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腺苷进行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腺苷缺血后处理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1mmol/L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廊讲艮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B组:对照组,4:1高钾含血冷停跳液(不合腺苷),转流开始主动脉阻断后由主动脉根部(或直视下)灌注15~20ml/kg,每半小时灌注8-10ml/kg。2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升主动脉阻断30分钟、心脏复跳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一MB(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2组血清cTnT、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术中、术后血清cTnT、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腺苷缺血后处理对重症瓣膜置换术患者可以模拟缺血后处理效应所产生的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不同的腺苷预处理方法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行心内直视手术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患者60例,按术中应用腺苷预处理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A组:静脉腺苷组;B组:停跳液腺苷组;C组:静脉腺苷+停跳液腺苷组;D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 min、开放升主动脉15 min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各组血清cTnT、MDA均有明显升高,A组、B组和C组术中、术后血清cTnT、MDA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P〈0.05)。B组与C组cTnT水平在术后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苷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并且各种处理方法均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以根据客观条件灵活实施不同的腺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23例不伴有重度肺动肺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组,n=12)和对照组(n=11)。对照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采用常规改良冷St.Thomas液使心脏停跳行心肌保护(20?ml/kg),每30?min重复1次。腺苷组在体外循环(CPB)前缓慢静脉推注腺苷2?mg/kg行预处理,30?min内推完,此后施行和对照组相同的CPB和心肌保护方法。心脏停跳后行心内畸形纠治,完成心内操作后恢复心脏血供。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术后心律变化、术后2、6、24和48?h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缺血末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腺苷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1.6%,而对照组为54.5%(P<0.05),对照组1例术后偶发室性早搏,2例需短时应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两组血清CK、CK MB和LDH水平均有升高,但腺苷组在术后不同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可见心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及间质水肿明显,而腺苷组变化较轻。结论:腺苷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利于再灌注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阻断升主动脉心内商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选择分为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n=15),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n=15),阻断升主动脉组(n=15).比较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血浆丙二醛和心肌钙蛋白Ⅰ浓度,以及电子显微镜下对比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阻断升主动脉组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血浆丙二醛浓度、血浆心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小于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阻断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为严重,而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或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斯特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灌注HTK液,对照组灌注ST.Thom as液。两组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开放升主动脉后3 m in由冠状静脉窦取血,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开放升主动脉前自右室流出道取心肌组织0.3 cm×0.3 cm两块,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血清CK-MB、LDH和cTnI浓度变化:开放升主动脉后较缺血前两组均明显升高。心肌结构改变: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片状肌浆凝聚,心肌纤维呈波纹状改变,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断裂,空泡形成。实验组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轻。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及间质水肿,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轻,线粒体损伤轻。单次灌注避免多次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水肿和冠脉血管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应用体外循环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将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I组为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组,Ⅱ组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结果 尽管阻断钳开放后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Ⅱ组代表心肌损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I组:I组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血清CK-MB,丙二醛(MDA)显著高于Ⅱ组,三磷酸腺苷(ATP)显著低于Ⅱ组;而代表血细胞破坏情况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I组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心肌损伤。另外,这种手术方式存在血液成分破坏较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ST.Thomas停搏液组)、实验组(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Egb761,每1000毫升ST.Thomas停搏液中加入50mL Egb761)。两组采取相同的体外循环方法和灌注方法,于阻断升主动脉后,主动脉根部灌注两种不同配方的停搏液,每30分钟复灌1次。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后1、8、24h通过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测定动脉血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及内皮素(ET)的浓度;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记录心肌阻断时间、心内电除颤次数、心脏复跳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动脉开放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TnI、CK—MB、ET的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后2、6、24h实验组血清cTnI、CK—MB、ET及MDA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SOD活性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实验组则损伤较轻。结论Egb761能有效减轻心内直视手术中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不同灌注方法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搏液组(A组)及含血停搏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围手术期多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T。结果:术前两组的cTn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1h至术后24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h、48h,B组cTnT水平明显低于A组。