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废物的较理想方法,而高压实钠质膨润土作为其缓冲回填材料基材的适应性能也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深层地质处置是处置高放废物的可行方案之一。高放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核素毒性大,半衰期长(100 a)等特点。而吸附性弱、扩散能力强的关键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迁移特征成为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安全性评价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文章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粘土岩地质处置研究的工作进展,并从核素种类、粘土类型、具体迁移研究方法、研究设备和迁移所用拟合的数学模型开发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焚烧、水泥窑和安全填埋法处置PCBs污染物技术优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社会和经济因素,建立了PCBs处置技术选择与评估的层次模型,分析了影响PCBs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针对3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PCBs污染物处置技术,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案评价.在处置对象为低浓度与高浓度PCBs污染物2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方案的优选.研究指出,环境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焚烧法是最适宜的PCBs处置技术.对高浓度PCBs污染物,或低浓度污染物具备经济条件或处理量较大,宜采取专用焚烧炉焚烧处置.对低浓度污染物,在不具备经济条件且处理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水泥窑法或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置,并且参考就近处理的原则.此外,对不同技术方案的适用条件和改进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PCBs处置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对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在多种因素中,地质环境中的水对废物处置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阐述了地下水的辐射分解作用以及水中核素迁移这2方面对地质处置库造成的影响。地下水是将核素带入生物圈的载体,能够引起核素迁移;另一方面,地质处置库所形成的强放射场能促进周围的地下水辐射分解,加速工程屏障氧化侵蚀。指出了我国目前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拟采用地质处置的方式处理高放废物.高放废物处置库采用"多重屏障"单元概念设计,此处置方案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于处置岩层产生了扰动或损伤.该区域作为工程屏障的一部分,对处置库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际上EDZ研究工作的调研,归纳了EDZ演化工程以及模拟工作,提出了EDZ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EDZ研究需要关注EDZ的结构和水流的各向异性特征,EDZ密封有效性以及密封材料与围岩界面反应机理以及EDZ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尚无建成投入使用的高放废物(指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世界各国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仍是一种概念设计,总体设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地面设施和地下设施设计两部分。目前主流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设计是以"井字形"巷道列阵的形式布置于地下,基于此类洞室群地下结构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塔木素预选区)为工程地质背景,结合该预选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针对比利时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概念设计模型,运用ABAQUS数值仿真软件对该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夹角在0°~90°变化条件下,洞室群周围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塔木素预选区受水平、垂直应力作用的影响均较显著,初步认为该预选区地应力分布特征可能具有一定的层控性;为减小地应力对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稳定性的影响,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应与地应力方向呈一定的角度;以比利时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概念设计为例,当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a为45°左右时,地质处置库洞室群的稳定性最好。我国目前尚未提出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的概念设计模型,该研究可为我国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考虑案例中含汞污染物的风险特征和场地信息的前提下,选用3MRA模型模拟预测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WP、WP-LF和WP-LF-LAU 3种处理模式安全处置污染物汞的安全阈值,为废物处理方案选择提供数据信息。模拟实验证明,在摄入暴露途径模拟中,保护比和置信水平一定时,WP、WP-LF、WP-LF-LAU 3种废物处置模式下计算出的污染物非致癌风险阈值会随距案例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或保持不变,其中,WP-LF废物处置方式不仅在模拟距离发生变化时表现出较好的伸缩性,而且在保护比、污染物阈值一定时,比WP和WP-LF-LAU两种废物处置方式下的置信水平更高。结合当代技术发展水平情况,认为WP-LF的废物处置模式是本案例含汞废物处置的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环境地学     
X141 X591 9703237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和核电站选址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刘传正(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一1997,24(2)一32~34,38环信P一勿 全面讨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动态,简述了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处置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或敏感性给予了关注。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1982年发表的核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库选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迄今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核废物处置库的选址规范,作者提出了在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下灌注的概念以及美国地下灌注控制和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地下灌注的概念是指通过井将液体污染物(灌注液)注入地下多孔的岩石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置技术,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深层地质环境有效地处理污染物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污染物不进入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产生严重的废气污染问题,影响当前的大气环境质量。因此,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气污染物中,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系统,减少危险废物焚烧废气的排放,不断提高环境的整体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物滤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置方式,由于其处置效率高、处置结果好等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生物滤膜主要是利用渗透压与半透膜的相关原理阻断污染物过境的方式来实现相关污水处置的,在实际的处置污染物种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本文以此为基础,探究生物滤膜技术在工业-生活混合污水处置中的应用,旨在为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某实际污染场地土壤和实验室模拟污染土壤,开展装潢垃圾-土壤共处置体系对污染物无害化、稳定化作用效果的批次试验,采用表观去除率和真实去除率对该共处置体系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共处置体系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反应进行到28 d时,总石油烃、苯酚类、苯系物、菲有机污染物的表观去除率分别为73.7%、79.7%、82.1%和67%,除乐果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真实去除率均在40%~60%之间;5种重金属的表观去除率均在68%以上,其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在试验后期接近于零;该共处置体系中羟基(-OH)官能团、木质素、吸附-降解作用和碱性环境是实现污染物无害化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固体废物消纳和共处置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对现有核素固化方法的新的补充及探索,也是极有应用前景的新尝试。用微生物菌体作为生物处理剂,富集回收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铀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而且没有二次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富集核素作用,可以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减量化目标,为核素的再生或地质处置创造有利条件。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进行放射性核素处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模拟CO2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研究湿润峰处水、气二相间污染物转化实验土柱长1m,过饱和CO2溶液浓度为748mg/L.分析表明水相运移受对流、弥散、反应及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气相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气质量传输机制控制.对土柱中水气二相动态条件下的取样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CO2在渗透湿润峰水-气二相间分配系数为0.00061,表明水相向气相有一定传输,但不显著.可进一步为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及固体废物填埋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黄石市医疗污染物的排放及处理处置 ,并分析医疗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特征及其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为行业环境管理和疫 (疾 )病传播源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对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和熟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O2、NOx、HCl、Hg、As、Ni、Pb、粉尘、二 的排放量均低于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规定限制,与空白试验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烟气中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没有显著增加.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满足相关规定,熟料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因此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污染土壤是一种环境友好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4,(1)
正近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以及《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置技术和方法,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现阶段我国污泥处置技术应以污泥土地利用为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污泥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原体等污染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对放射性废物的包容、隔离、阻滞、延迟等安全功能出发,研究分析了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并从处置库的各屏障系统出发,对各屏障系统(包括场址)指标进行了分类与分级。安全指标体系的分类与分级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地下灌注的概念以及美国地下灌注控制和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地下灌注的概念是指通过井将液体污染物(灌注液)注入地下多孔的岩石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置技术,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深层地质环境有效地处理污染物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污染物不进入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工业废液的地下灌注及控制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方面日益受到关注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