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检验前生化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检验科的生化标本共2500例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相符或者结果异常的样本数和其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在2500例生化标本中有109例标本出现与临床症状不符或者是标本不及格,不及格率为4.36%。其中有30.28%是由于标本量少,有19.27%的标本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17.43%的标本是由于标本溶血以及餐后抽血所导致的。结论生化标本检查前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影响生化标本检测结果正确性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时间,标本的处理等。做好每个环节的质控,提高生化标本的检测水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检查数据。  相似文献   

2.
陈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835-3836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某些疾病的诊治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检验质量,才能降低误诊率,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此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检验科1000例生化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进行统计,并且分析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结果 50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结果不合格,所占比例为5%。其中,标本量较少是造成标本检测结果不及格的重要原因,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标本放置时间较长、标本溶血、餐后抽血、血清中含有EDTA-K2抗凝剂存在问题以及采血位置存在问题等。结论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会对生化标本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要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此来将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医疗质量.由于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十分复杂,误差有时难免.应用科学管理方法-质量控制,医护、患者、检验科三维一体,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完整、正确、有效、及时,给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3年3月正式颁布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即ISO/IEC15189),文件的核心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检验人员对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意识比较深刻,如仪器、试剂、质控品、分析方法等,都较重视,但常常忽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随着国外现代化仪器和室内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引入,标本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自然成了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生化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5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13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分析生化血液标本质量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130例生化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标本由44例,占33.8%;标本量较少的有23例,占17.7%;标本的放置时间过长的有20例,占15.4%;餐后抽血16例,占12.3%;将EDTA2K混进血清标本中有8例,占6.2%;在输液中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有4例,占3.1%;另有15例因其他因素导致检验不合格,占11.5%。结论生化检验人员应深入分析血液标本检验前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薄弱环节找出,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充分促进生化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56-2658
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检验。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约有80%的检验结果均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求,现归纳分析有以下几点潜在影响因素:1护理人员影响因素血标本管理流程分析:由于检验科缺乏有效的培训,护理人员思想意识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标本试管的选择、需血量、如何采血等方面知识不足,抽血后无核对签发制度,临床科室及检验科之间未建立交接手续,缺乏有效依据,以至于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互相推脱责任,彼此抱怨,而影响病人检验结果的及时发送,给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圣华 《淮海医药》1996,14(3):18-18
我科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室内生化质量控制。于1983年参加了全国生化室间质评活动。几年来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检验前质量水平的控制研究,探讨检验前质量控制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11月期间接受生化检测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对象。初次试验中,医师给受试者开出检验申请单后,首先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检验前的严格的生活质量控制,以满足常规临床生化检测的标准;3 d以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测,实验组的检验前质量控制与初次试验方法相同,对照组则不再进行严格的检验前的生活质量控制,只是对部分检测指标进行生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同时,再次检测的过程中,将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分成两份,一份在规范的送检时间里进行检测,另一份样本则在低温储存7 h之后进行检测,比较两份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研究以血清白蛋白、葡萄糖以及三酰甘油的测定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初次生化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次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葡萄糖以及三酰甘油的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化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检验前质量控制不仅有效提高了生化检测结果,更重要的是,它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检验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分析前过程。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生理学因素影响、原始样本的收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正确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血标本是临床生化实验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标本收集与保存,不注意影响标本成分变化的各种因素,往往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的主要因素,且又不宜被发现,因而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中国处方药》2014,(12):99-100
目的探讨标本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结果通过对常见分析前主要因素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日常检验中有效避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保证高质量检验标本。结论检验人员应加强对分析前影响因素的控制,医护人员需与检验科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排除可能的干扰和误差,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提供最佳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生化检验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1月血液检测的200例患者,对其参与检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调查,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首先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7 d之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检测标准检测,观察组则采用指定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在按照不同检测标准前后总胆固醇数量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本中心的两次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前后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进行比较,对照组两次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两次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的生化检验测试按照不同的检验标准其在检测的准确性上有差异,通过高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以此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检验生化室收集的体检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验前过程中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溶血、体位、检测时间、药物和饮食是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应做好临床生化检验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生化检测中检验前采取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便为临床生化检验提供借鉴。方法将自愿参与研究的40例行生化检测的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自20例。两组患者先按照常规临床生化检测标准中有关于检测前质量控制标准行血常规检测,1周后,实验组对象依旧根据生化检测标准执行,而对照组则在检验前按照指定检测标准执行,即不进行检测前质量控制,主要有检测前禁食,但晚上饮食无食品限制,同时晨检测前吃早餐等。本次研究中将生化检测中血液红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对象血液红细胞计数情况。结果实验组初次生化检测与1周后再次生化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均值依次为(3.45±0.42)×1012/L、(3.57±0.54)×1012/L,对照组则分别为(3.56±0.48)×1012/L、(4.83±0.69)×1012/L,两组对象初次生化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后再次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内比较来看,对照组初次与再次检测所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初次与再次检测所得结果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测中检验前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测质量与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83例患者在我院临床检验中检验科与护理部的各种差错进行统计。结果造成临床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分析前差错,其占64.40%的比例,而分析中出现的差错占23.80%,分析后出现的差错占11.90%,影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有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不规范处理、患者未按照规定做好准备、样本送检时间延长等。结论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检验的出错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28例,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对不同的样本进行多项目生化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项生化检测结果会因采血部位不同有较大的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及正常标本K+、Cr、DB、AST、ALT、CK、LDH均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分离不同时间对Cr、CLU、ALT、AST指标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正确的采样方式可避免异常结果的产生,提升检验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中化学检验分析之前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以建立一个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科学管理体系。方法应用VFP6.0来建起气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对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进行化学检验当中的最常见问题采取统计分析,将样本合格率定为临床各部门的质控标准。结果样本延时送检、不规范采样、患者不按照规定准备及样本质量不合格是分析前质量的主要4个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中化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的必需阶段,这需要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方法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要求,以期获得合格检验标本。结果进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完善了检验程序,保证了检验质量。结论全程控制检验质量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