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VF组和TCC组,各46例,分别经AVF、TCC通路进行MHD治疗。比较二组MHD治疗12个月后透析质量[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率(Kt/V)、再循环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MH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的透析血流量、Kt/V、再循环率均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外周血中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TCC组(P<0.05)。AVF组左室肥厚占比明显高于TCC组(P<0.05);AVF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占比虽高于TCC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疗法之一,它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弥散/对流予以物质交换,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体内毒素、水分和有害物质的外排。尽管该方式在延长肾脏疾病患者生存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增加死亡风险[1,2]。血管通路是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为此,我院对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血管通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9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王琴  王颖  卜丽梅  陈玉玉 《包头医学》2016,40(3):138-139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本院血透中心36例首次发生自体AVF闭塞的患者为失败组,选取同期自体AVF功能良好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通畅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内瘘失败组和通畅组在血红蛋白、脱水量、透析频率有差异(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大量脱水患者内瘘闭塞的风险明显增加,血红蛋白>12g/L也增加了内瘘闭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总结内瘘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 对79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内瘘应用良好70例,内瘘狭窄6例,血管栓塞3例,内瘘使用最长者4年,最短用4次后堵塞(2例).结论 动静脉内痿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从心理、社会、身体、饮食上进行护理,指导病人保护好动静脉内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动静脉内瘘无闭塞。结论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对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和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在我院现行维持性血透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0~65岁。38例中,发生内瘘闭塞8例,其中手术引起3例、低血压引起2例、糖尿病引起1例、原因不明2例。2护理2.1内瘘术前准备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诱导透析到规律透析之前这一阶段,多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如足背动脉穿刺、股静脉插管及锁骨下静脉插管等。此时应避免在准备造瘘侧肢体行动脉穿刺,以免引起血…  相似文献   

7.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使用期间的护理。笔者认为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及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内瘘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其动静脉内瘘实施护理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这个时间段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为了便于研究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0例。全部患者均建立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给两组患者应用的护理措施是不同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患者要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这样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医疗体系的健全,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能够进行系统规律的血液净化治疗.我院血液透析者2006年7000人次增至2009年的14800人次.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现察及护理可促进内瘘成熟,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防止因护理及使用不当造成动静脉内瘘(AVF)闭塞,从而延长AVF的使用寿命.方法:做好AVF的手术前准备,成形术后护理,掌握内瘘成熟后的使用护理:预防感染、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的正确调节,做好血液透析间期的家庭指导.结果:50例患者的AVF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护理及使用不当造成闭塞,内瘘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结论:重视AVF的护理及家庭指导,可有效防止内瘘闭塞.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常用血管通路[1],具有出血少、易穿刺、血流量大、可长期利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因此,维护动静脉内瘘的功能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70例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对此类患者良好的护理,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6岁;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47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3例,肾结石引起的肾功能不全10例,多囊肾肾功能不全4例,痛风引起肾功能不全1例;透析时间为1~6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30ml,每次透析时间为3~4小时;内瘘使用良好65例,血管堵塞5例,内瘘使用最长6年,最短使用2次后堵塞(2例)。  相似文献   

12.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使用期间的护理.笔者认为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及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内瘘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宽谱远红外线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32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宽谱远红外线照射,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0.00%、中度疼痛3.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9%、13.64%;无疼痛7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75.76%、优良率89.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2%、6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瘘管闭塞(0.00%)、感染(4.55%)、局部出血(3.03%)、血肿(9.0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09%、18.18%、13.64%、2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谱远红外线照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AVF,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经被证实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最佳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患者生命.在判断AVF成熟之后,如何安全使用,防止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护理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套很实用的使用管理方法与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最基本保证[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透析3次,这意味着要用16号的粗针每周穿刺6针。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穿刺方法,如何能够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是临床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要素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具有易于穿刺、创伤小、并发症少、活动不受限制、透析后生活能自理、并能长期稳定使用等优点,被大多数患者所采用,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作为血管通路的使用者和监护者,应该正确使用和维护自体动静脉内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长期使用率,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服务,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5 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 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 ,正确掌握血管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 ,穿刺的方法和技术 ,防止低血压和血液过于粘稠 ,拔针后正确按压穿刺点止血 ,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避免和及早发现并发症 ,提高了动 静脉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 (HD)2001~2003年共 120例患者 , 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针尖与皮肤呈 20度角 )与 45度角穿刺 , 并对 2其不同角度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引起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每周血液透析 2~3次,穿刺部位皆选成熟的动 静脉内瘘 , 使用时间相似。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 (针尖与皮肤呈 20度角进针 )和观察组 (针尖与皮肤呈 45度角进针 )各 60例, 两组分别穿刺 1200例次 ,。观察组 /对照组 :年龄(46士 6. 7 )岁 /(32士 5. 8)岁 , 男 32例 ,女 28例…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年龄12岁~65岁,每周透析4小时~12小时,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年限最短9个月,最长已19年.血内瘘使用13年以上者5例,其中1例维持使用一个内瘘12年,未曾有血栓形成,直至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内瘘仍完好.如何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笔者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