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式双电源供电系统自动切换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雨  李中西  齐从谦 《电网技术》2003,27(11):68-71
针对不间断供电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切换装置的优化解决方案。基于采样、比较的工作原理,在单片机上运行软件实现对电源状况的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在常用电力电源出现故障时,自动将用户电路切换到备用电源(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保证对用户的供电。  相似文献   

2.
不间断供电电源是调度运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结构原理、使用维护、容量配置、冗余备份四个方面阐述了不间断供电电源的运行与维护,指出调度自动化从业人员在不间断供电电源方面应当具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张亮 《电气时代》2000,(4):18-20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一般地说,“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这里主要是指电子设备电源。UPS是以电力变流器构成的保证供电连续性的静止型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或者说,UPS是由电力变流器、储能装置(蓄电池)和开关(电子式或机械式)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电源设备。这种电源设备能在交流输入电源发生故障(如供电中断,电压、频率及波形等不符合要求)时,保证向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并且在供电电压、频率和波形等方面改善供电质量,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备自投装置在煤矿用户应用中经常出现大量电动机瘫痪,损坏电气设备和不能满足用户不问断供电的问题,采用新型备用电源替续控制系统,既解决了双电源用户主、备供电源在切换过程中对电网形成电磁环网的危害,又有效避免了传统备自投装置在备用电源投入过程中重要供电环节短时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用结果表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工矿企业用快速无扰动备用电源替续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备自投装置,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即不间断电源)。 一般地说,“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这里主要是指电子设备电源。UPS是以电力变流器构成,保证供电连续性的静止型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或者说,UPS是由电力变流器、储能装置(蓄电池)和开关(电子式或机械式)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电源设备。这种电源设备  相似文献   

6.
《微电机》2017,(1)
电机飞轮储能系统,可在市电或者其它独立电源发生断电后,由电机飞轮储能系统来实现两个供电电源切换时的不间断供电,并保证电源切换时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和供电性能不会因为主供电源故障而产生间断或不连续变化。本文对电机飞轮储能系统能量转换系统,电力电子装置实现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搭建了仿真模型,并且以微处理器ds PIC30F3011为控制核心,建立了模拟实验平台,对系统中的电机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进行了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在移动电站中使用电机飞轮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移动电站系统的供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力建设》2003,24(6):53-53
定制电力 (CustomPower)技术是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实现电能质量控制 ,为用户提供用户特定要求的电力供应的技术。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要用户为保证优质的不间断供电 ,往往自己采取措施 ,如安装不间断电源 (UPS) ,但是这并不是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根本的出路在于供电部门能根据用户的需要 ,提供可靠和优质的电能供应。因而 ,便产生了以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定制电力技术(CustomPowerTechnology)。为提高配电网无功调节的质量 ,已开发出用于配电网的静…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船舶接入岸电后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提出一种基于模式切换的岸电电源控制策略,即岸电电源采用P/Q控制实现负载转移后,其控制方式切换为V/f控制给船舶负载单独供电.同时,在负载转移期间,提出一种通过调节岸电电源有功电流变化率来抑制系统频率波动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式切换的岸电电源控制策略可较好地实现负载的不间断供电,且电压、电流等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系统中,逆变电源作为调度数据网的供电电源,存在因控制模块损坏而导致全站通讯中断的风险。采用双电源供电方案,将变电站交流电源作为备用供电电源,提出一种不间断供电电路,能够实现调度数据网供电电源在逆变主电源与交流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所提出的不间断供电电路所有辅助电源均由当前有效供电电源引出,即由主电源或备用电源提供,无需额外自备辅助电源。对双电源供电模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间断供电电路具体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电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采用单供电系统,难以诊断单灯故障。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不间断供电的LED路灯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即在市电没有供电的情况下控制器内的储能电源也能保证系统实现双向互联通信,从而实现24 h不间断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1.
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信息专业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及新建工程的配套用不间断供电电源方案设计,尚没有完整的技术规程作明细指导方案设计,导致3个分支专业选择方案出现迷惑。文章对不间断供电电源方案进行专业应用调查,围绕常见4种方案应用进行分析,拟出选择方案的支持要素。并举例说明,整流器加逆变器的组合配置的不间断供电电源方案,应用在孝感市区配网自动化主站端,事实证明,该方案长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铁路干线的行车信号电源及沿线车站的用电,一般由10kV铁路电力贯通线供电。其供电线路中间有若干座10kV配电所提供电源,两相邻配电所一般相距40~60km,由一所主供,另一所备供,形成10kV电力线路”手拉手”供电方式,以保证铁路行车等一级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相似文献   

13.
《电工技术》2002,(1):56-57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e,不间断电源)是以电力变流器构成的保证供电连续性的静止型交流不问断电源设备。或者说,UPS是电力变流器、储能装置和开关(电子式或机械式)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电源设备。  相似文献   

14.
试论推广变电站一体化电源装置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叙述交流不间断电源在现代电力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出了将直流电源与交流不间断电源整合为一体化电源的概念,并与常规配置方案进行了优劣比较,提出了配置时的注意事项,肯定了一体化电源在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及在电力生产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微电网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电网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解决传统电力系统诸多问题的一个新手段.在微电网中,微电源既能并网运行也可孤岛运行,可保证敏感性负荷的不间断供电.由于能有效利用微电源热能,实现热电联供而提升效率.微电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归纳和总结了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提出的微电网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微电网控制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小汽轮机MEH控制系统一般配置两路供电电源,当其中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供电系统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电源供电,切换过程应不影响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直流110 V电源具有电压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MEH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冗余配置的两路直流输入电源若使用二极管切换,可能造成发电厂两路直流系统并列运行,会影响机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重复控制相位超前补偿不当导致控制系统抑制不间断电源输出电压谐波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相位超前补偿的精确补偿重复控制系统相位滞后的新方法。首先,对不间断供电电源中单相PWM逆变器进行了建模,并给出直接重复控制系统及其稳定条件;然后,设计了基于组合相位超前补偿方法、重复控制器的低通滤波器和内模滤波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重复控制能够降低输出电压谐波,提高应急电源中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世界》2017,(11)
<正>电监安全[2008]43号文《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要求:"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具备两路电源供电条件,两路电源应当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也就是说,即使来自一个变电站,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也是不允许的。事实上,很多电气专家也是以此条为依据做安全评价。但GB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的提出目前,石化企业控制系统已广泛采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于该系统对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要求很高,所以UPS(不间断电源)已成为必备设备。正确、合理地选择UPS及其配电方式,不但可以控制项目投资,更可以提高DCS供电的可靠性。从使用角度来讲,UPS供电可靠性也是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开始接触UPS时,不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对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 AROS 制造厂制造的 Sentry 不间断供电电源。在发生完全停电或部分停电事故时,可向用电设备供给不间断的稳定电力。Sentry 电源出力范围为1.5~15千伏安,供电能力可达15~80分钟,它的功率因数高,无噪音,并且有瞬时切换的静态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