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材料对小学三年级学业优良和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声调分听能力显著低于学业优良儿童;②在声调分听材料中,有意义材料的分听具有右耳、左脑效应,而无意义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半球优势;③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分听无意义材料时,四声最容易,一声、二声其次,三声最难;而分听有意义材料时,则一、三、四声较容易,二声最难。结论教师应采用恰当的训练措施帮助学业不良儿童提高双耳分听能力,增强其听处理能力,最终提高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近年来也被称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是一种以言语理解能力受损为主要表现的听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原因可能是内毛细胞、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影响了听觉时域处理能力,使得声音从内耳传输到大脑的听神经通路同步性受损。但由于外毛细胞本身功能正常,声音仍可通过外耳、中耳正常地进入内耳,因此纯音听阈和言语觉察阈可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1听觉植入技术的介绍 人工耳蜗是听觉植入装置(auditory implant,auditory prosthesis)的代表,截至2009年4月,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8.8万人在使用这种装置(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人工耳蜗成为最成功的神经植入假体(neuroprosthetics)[1,2].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技术的发展和低龄儿童听力诊断手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许多助听器选配无效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多导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一种新选择,它使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重获了听力,同时也推进了世界各国对本民族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耳蜗和听觉传导功能异常引起的听觉障碍,在临床上主要通过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反应来完成.这些方法都是较客观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其应用前提都建立在患者有残余听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年的发展,现代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手段。人工耳蜗植入使全世界重度和极重度听障儿童在很多方面受益,尤其是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是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耳科学、听力学和神经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EABR可以估测耳聋患者残存的听神经末梢螺旋神经节数量.客观评价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听性脑干植入手术.并在术后设备调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EABR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年6月耳内科专辑"耳内科疾病相关基础研究与诊治新进展(上篇)"[1]中,作者对近年来耳内科疾病中涉及到的听觉前庭系统中的内耳功能基因学、内耳液体平衡的细胞分子调控机制、中枢-前庭通路的可塑性与代偿机制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总结,这些新的进展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治疗耳内科疾病。本篇将讨论耳内科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10.
言语测听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也称为清晰度测验或言语可懂度测量,是用言语信号作为刺激声来评价言语察觉阈和言语识别能力的听力学检查.与其他听功能检查相比,言语测听反映日常生活交流言语信息的获得障碍,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实际意义和诊断价值[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正常与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听觉干预后非言语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方法 将24例3~6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分为两组,A组14例3岁前配戴助听器,B组10例3岁前行电子耳蜗植入,两组患儿均行正规语言康复训练1年以上,18例年龄、性别等与听力障碍组儿童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知觉-操作和运动分量表)以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二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的非言语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结果 ①B组儿童视觉运动整合、知觉操作能力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视觉运动整合、知觉操作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P<0.05);②B组及A组患儿运动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P<0.05);③两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听力障碍儿童非言语认知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早期耳蜗植入可明显改善听力障碍儿童非言语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听力言语康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实现听力重建.但由于电刺激与声刺激兴奋听神经的机制不同,电刺激引起的听神经兴奋的强度动态范围窄,导致植入耳对言语刺激的强度与频率的分辨力较差;同时听障患者言语感知的缺陷会影响其言语的可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