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捷石化汽提装置重沸器的改造,针对汽提装置在日常生产中出现的蒸汽能耗大及出水水质差等问题,对汽提装置塔底重沸器净化水出口及管束折流板间距由260mm改为600mm进行的改造。本文介绍了改造前后工艺对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捷石化汽提装置重沸器的改造,针对汽提装置在日常生产中出现的蒸汽能耗大及出水水质差等问题,对汽提装置塔底重沸器净化水出口及管束折流板间距由260mm改为600mm进行的改造。本文介绍了改造前后工艺对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FD方法对比分析大型砖冰机中折流板对蒸发器盐水池中盐水流场的影响。现有蒸发器无折流板,盐水沿管道直径方向纵向冲刷蒸发器外管道,盐水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相对较低。在蒸发器上装设折流板后,盐水沿管道直径方向横向冲刷蒸发器外管道,盐水流动扰动性相对增强,盐水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2倍。折流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盐水与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系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13)
为了规避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体积偏大且消耗较高等缺点,开发一种给天然气或页岩气井口加热的便携式新型蒸汽换热器。笔者简化其内部几何结构,采用Fluent仿真数值模拟方法对折流板间距、切率变化和换热器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程对流换热系数随着折流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折流板切率取定值,间距取61 mm时,换热器在流体产生较小压降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换热效果相对最佳;壳程对流换热系数随着折流板切率的增大而变大,当折流板间距取定值,切率取25%时,换热器在流体产生较小压降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换热效果相对最佳。最后为设计特定的天然气或页岩气井口管道加热所需的换热器提供了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井压裂、作业、加药等导致集输系统杂质增多,增加了中间层絮状物的厚度,转油站来液量及含水不稳定,使电脱水器电极板经常短路使其跨电场,根据设备的目前情况及工艺,提出了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电脱水器的一些方法,为油田安全平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脱水器是指在原油的处理过程中进行脱水的重要仪器,电脱水器在陆地和海上油田等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不断地应用中,电脱水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一开始的平挂网状电极板电脱水器发展到了90年代的钢筋导电电极脱水器,再后来便发展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竖挂电极板的电脱水器,点脱水器已经在油田中使用了几十年,但是传统的平挂网状电极板脱水器是平挂着的三个或者四个不等间距的电极板,它们在经过了长期的运行后,电极板可能会发生稍微的变形,在发生了变形之后,装置运行会直接导致原油处理的效果相当差,从而造成了之后的脱水效率降低。本文研究了电脱水器的发展和今后的趋势,对油田开采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自支撑型扭曲管中冷器壳程传热与压降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实验室先前扭曲管单管实验的数据,通过与相同工况条件下的折流板中冷器和折流杆中冷器管、壳程传热与压降性能以及综合性能的对比,分析自支撑型扭曲管中冷器的强化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测量范围内,自支撑型扭曲管中冷器管程传热性能相比其他2种中冷器平均提高21.3%;壳程传热性能相比折流杆中冷器,平均提高20.6%;壳程压降相比折流杆中冷器,平均降低89.4%,相比折流板中冷器,平均降低93.9%。与传统中冷器相比,自支撑型扭曲管中冷器既有折流板中冷器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又有折流杆中冷器压降损失小的优点,在工业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异波折流板反应器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l~-为示踪剂,采用停留时间分布法(RTD)研究在清水和有污泥稳定运行条件下,HRT对异波折流板反应器和平板折流板反应器水力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水为清水、HRT为2~8 h,HRT对平板折流板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的影响比异波折板反应器更为显著,异波折板反应器的流动模式处于平推流和完全混合的"中间状态".相同HRT条件下异波折板反应器的死区率小于平板折板反应器,异波折板反应器内接种污泥后,死区比清水反应器时有所增加,生物死区成为死区大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通过对煤粉锅炉水冷壁壁厚的测量,及通过实际生产经验,对蒸汽吹灰器加设折流板的技术改造,避免了水冷壁爆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宋素芳 《广东化工》2012,39(8):13-14,4
建立了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三维模型并划分网格,采用分离式求解器、SIMPLE压力速度耦合方式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壳程流体速度、压力与温度分布图,并与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作比较。螺旋折流板节距与弓形折流板间距相等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系数增加了25%左右,而压力降减小了18%左右。通过对不同螺旋角度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模拟分析,发现随螺旋角增大壳程传热系数和压力降都呈减小趋势,且壳程流体进口平均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故在实际工程中,盲目追求高的传热系数或低的压降都是不可取的。本数值模拟可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一步的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采用折面折流板代替平面折流板,消除了换热器壳程相邻折流板搭接形成的三角漏流区,进而增强了传热效果。文中分别对螺旋角度为18°,27°,35°和40°,搭接量均为50%的(e=50%)新型螺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其传热和阻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角为18°的螺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传热性能最好,以Nu/f1/3作为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时,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对相同的换热器体积、相同折流板数、相同管程数的两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两壳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对比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壳程Re下,两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h比两壳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略低,压降DP比两壳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低40%.(2)在相同壳程流量G下,两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比两壳程弓形折热器高60%,压降DP比两壳程弓形折热器高80%.(3)在相同壳程压降DP下,两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h比两壳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高30%.(4)在允许的压降范围内,当换热要求较高时,多壳程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可强化换热,带走更多的热量,保证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厂变换系统外补蒸汽,是利用变换炉一段或二段出口气体的热量加热成过热蒸汽后,补入到饱和塔出口的半水煤气管内。历年来,过热蒸汽的换热设备均采用列管式结构,半变换气走管内,蒸汽走管间。由于我厂的蒸汽汽质差,蒸汽夹带的盐类(主要为溶解于水的氯化物)大部分积贮在蒸汽过热器的进口与第一块折流板之间的管间,以至阻力增大。蒸汽管道的热损,使进入设备的饱和蒸汽带有少量的被冷凝下来的液滴,从而加剧了列管的腐蚀。  相似文献   

14.
