井最小含水率一定的条件下,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有关。通过绘制关系图版,发现投产初期含水率降低速度较快,随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不断上升,含水率下降速度逐渐减缓,且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及含水率均随最小含水率的减小而降低。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1时,生产井含水率降至最小含水率。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X区块的12口致密油井为例,应用该方法分别预测了单井可采储量,计算了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并通过对比其中2口生产井的理论图版曲线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基于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预测了2口实例井的生产动态,并分别得到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生产动态关系曲线,用以评估油井当前生产状态并预测生产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高石梯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气藏以丘滩复合体沉积和表生岩溶作用为主控因素,具有多因素叠加成因,依据现有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灯影组四段进行储层表征存在一定局限。基于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配套CT扫描和薄片鉴定,利用储渗空间的搭配关系可将高石梯区块内灯影组四段的岩溶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3类。其中,裂缝-孔洞型和孔隙-溶洞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开采动用较容易、试采效果好的特点,为灯影组四段的优质储层类型。在单井储层类型精细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常规地震剖面的储层预测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结合典型井的试井曲线、生产曲线和无阻流量等动态资料,建立高石梯区块灯影组四段气井产能划分方案,可将气井产能模式分为3类(Ⅰ、Ⅱ和Ⅲ类)。其中,Ⅰ类井产能模式和Ⅱ类井产能模式的优质储层占比高,其地震剖面上显示灯影组四段上亚段呈宽波谷,"蚂蚁体"属性显示缝洞体较发育,具有较好的试采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磨溪-高石梯地区用静态资料建立的储集层划分标准基础上,应用单井动态资料对储集层的划分再细化,提出了定性、定量划分标准,建立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动静态响应特征。研究认为:研究区储集层以缝洞型和孔洞型为主;钻遇缝洞型储层钻杆放空较多,钻井液漏失量大,酸化施工泵压较低且下降速度快,测试产量较高,主要分布在高石梯区块;孔洞型储层钻井液漏失量相对较少,酸化施工泵压较高,测试产量小于缝洞型储层,主要分布在磨溪区块。根据气井动态特征,缝洞型和孔洞型储层可再分别划分为两小类,划分参考了产气量、稳产能力、单位压降采气量,油压月递减等生产动态特征和试井解释双对数曲线。新建立的储层识别方法交叉验证了储层动静态响应,为不同类型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的制订提供了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Carbonate reservoir patter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oil and gas wells,and it is usually classified through static data analysis which cannot reflect the actual well performance.This paper takes the Tazhong No.1 gas field in the Tarim Basin,China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mainly combines well test analysis with production analysis—especially the Blasingame type curve method.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curves for well test analysis and the Blasingame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curves and reservoir pattern was established.More than 20 well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rvoir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major patterns with 7 sub-classes.Furthermore,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ells in the Tazhong No.1 gas field.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well stimulation(i.e.water flooding in a single well)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volatile-oil wells,and 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d by up to 20%.  相似文献   

14.
