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各类型土地利用的面积及其变化特点,并参照谢高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类型之间转换比较频繁,且林地面积逐渐在减少,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在增加,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先增加后减少;(2)2000—2010年,林地主要转变为园地和耕地,园地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换而来,林地为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3)2000—2010年,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且土地利用变化与各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家河乡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开发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ESV)计算方法,对其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森林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马家河乡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以林地、居住及建设用地等类型变化为主。其中,林地面积减少的最多,其所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减少幅度达到11.94%;其次为耕地面积,减少了3.02%;果园、草地水域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居住及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达到了8.14%。马家河乡土地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以林地价值减少最多,达到664.5元;果园价值减少459.77元;耕地价值减少188.97元;草地价值减少了64.39元;水域、居住及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价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马家河乡森林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除了森林游憩保健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上升,其余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深远。参照前人提出的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表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计算出研究区2005~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ESV。结果表明:莲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林地占主要部分,达到75%以上,其次是水域。研究区总VESV由2005年的45.73×107元减少到2013年的44.81×107元,林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对开展"综合土地整理"项目的五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华村和立马村的单位面积ESV较高,说明两村生态效益较高,土地利用规划更加合理;桐木村的单位面积ESV最小,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增加林地面积,保护耕地,减少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研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4.
厦门滨海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强  陈鹏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91-95,126
根据厦门1986年和2004年遥感图像湿地类型解译数据,分析了厦门滨海自然湿地在18 a间的动态变化,并采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研究成果,对厦门滨海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8 a间,厦门滨海自然湿地面积呈较明显下降趋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从1986年的183 100.804万元下降到2004年的161 296.066万元,损失幅度为11.9%。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中,滩涂和浅海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占到了94%以上,而红树林和河流的服务价值下降幅度最大。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言,废物处理、水分调节和干扰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最突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2003年的IKONOS和2006年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西溪湿地景观数据,研究和分析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显示,各类湿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升,连通性有所增强;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西溪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改造和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郭菲菲  滕琛 《绿色科技》2012,(7):108-109
根据且末县第十二个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且末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且末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生态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指出了通过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维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2015年为基准年,结合河南省2012年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河南省湿地8类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337.19亿元。其中,间接价值为1 942.16亿元,直接价值为395.03亿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7.22万元/hm~2,为人类提供的巨大服务功能,通过此次评估可为全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威  陈燕 《绿色科技》2013,(7):161-164
指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大气CO2含量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碳排放的改变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盐城市滨海湿地1983、2001、2009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分析得出:盐城市聚居地面积变化速度最快,最为活跃,林地和天然湿地面积都在减少;1983~2001年近20年的碳排放增加量和2001~2009年这9年的碳排放增加量相当。利用近些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和相应碳排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盐城滨海湿地近些年的演化情况,从而为日后制定一个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服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福州市仓山区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方法提取了10年间的仓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仓山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测算了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了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保护水域、林地、耕地和园地等生态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建议,以提升仓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影像图、造林设计图和实地调查数据,转移概率矩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等参数,研究了2011-2014年陕西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情况,结果为耕地主要转化为林地,转移概率达87.47%;39.82%的草地和21.20%的建设用地转化为水域;未利用地的转化率也比较高,分别有11.35%、24.39%、43.05%、16.46%的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0%左右,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1年的2262.97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710.70万元,净增447.73万元。  相似文献   

11.
阳宗海流域地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南方丘陵山地带西缘,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于1990—2018年的阳宗海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空间统计方法,计算该时间段阳宗海流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合当量因子法,分析阳宗海流域28年间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的响应。结果表明,28年间,阳宗海流域景观类型以耕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湖泊为主。景观结构转移最频繁的是灌木林地,共转出5 562.08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90年最高(19.65亿元),2018年最低(18.91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区域的分布与湖泊、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的分布一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各景观指数存在较高相关性,其中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蔓延度指数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均较高。近28年来,阳宗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利用类型向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转变及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影响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调整研究区土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时,应充分重视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选择在浙江省湖州市,该市分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南浔区和吴兴区五个行政区。利用TM 遥感影像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解译为林地、草地、灌丛、水田、旱地、裸地、水域及湿地八类;每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又分为生产有机物质、固定和吸收CO2、释放O2、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六项指标;结合气候数据、统计数据分别测得每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1-2003 年湖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94.82、207.68、173.56 亿元;其中安吉县的环境质量状况相对最好,环境容纳能力与自净能力明显要高于其它县(区),因此安吉县对湖州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最大。德清县的环境容纳量与自净能力最弱。市辖区及长兴县居中。各县(区)人均及单位面积生产的GDP与单位人口及单位面积分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成反比关系,GDP 越高所对应的环境污染也相对较大。表1 图11参12。  相似文献   

13.
邵京  王红  徐静  徐丽  李仁英 《绿色科技》2022,(2):35-37,46
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析,基于LDI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有草地、天然草地、林地、农田、空地、水域、道路及建筑八种土地利用类型.其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占总面积的39.61%,在各个岛屿都有分布;退耕的农田面积比例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9、1999和2010年三期宝清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GIS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分析宝清县自1989年以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宝清县近20 a间优势景观为耕地、林草地和湿地,三者斑块总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从剧烈到减缓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斑块数量增加,使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和异质性减少,引起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的降低。为防止人地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湿地、林草地等景观类型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群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区域内2009~201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水域、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农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林地、耕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类型,占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为基准年,将河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调节服务、提供产品服务、支持服务及文化服务四大类,估算、评价了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15类生态系统服务。结果表明,河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5 115.95×108元,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4.32×104元/hm2,高于单位面积的GDP产值(14.1×104元/hm2)。文章就评价结果以及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提出货币化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 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 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缩减了约42 915 hm2;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耕地有小幅缩减,未利用土地缩减幅度最大,而林地、水域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整个研究期内,阳朔坚持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缩减并转化为林地、水域用地等以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67.37×106元,2005年小幅上升,到2010年已达到1 487.29×106元,而1999年至规划年末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 002.88×106元,由此可见,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逐年增加且增幅也在加快。阳朔县以生态旅游、山水休闲旅游和农业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发展策略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采用1991、2003年Landsat—TM影像及2009年的CBERS02B—CCD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在对遥感影像精处理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外业建标、内业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取了武汉市3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质心、动态变化度和相对变化率模型对武汉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3年期间,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自然湿地转向了人工湿地中的水稻田湿地;2003~2009期间,自然湿地的减少幅度变缓,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幅度变大,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人工湿地的水稻和库塘湿地类型共同组成。从1991~2009年近20年间,武汉城区周边的丘陵及边远地区如黄陂、新洲、汉南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小,蔡甸区、江夏区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间变化和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1992和2007年遥感图像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不同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评估,并依据各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区规划.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以林地和农田为最主要的利用方式,2007年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都比较突出,显现了大都市各种用地较均衡的局面;研究期内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528.27亿元降至485.04亿元,其中农田的变化量最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66.2亿元,变化率达49.74%,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增加29.36亿元,由于水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很高,其面积减少不大,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9.27亿元,草地面积增加较大,其生态价值呈增长趋势;依据各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北京市划分为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区和生态涵养区、城市未来发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5类,为宏观控制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便于实现各功能分区的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水库为例,对其环境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全面预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水河水库实施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旱地依旧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改变;研究期间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但工程建设对多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生产建设和管理中,要加强林地保护,尽量降低生态系统的损失;清水河水库下闸蓄水后,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将会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将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