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柿叶茶保健酒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柿叶茶保健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茶汁与柿叶茶浸泡酒液以1:1的比例混合制得柿叶茶基酒。柿叶茶保健酒的最佳配方为柿叶茶基酒80%、糖浆20%、柠檬酸0.15%及适量的调味酒。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糙米的营养与功能价值,并进一步为糙米深加工产业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发芽糙米为原料,发酵制得发芽糙米酒,再将其与金白龙茶浸提液进行复配得到富含γ-氨基丁酸的新型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探究浸提茶叶所用的水茶比、茶汤与酒复配比例、木糖醇与柠檬酸添加量对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并以沉淀率为指标探究该酒茶复合饮料的最佳稳定工艺。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茶汤与酒复配比例>柠檬酸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水茶比。获得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茶比为91.64:1 mL/g、茶汤与酒混合比例为4.28:1、木糖醇添加量为5.79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为0.066 g/100 mL。此时,该复合型饮料感官审评得分的理论最大值为89.996分,最优组合验证实验的感官评分为90.7分,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经分析得出添加0.1%的黄原胶时,该酒茶复合饮料沉淀率最低。同时,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GABA含量为358.68 mg/kg,茶多酚含量为805.71 mg/kg,且具有良好的风味效果。  相似文献   

3.
红茶菌酒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红茶菌酒饮料的生产方法:以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为工作菌种,用糖、茶作为营养成分,在菌种互为条件,共同生存的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然后以发酵茶菌液为基液,加入一定数量的基酒,制成一种酒饮料。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酒饮料酸甜适宜,既具茶的清香,也具有酒的清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利于吸收,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泰顺的饮茶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泰顺的特产 ,泰顺人对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把茶视为生活必需品 ,其位置似在酱醋之后 ;可泰顺有“茶哥米弟 ,茶前酒后”的说法 ,把茶看得比米和酒还重要。茶是人际交往的纽带 ,是增进友谊的桥梁。泰顺人非常好客。泰顺民歌 :“未曾提酒茶端来 ,未曾吃饭茶在先。茶叶虽小份量重 ,人情全在碗当中。”客人来 ,泡茶是头等大事 ,可以不请客人喝酒、吃饭 ,但不能不请客人喝茶 ,茶成了人际关系的一种礼仪载体。有时 ,主人请客人吃点心 (非正餐 )也说是请客人喝茶。在泰顺 ,给客人泡茶有个规矩 :一般是…  相似文献   

5.
茶悟     
酒烈而茶温。酒需要三五知己好友推杯换盏,方可把酒的烈表现得淋漓尽致。否则酒就成了闷酒,而饮闷酒的人也就有可能成为酒鬼。茶则不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方可在氤氲之中品到茶味的极致,否则茶就成了人间凡品.而饮人间凡品的人也就参悟不了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6.
资讯     
《食品界》2021,(3)
1“酒+茶”碰撞出新火花此前,江小白曾联名乐乐茶推出了“江小白-白桃乌龙布丁”、“乐小黑-黑糖可可珍珠”两款酒奶茶。这种创新,打破了白酒与茶饮的次元壁,给年轻消费者带来了惊喜:茶饮的调配还能这么玩?酒和奶茶的搭配会是黑暗料理吗?这些产品给出了答案。但有一点,它们的确含有酒精,但浓度不算高。  相似文献   

7.
常言"开门七件事"。史载,此最早出典为南宋时期吴自牧的《梦粱录》,其中提及的原为"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酒、茶,如以今天的名字排列先后看,酒排位还先于茶呢。不过,对一般布衣百姓,酒毕竟非必需,所以就删了,变成"开门七件事"。不过,中国人的厨房里,一定会有一瓶料酒,上海人称"甏酒"。那是一种粗酒,但鱼肉鸡鸭一经料酒沾渍,立时华丽转身。不理如何,能跻身民生八强之  相似文献   

8.
正南宋著名诗人杜耒在《冷夜》中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茶,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我国自古有以茶待客的风俗,例如畲族、白族就存在饮"三道茶"的习俗。畲民们对茶情有独钟,把其视为"神汤",认为茶不但能解渴,而且能提神、清目、祛病、健身。畲族风俗离不开茶,"无茶不讲话",养成了"日不离茶"的常年喝茶习惯,而且喝茶就要喝三道(次)。"饮三道茶"是畲族最具有独特风情的饮茶方式。客人一到,或左邻右舍来串门,畲  相似文献   