均质油田储集层分布稳定,油层水驱前缘均匀,油井间开采差异小,注水开发效果好,因此,将油田单井平均产油量和产水量作为参考值,利用单井产油量偏差累加生成和产水量偏差累加生成,可以建立二维油井新分类方法——累计偏差系数法。若油田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物性的储集层水驱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则需在均质油田油井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偏差进行物性校正,建立非均质油田油井分类方法——累计非均质系数法。利用油井新的分类方法能将油井划分为不同生产特征的4类井,也能连续性地展现单井的产状变化过程。油井分类新方法改变参考值为单井配产或上年末油井产量,可跟踪检查油井配产执行情况和老井调整效果评价,而且划分的4类油井生产特征差异突出,易于对生产不利因素形成调控对策。经玉果油田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其他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搞清研究区不同区块油井产能差异,针对研究区属于低孔 ̄特低渗储层的特点,将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平均孔喉半径作为参数引入储层分类评价中,建立了基于测井曲线的平均孔喉半径解释模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喉半径及有效厚度作为储层评价参数,在单因素储层分类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综合分类。将研究区各单元储层分为Ⅰ,Ⅱ,Ⅲ类,利用单井产能情况对储层分类结果进行检验。1类井初期日产油量为3.06 t,2类井初期日产油量为1.71 t,3类井初期日产油量仅为0.36 t。初期日产油量是由不同类型单井Ⅰ,Ⅱ类储层所占比例决定的,Ⅰ,Ⅱ类储层所占比例越大,油井初期产油能力越强。该储层分类方法为研究区后期各区块开发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岳气田灯影组四段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面临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差异大等众多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研究和管理并重的研究方法,综合地震、钻井、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藏地质特征为:(1)构造-沉积分异导致有效储层发育在平面上呈现出明显分区的特征;(2)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岩溶和微裂缝3个因素综合控制;(3)由台缘向台内,地层岩性趋于复杂、储层变薄,储层非均质性变强。气藏开发特征为:(1)叠合岩溶发育导致气井产能在平面上具有明显分区分带特征;(2)储层强非均质性特征导致气井初期的高产与长期稳产能力不匹配;(3)特殊工艺井和分段酸压工艺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在气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和同类气藏开发经验,确定开发技术对策:(1)多手段融合刻画气藏特征,明确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夯实储量基础;(2)全生命周期提高采收率,采用不规则井网,优选大斜度井、水平井井型,有针对性制定增产工艺方案,中—后期通过打补充井、地面增压、排水采气等多手段结合挖掘气藏开发潜力;(3)分单元管理提高气藏开发水平,以单井...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认识油气藏非常困难。提出了结合静态地质资料认识,充分利用大量的生产动态数据和短时高精度的压力不稳定试井数据,以产量不稳定分析、试井分析以及物质平衡分析方法为手段,对油气藏储层进行动态综合描述。3种方法有机结合、互相约束,使解释结果更加可靠。通过塔里木盆地某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动态描述研究,建立了3类井的动态描述识别典型图版,认为该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渗透率、单井控制储量差异较大。   相似文献   

18.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火山岩储层作为大庆徐深气田的有效储层,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由于受火山喷发多期性的控制,其岩性岩相变化较快、岩层致密,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非均质性严重。大多数气井自然产能较低,达不到工业产能。部分井经过大型压裂改造后可获得高产,但是单井产气能力差别较大。火山岩气藏产能具有分布不均衡、生产压差大、稳产条件差、压裂效果明显等特点,而火山岩作为特殊的天然气储层类型,没有成型的开发理论和实际开发经验供我们参考,文章在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地质及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单井模型,研究了地层有效渗透率、地层厚度、地层系数、压裂井裂缝半长、储层供气范围等对气井初期产能及稳产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产能及稳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今后火山岩气藏开发配产、产能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具有压力系数低、脆性指数低、纵向夹层多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但低油价下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以该盆地矿场实践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体积压裂效果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了体积压裂改造策略和下步工程攻关方向。在建立水平井地质工程综合品质分段分级评价新标准和储层类型精细分类的基础之上,基于9口水平井112段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得出:I类和II类储层改造段数占比为85.2%,产出占比高达96.4%,为主要产能贡献段;III类储层改造段数占比为14.8%,产出占比仅占3.6%,贡献程度最低;应优先改造I类和II类储层,III类储层选择性改造。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依次为:油层长度、进液强度、布缝密度、脆性指数、加砂强度、渗透率、施工排量、孔隙度、水平应力差及含油饱和度。储层物质基础是获得高产能的首要条件,提高缝网波及体积是实现非常规油气产能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研究成果可为盆地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力助推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20.
镇泾油田长8储层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依据储层分类标准在平面上可划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储层压力传播与井网匹配关系,对长8油藏典型油水井动态指标进行分析,给出不同类型储层压力传播特征和合理井网形式;综合应用矢量井网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排距方案进行预测,确定合理井排距。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型储层油井初产低、递减快、压力传播慢、传播范围小;注水井吸水能力随注水量增加而降低。裂缝型储层采油井初产高、递减慢、注水井吸水能力强、吸水指数存在明显拐点。孔隙型储层中部署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距范围450~500m,合理排距范围110~130m;裂缝型储层部署矩形井网(行列式),合理井距范围400~450m,合理排距范围130~15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