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改良备皮方法对髋部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备皮方法在髋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1位择期髋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晚两组患者术野皮肤均进行常规剃毛、肥皂液清洗、更换清洁病员服;术晨实验组用肥皂液清洗术野皮肤至水清后更换手术衣,对照组用5%碘伏消毒,灭菌棉垫包扎后更换手术衣,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前后在术野中心皮肤采样、送检培养.术后观察创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创口感染.结论:髋部手术患者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尽管使术野皮肤细菌有所增加,但并不增加术后感染,认为改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备皮方法在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59例采用术晨肥皂液清洗代替碘伏消毒包扎的改良备皮法,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备皮法,比较两组患者术野中心皮肤在皮肤常规消毒前后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口感染情况,并回顾性比较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前后择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细菌培养结果,试验组无菌生长35例,对照组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2,P<0.05);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无菌生长试验组53例,对照组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P>0.05);两组患者创口均甲级愈合;应用改良备皮方法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87%和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P>0.05)。结论改良备皮方法可应用于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传统术前备皮与改良备皮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常规备皮方法与改良备皮方法对胸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营养状态良好 ,皮肤完整无瘢痕 ,无糖尿病及皮肤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的病人 (后外侧切口 ) 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备皮方法 ;实验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 ,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 (范围同对照组 ) 3遍 ,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至水面无漂浮物、更换清洁衣服。备皮后对术野皮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备皮后细茵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P >0 . 0 5。结论 :改良备皮方法可有效降低皮肤菌落数 ,与传统备皮比较具有操作简便 ,损伤小 ,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安全便捷的备皮方式。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90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患者不备皮,于手术当日洗头洗澡;对照组术前1 d按教科书要求的手术备皮范围用剃须刀常规剃除术野所有汗毛(包括会阴部)。结果:两组患者消毒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毒后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备皮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与备皮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改进骨科术前传统备皮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骨科术前常规备皮的天数与次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四肢骨折且局部皮肤无破损拟行开放复位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1组、2组、3组作为观察对象,依次采取术前连续3d备皮3次,术前连续2d备皮2次及手术当日备皮1次法,并分别在备皮前及术前在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比较各种备皮方法皮肤的带菌情况,以及跟踪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种备皮方法备皮前皮肤带菌数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备皮后术前术野皮肤组间比较,1组与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与1组及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种备皮方法的切口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减少备皮的天数和次数,改为手术当日术前2~4h备皮是骨科术前备皮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皮肤准备方式对骨科手术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皮肤准备方式对骨科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探讨骨科术前简化备皮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0只,制备成各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动物模型,其对侧肢体作为对照,实验侧肢体于术晨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用肥皂水清洗手术部位皮肤;对照侧肢体按传统骨科备皮方法,连续3d准备皮肤,3次更换无菌巾包裹;分别于手术消毒前及术后15h在手术部位取样做细菌培养,观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侧与对照侧肢体在手术消毒前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15h细菌培养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简化骨科术前备皮方式并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且可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女性颅脑手术改进备皮范围与消毒方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改进女性颅脑手术患者备皮范围与消毒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拟行开颅手术女性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改进组采取切口周围小范围剃发的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消毒后的切口细菌培养结果及术后愈合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进组患者对备皮范围及消毒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女性颅脑手术患者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可杜绝其术后一定时期缺发或短发情况,对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前备皮是否剃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前备皮剃毛与不剃毛对术后穿刺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仅剪去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阴毛,术前2小时用1/2000的洗必泰溶液冲洗会阴部.对照组则常规剃去所有的阴毛及汗毛,术前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分别于手术消毒前及术后12小时在穿刺口处取样做细菌培养,并观察穿刺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2小时细菌培养和术后穿刺口感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消毒前细菌培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前备皮不剃毛不会增加穿刺口感染的机会,也不是影响穿刺口愈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神经介入术前不同备皮方法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前两种不同备皮方法的皮肤细菌学情况,以寻找科学合理的备皮方法。