9.
茶与酒是诗家常及之饮料,只不过偏好人各不同而已。下面将有关茶与酒的诗句辑录成章,供读者欣赏。1厚茶薄酒诗句 唐·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中国酒》1996,(6)
从前有过这样的一对夫妻,丈夫非常爱喝酒,但每次要酒喝时,妻子不但不给,反而大声斥责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有个什么酒字呀?你却总是离不开酒。”丈夫回答:“酒是不曾开门就要用的,须是隔夜先买,所以酒就没有放在开门七件事里。”丈夫的话说得妻子无奈,妻子也就不得不满足丈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茶酒不分家",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都可谓源远流长,但茶企和酒企在资本市场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酒企上市如火如荼,贵州茅台的业绩更是首屈一指;茶企却显得悄无声息,不仅未在国内主板上市,挂牌新三板的茶企也不过20家,营收过亿的茶企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公务活动中饮用白酒成风的问题,最近又有6个国家机关和2个省作出决定,在公务活动中不喝白酒。” 读此新闻,颇多感慨,遂命笔于纸。 对于酒的功过,论者甚多,是个永无结论的问题。正如敦煌变文《茶酒论》中所载,酒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并举“单醪投河,三军告醉”的典故为证说明酒的力量。还说,“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是这般的有用。茶说:“我之  相似文献   

13.
正"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茶是一个人的狂欢!"三五好友喝茶,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聊天,很容易忽视茶本身,人多嘈杂是品不出茶的味道的。曾有日本禅师说":喝茶人不能多,不然会因为喧闹,破坏喝茶的本质精神‘清寂’。"主持人汪涵也说":茶是最适合一个人喝  相似文献   

14.
探讨以崂山绿茶为原料开发研制高品质的绿茶发酵酒的酿造工艺,对影响绿茶酒质量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绿茶酒的浸汁条件、酵母添加量、澄清条件等进行研究,得出了制备绿茶酒的最佳工艺。茶汁浸提条件:茶水比l∶70,浸提温度为85℃,浸提时间为10min,pH值为5;酵母添加量为3%,主发酵温度为22℃为绿茶酒最佳发酵条件;最佳澄清方法为4U/g单宁酶及0.7%壳聚糖澄清法。该工艺生产的茶酒融合了茶和酒的香气,口感柔和,酒体色泽透亮,品质好,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茶宴小史     
所谓茶宴,就是以茶来宴请宾客。在历代诗文中,茶宴又叫茶会、汤社和茗社,大致和我们今天的茶话会差不多。 三国时的吴国末帝孙皓,时常大摆酒宴。他规定每次宴会都必须每人喝七升酒,以此寻欢作乐。陪酒的心腹老臣韦瞿不胜酒,喝后醉  相似文献   

16.
刘素敏  崔磊 《酿酒》2011,38(2):79-80
茶酒是将茶与酒作为原材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制得的即有茶的香味和色泽,又有酒的特性的一种含酒精饮品.生产方法主要有浸提法、酿制法、配制法.  相似文献   

17.
禅茶     
李勇 《饮食科学》2004,(8):53-53
入得茶楼.每见有“茶亦醉人何必酒“的句子.便心生非议.总觉得茶茗醉人.乱人心身.就失去了茶的本性.茶不宜与“醉”“酒”这些烈性词等同。茶是一缕清风.一弯明月.一掬馨香.一柱紫烟,故私下写了“一掬茶香攉心尘”的句子.以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8.
才向东  李福军  白杨  刘贵荣 《酿酒》2007,34(6):81-83
适量饮酒即能助兴,也能养生,而茶有清热止渴、祛毒提神之功效,如果能集酒与茶的优势于一体,既保持了酒的民族性,又弘扬了茶文化的精粹.基于此,我们研究了苦丁茶酒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生产出明目益智、生津止渴、抗病防癌之功效的苦丁茶酒.  相似文献   

19.
酒有酒令,茶茗也有茶令.奇特有趣的茶令是我国人民独创出来的,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乌龙茶汁(茶:水=1:70)中添加15%~18%的蔗糖,接种酵母菌经发酵后制成乌龙茶酒,产品兼具茶与酒的特点,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