某运载器中冷却器存在若干问题:壳侧压力损失较大;采用的弓形折流板结构使得壳侧工质呈现出Z字形流动,在折流板后易形成流动死区,促使壳侧结垢,使得换热器总传热性能降低。提出了两种针对壳侧结构的强化换热设计方案。方案一为减少弓形折流板数量、增加折流板间距;方案二为采用螺旋折流板替换原有的弓形折流板。为验证文中采用的热力设计方法的准确性,根据文献中的实验结果针对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热力设计方法得到的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37%以内,满足工程设计需求。优化方案根据优化参数不同,其优化结果有所不同,基本存在以下规律:优化设计可使换热器管壳两侧总压降减小,但同时其换热性能也下降。因此,需要一个综合指标来进行评价。文中提出以换热量Q与换热器流动阻力引起功耗的比值作为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该指标表示换热系统克服换热器流动阻力消耗单位泵功下的换热量,其值越大,单位泵功下换热量越高,经济性越好。经过计算发现最优方案相对原始方案,综合评价指标提高了约22.2%。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弓形折流板、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采用CFD软件FLUENT,RNG k-ε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地比较2种折流板结构下换热器的压降、传热系数、综合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折流板结构下换热器壳程局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同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不连续性。弓形折流板相邻折流板间距同连续螺旋折流板螺距相同条件下,折流板螺距较小时,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能够明显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但折流板结构改变对换热器综合性能的影响不大;增大折流板螺距,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能够明显提高换热器综合性能,但不同折流板结构下换热器传热系数变化不大。计算结果为折流板结构的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折板絮凝器结构及提升折板絮凝器对中药液的絮凝效果,利用FLUENT软件对同波/对波折板絮凝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两种折板絮凝器内的涡旋分布及涡量。以薄荷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絮凝剂,采用不同折板絮凝器对薄荷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薄荷水提液澄清层高度、絮体沉降速度、总黄酮保留率、絮凝率、药液吸光度及絮体形态为指标,考察了两种折板絮凝器在不同进液流速下对薄荷水提液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同波折板絮凝器流场内以单侧涡旋为主,对波折板絮凝器内在折板两侧均产生涡旋,相同进液流速下,同波折板絮凝器产生的涡量小于对波折板絮凝器。随进液流速增加,同波/对波折板絮凝器对薄荷水提液的絮凝效果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波折板絮凝器最佳进液流速为0.068 m/s,药液总黄酮保留率为91.2%,絮凝率为85.3%;对波折板絮凝器最佳进液流速为0.051 m/s,药液总黄酮保留率为91.8%,絮凝率为85.4%。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酸化过程中酸液体系与地层中粘土矿物以及金属管道反应形成难溶的氟硅酸盐和氢氧化铁胶体混合物,在原油和地层流体的作用下乳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无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导致电脱水器跳闸。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离心与除泥剂的双重作用,处理后电脱水器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制四氯化钛用增加蒸发换热效率装置,包括圆筒,进、出料口,蒸汽入、出口管,蒸发管束,分离器和折流板组,折流板组由折流板、压板和密封橡胶板组成,铆钉依次穿过压板、密封橡胶板和折流板上所设的圆孔将其铆接成一体形成折流板组,密封橡胶板的外边缘与蒸发器圆  相似文献   

19.
寇炜 《洁净煤技术》2014,(5):109-110
焦炉是焦化生产的主要设备,也是焦化厂生产过程中的最大污染源。原焦炉装煤过程产生大量烟尘,采用炉顶消烟除尘车除尘。消烟除尘车处理效果不理想,释放大量烟尘。针对捣固焦生产过程中焦炉在装煤过程产生的大量烟尘,采用拦焦车集尘罩导入消烟除尘车二者配合除尘,进行了2次改造。第2次改造后采用间距为500 mm,互相垂直的2组折流板结构,2组折流板底部各增加1组旋向相反的螺旋喷淋器,洗涤折流板,除尘效果良好,烟气排放达到并优于环保标准,烟尘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流污水处理的特点,在较短的反应流程中,增加污水和生物载体的接触时间,设计了折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并采用多相流和多孔介质模型耦合进行反应器的结构优化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折流板生物载体折叠角度以140°为佳.反应器器壁为外加的直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