方法将160例神经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术前1h用肥皂水彻底清洁会阴部皮肤,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部分阴毛,用碘附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对照组术前1d彻底清洁会阴部皮肤,并剃除会阴部所有阴毛和汗毛。分别于手术消毒前及术后24h采样手术部位皮肤做细菌培养,并比较两组患者备皮所用时间及患者对备皮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消毒前和术后24h皮肤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备皮时间及患者对备皮操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术前1h剪毛并碘附消毒备皮法可达到很好的备皮效果,有利于术后穿刺口的愈合,而且省时省力,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赵琦  董菊  曲亚明 《护理学报》2014,(1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耳周备皮法满足患者需求。方法选择耳科行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耳周剃除头发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即患侧耳周不剃除头发,按切口设计编发辫,消毒头发及头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备皮时头皮损伤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及术腔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形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两组头皮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耳科术前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术前皮肤准备的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好,无头皮损伤且不剃除头发能满足患者的爱美需求,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女性颅脑手术改进备皮范围与消毒方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女性颅脑手术患者备皮范围与消毒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拟行开颅手术女性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改进组采取切口周围小范围剃发的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消毒后的切口细菌培养结果及术后愈合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进组患者对备皮范围及消毒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女性颅脑手术患者备皮范围及消毒方法,可杜绝其术后一定时期缺发或短发情况,对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改良骨科术前备皮方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备皮减少天数和次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创伤骨折具有局部完整皮肤患者共150例,按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A组(50例),观察B组(50例)和观察C组(50例),依次用3天3次法,2天2次法和1天1次法。分别在备皮前及备皮后术前予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比较各方法野皮肤污染微生物数。结果:三种方法备皮前后培养微生物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值均>0.05)。结论:骨科术前备皮可予减少备皮的天数及次数,可改良为1天1次法,即手术当日凌晨(或术前2h)予皮肤剃毛及消毒包囊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13.
妇科腹腔镜手术脐部准备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种脐部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施行腹腔镜手术的90例病人分别采取两种皮肤清洁方法,即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手术前1 d 备皮,对照组用消毒棉签依次蘸取汽油、碘酒、乙醇擦拭脐孔,观察组先将少量肥皂液倒入脐孔浸泡,备皮后用消毒棉签擦干浸泡后的脐孔,再依次蘸取液状石蜡、碘伏擦拭脐孔.观察两组脐孔擦拭次数、局部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结果]改良方法优于传统方法,且病人满意度较高.[结论]在满足手术对脐部清洁要求的前提下,脐孔用肥皂液浸泡后再用消毒棉签擦干,再依次蘸取液状石蜡、碘伏擦拭,可保证脐孔皮肤无红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手术野不剃毛备皮与剃毛备皮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日只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不剃毛备皮,对照组术日用一次性备皮刀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部位剃毛备皮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不剃毛备皮法既能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还具有省时、省力、简便、快捷、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术前应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开颅手术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观察组术前1天清洗头发,术日剃除切口两侧各1.5 cm范围的头发,进行小区域条带状备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法和传统的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备皮不剃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穿刺处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于手术前1天沐浴加肥皂水清洁术区皮肤三遍,实验组仅剪去可能影响手术穿刺的阴毛,于术前2h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对照组常规剃去会阴部所有的阴毛及汗毛,术前2h用清水清洗会阴部。并对两组术后穿刺处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穿刺处感染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备皮不剃毛不会增加术后穿刺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普外科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选择胸外科和骨科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观察两组备皮完后及术后24小时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愈合情况。 结果 采用改良备皮法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低,愈合情况较好。结论 改良备皮法降低切口感染率, 愈合情况较好,改良术前备皮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腔镜手术中,术前皮肤准备不用会阴备皮的可行性.方法 将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82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90例,不用会阴备皮.对照组92例,按传统方法予会阴备皮.结果 2组比较,术中操作、术后体温观察、出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前皮肤准备可不用备皮,优于传统方法,此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脐部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施行腹腔镜手术的90例病人分别采取两种皮肤清洁方法,即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手术前1d备皮,对照组用消毒棉签依次蘸取汽油、碘酒、乙醇擦拭脐孔,观察组先将少量肥皂液倒入脐孔浸泡,备皮后用消毒棉签擦干浸泡后的脐孔,再依次蘸取液状石蜡、碘伏擦拭脐孔。观察两组脐孔擦拭次数、局部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结果]改良方法优于传统方法,且病人满意度较高。[结论]在满足手术对脐部清洁要求的前提下,脐孔用肥皂液浸泡后再用消毒棉签擦干,再依次蘸取液状石蜡、碘伏擦拭,可保证脐孔皮肤无红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应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的可行性,以减轻女性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实验组采用条带状备皮方法.比较两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头皮损伤、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和头皮损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种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