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内镜胃黏膜活检标本和切除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活检组织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9例出现淋巴上皮病变,3例出现可疑淋巴上皮病变;10例伴有炎症渗出坏死和组织挤压损伤。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活检诊断的主要特征;活检组织中可能不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常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黏膜活检病例临床病理诊断特点。方法: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个别病例行IgH/L基因重排检查。结果:活检组织中均见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32例中有19例出现淋巴上皮病变或可疑淋巴上皮病变;15例出现炎症渗出坏死和组织挤压损伤等伴发病变。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活检诊断的主要特征,活检组织中可能不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常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内窥镜下多块、深部取检,结合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胃MALT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1 病理资料1.1 性别及年龄男3例;女5例,确诊时年龄24~59岁,40岁以上者5例。1.2 临床表现与病程以腹痛及上腹部不适最常见,其次为腹部肿块、恶心及呕吐,1例以胃出血、急腹症就诊。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1~18个月,5例在4个月内出现症状,其余3例,6个月内者2例,18个月者1例。1.3 X 线检查结节型2例,浸润型2例,溃疡型3例,粘膜粗大型1例1.4 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8~1987年收冶的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和胃癌在临床表现及胃钡餐X线检查方面很难区分,但两者的手术切除率及预后不同,因而其鉴别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供临床鉴别:1.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较胃癌轻。2.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全身状况较胃癌好,低蛋白血症和恶液质少见。3.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转移较胃癌晚。4.胃镜下活检要达到粘膜下层,阳性率较高。5.术中可见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瘤体较胃癌软,切面偏红,较易分离切除。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lymphoma)又被命名为粘膜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 tissue-lymphoma,MALT-L),占胃非上皮性恶性肿瘤首位,文献报道,约占胃恶性肿瘤的5%~11%,且逐年呈上升趋势[1,2]。本文现将我院1995至2005年来确诊的3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4~74岁,平均46岁。诊断标准[3]为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同时有以下条件:1全身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2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4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及引流区域淋巴结;5肝脾正常。临床分期按Naqivi分期[4]:期4例,病灶在胃内;a期9例,淋巴结受累仅限于临近胃内原发性的引流淋巴结;b期13例,有腹腔内非临近区淋巴结的受累;期9例,有胃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期2例,肝、脾、骨髓受累,或有其他腹腔外病灶。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无特殊,半数以上表现与消化性溃疡相似。其中腹痛30例(81.1%),腹胀14例(37.8%)...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红宾  张一军 《重庆医学》2000,29(4):317-3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与胃癌和胃溃疡相比缺乏特异性 ,因此误诊率高。我院自 1986~ 1999年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1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1]  本组 12例患者均由组织学证实 ,符合下述标准 :(1)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3)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4)外科手术时除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无其它部位病变 ;(5 )肝脾无病灶。1 2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 7例 (5 8 3% ) ,女性 5例(41 7% ) ,年龄 2 7~ 6 2岁 ,中位年龄 36岁。临床症状 :上腹疼痛 10例 (83 3% ) ,其中 5…  相似文献   

7.
<正>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其临床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胃癌。由于在治疗方法上与胃癌不尽相同,其预后较胃癌好。现将我院近10年来确诊的1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81岁,平均45岁;病史最长3年,最短12天,平均8.4个月。 主要症状 上腹痛10例,消化道出血6例,上腹  相似文献   

8.