cTnT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cTnT是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含血停搏液比晶体停搏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外源性腺苷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8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剂量337μmol),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两组分别于心肺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h,6h、16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腺苷组诱导停搏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多巴胺用量少,两组术后CK-MB、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实验组术后2h的CK-MB、开放后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外源性腺苷加入心脏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液组(A组),温血停跳液组(B组) 每组20例,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CK及CK-MB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cTnl、CK及CK-M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l h至术后24 h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 h、48 h温血停跳液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冷晶体停眺组(P<0.05),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1 h温血停跳液组低于冷晶体停跳液组.cTnl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cTnl判定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CK-MB,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诊断、预后及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便。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min、60min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 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min、60min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S组采用主动脉开放时经体外循环机空氧混合器给予2.0%七氟烷,持续15min,C组无以上处理,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3 h(T2)、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EP管于-20℃保存。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对术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P<0.01)。S组患者cTnI水平在T3时间点明显低于C组(P<0.01),CK在T2和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K-MB在T1时间点显著低于C组(P<0.01),LDH在T1、T2和T3时间均明显低于C组(P<0.01);2组患者手术中的一般情况及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女19例,男11例,体重40~70 kg,年龄25~6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每组15例。S组经体外循环于主动脉开放时以2%七氟醚灌入血液循环15 m in,C组不作以上处理,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主动脉开放后3 h(T3)、主动脉开放后24 h(T4)4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提取上清置于EP管-20℃保存。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所有数据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保持稳定。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S组LDH在T4时明显降低(P<0.05),cTnI和CK在T3、T4时间点也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时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Wang SD  Yuan L  Jiang Y  Li XQ  Wang X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16-231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加例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F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停搏液为氧合血与冷晶体液(改良StThormas液)按4:1容量比例的混合液;SF组在冷晶体液中加入20ml/L参附注射液,其他处理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经处理后测定CK、CK-MB及cTnI。结果 两组在主动脉开放30min后CK、CK-MB及均明显升高,其中CK、CK-MB至停CPB后24h仍处较高水平。组问比较:停CPB后24hSF组与对照组相比CK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CK-MB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SF组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TnI在停CPB后24h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在主动脉开放30min至术后24h的时间点SF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SF组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停机后需要多巴胺辅助循环的例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增强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0min注入磷酸肌酸钠1g(用20mL生理盐水溶解),术后1~5d每天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1g(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5d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以及心脏自动复跳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h和48h使用肾上腺素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和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主动脉开放后给药结合术后1~5d连续给药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I-R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is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择期拟行先心病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C组,n=20),不给予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预处理组( S组,n=20),于劈开胸骨后持续吸入2MAC (2×1.71%)浓度的七氟醚,至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前结束。2组均采用咪唑安定0.08~0.12mg/kg、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3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按需追加咪唑安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及电除颤情况。于麻醉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min(T1)、CPB停机即刻(T2)、CPB停机后6h(T3)和CPB停机后24h(T4)5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TnI、CK-MB、MDA水平均于T1时升高,T3时达到峰值,T4时出现下降。组内比较,在T1~4时cTnI、MDA水平均高于T0(p<0.01);各时点cTnI、MDA水平组间比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S组cTnI、MDA水平低于C组(p<0.01)。各时点CK-MB水平组间比较,T0~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S组CK-MB水平低于C组(p<0.01)。C组SOD活性于T1时开始降低,T2时达最低值,T3时出现回升,T4时恢复T0水平;T1、T2及T3时SOD活性均低于T0( p<0.01),S组T1~4时SOD活性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SOD活性组间比较,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A组)于主动脉阻断前以1 ml/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隔5 min,重复3次;低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B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C组)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以0.2、0.4 μg·kg-1·min-1静脉输注舒芬太尼5 min,间隔5 min后重复输注舒芬太尼,重复3次。于麻醉诱导前(T1)及主动脉开放后4 h (T2)、8 h (T3)、24 h (T4)、48 h (T5)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ICU)驻留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血浆cTnI水平T2时点开始升高,T3时点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回降,至T5降至接近正常,但仍高于T1时点值(P < 0.01)。B组和C组cTnI水平于T2时点显著升高达到峰值,T3时点开始回降,T4时点已回降至接近正常水平,T5时基本正常。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2~T5时血浆cTnI水平明显降低(P < 0.05~P < 0.01),B组和C组T4和T5时血浆CK-MB活性明显降低(P < 0.05~P < 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ICU留驻时间均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诱导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