赵颖  甘涛 《四川医学》1999,20(2):119-12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简称胃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据国外资料统计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4%。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术前诊断率仅为10%~30%。现将我院3年收治的20例胃恶性淋巴瘤进行以下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1月至2001年7月期间收治的6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术前确诊32例(47.8%),根治性切除术52例,姑息性切除术12例,探查术2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除1例死亡,1例发口感染外,余65例疮愈出院。结论:PGML发病率低,术前易误诊,多数病例为ⅠE或ⅡE期,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其中3例行单纯手术,7例行手术+CHOP化疗,1例行胃空肠吻合并腹腔置管化疗,1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仅取活检并腹腔置管化疗。本组手术切除率达83%,5年生存率为58%,3例行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达33%,7例手术+化疗5年生存率达86%,由此可见切除原发病灶加化疗可以提高该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GL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PGL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结果10例PGL,9例为DLBCL,1例为MRLT。4例于胃窦,3例于胃体中,胃窦胃体2例,胃底、贲门1例;多期扫描过程中,6例胃壁形态发生变化,4例无变化:8例胃粘膜显示连续,并明显强化,2例显示不连续;6例肿瘤未累及胃浆膜面,4例累及浆膜面;5例胃周出现肿大淋巴结;PGL累及胃壁平均厚度为(1.7±0.9)cm;平扫及两期增强扫描,CT值分别为(31.7±6.9)Hu,(45.9±10.9)HU,(56.9±12.7)HU;两期增强扫描CT增值分别为(14.2±11.9)HU,(25.2±14.8)HU;两期增强扫描分别与平扫CT值比较以及两期之间CT值比较,P值均〈0.01;两期扫描绝对增值比较,P值〈0.01。结论PGL具有一定的cT特征,MDCT对PGL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占贵 《海南医学》2006,17(10):145-146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淋巴瘤病理特征与治疗、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回顾性分析与5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主要表现为卵巢包块,来源于B细胞,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后,无1例复发.结论 卵巢原发性淋巴瘤大多数属于B细胞性,通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残胃癌(RGC)的内镜和内镜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RG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镜中心2000年6月-2010年6月间经病理确诊为RG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进展期RGC的内镜和内镜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共计1127例残胃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其中29例符合RGC诊断标准(检出率为2.57%),均为进展期。其中,男性24例,女性5例(4.8:1);平均年龄为(64.834-10.35)岁(36—82岁)。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RGC患者26例,平均年龄(65.394-10.87)岁;因恶性病变手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RGC患者3例,平均年龄(60.674-6.66)岁,两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式中残胃病变出现的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种不同Borrmann分型出现在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Borrmann分型性别比较无差异;4种不同Borrmann分型和3种不同术式之间有关联(P=0.002);4种不同Borrmann型和残胃癌前病变之间有关联(P=0.001)。6例进展期RGC患者接受了EUS检查,主要声像图特征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破坏、管壁增厚、呈低回声改变,EUS可显示病变侵犯深度和周围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内镜下进展期RGC以BorrmannⅡ和Ⅲ为主,Borrmann分型在不同术式和不同残胃癌前病变中的表现不同,受累部位以残胃贲门、残胃小弯和后壁多见。EUS可用于评估RGC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田峰  费志勇  董云  徐建 《河北医学》2014,(10):1674-1677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指导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胃黏膜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任意选取我院85例经超声内镜检测确诊为胃黏膜间质瘤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病患在超声内镜指导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对照组病患行临床腹腔镜下切除术。对比两组不同术式后病患疗效。结果:两组在行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对治疗过程满意度较高,达到90-100分有74.42%(32/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0%(2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6.74%(33/43),优良率为97.67(42/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8%(22/42),80.95%(3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超声内镜指导胃镜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于治疗胃黏膜间质瘤,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病患痛苦,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治疗推荐。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治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50例中,根治性切除43例,其中胃大部切除38例(D114例,D224例),全胃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4例,剖腹探查3例。术后46例接受辅助放、化疗。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本组共有46例获得随访,总体5年生存率为78%。原发性胃淋巴瘤误诊率高,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治疗上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生存率。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CT检查。早期原发性胃淋巴瘤治疗上采取以手术为主,加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采取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生率低,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本文报告12例,半数病人术前得到明确诊断,经过手术和化疗综合治疗,已有6例生存超过五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组胃癌1101例内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春吉  赵玉霞 《吉林医学》2000,21(4):210-211
目的 :为探讨不同年龄组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1 985年 1月~ 1 999年 5月间内镜检出胃癌 1 1 0 1例 ,将其分成 6个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40岁组胃体癌最多 ,其他年龄组均以胃窦癌最多 ,各年龄组均以 Borrmann 型和低分化腺癌最多。胃癌百分比 ,≤ 6 0岁组前 5年显著高于后 5年 ,而 >6 0岁组则相反 ,41岁~ 6 0岁组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 ,而 >6 0岁组则相反 ,≤ 5 0岁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而 >5 0岁组则相反 ,分化较好的癌和 Borrmann 、 型 >70岁组显著高于≤ 40岁。结论 :不同年龄组胃癌在发病年段、性别、民族、部位和肉眼及病理类型上均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患者20例,其中12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26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以上患者13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胃淋巴瘤组胃切除或大部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3例,回盲部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4例.结果:全组20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20),50%(7/14),42.9%(3/7).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般占到胃恶性肿瘤的0.5%~3%,主要是继发于胃癌的胃恶性肿瘤,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占40%~60%的,其在胃癌鉴别诊断是很难辨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