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6m-12m内泪膜的稳定性。方法对22例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术后6m-12m内进行随访,双眼均做系统检查,并检测双眼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本文采用t检验的方法,将患者的术眼和健眼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当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仍低于健眼(P<0.05),但患者无明显眼部干涩等症状;泪液分泌值与健眼相比无显著差异;荧光素染色,3例角膜植片有点状着色。当发生排斥发应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为0;术眼泪液分泌值明显高于正常眼;荧光素染色,角膜植片弥漫性着色。结论1.角膜移植术后6m-12m的时间内,术眼的泪膜稳定性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发生排斥反应时,泪膜的稳定性更下降。2.建议术后6m-12m的时间内,可依据术眼情况而使用人工泪液,继续使用角膜营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3.应定期复查眼部情况,以及早发现眼部的病变。4.不同的缝合方式对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6m-12m内泪膜的稳定性。方法对22例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术后6m-12m内进行随访,双眼均做系统检查,并检测双眼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本文采用t检验的方法,将患者的术眼和健眼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当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仍低于健眼(P<0.05),但患者无明显眼部干涩等症状;泪液分泌值与健眼相比无显著差异;荧光素染色,3例角膜植片有点状着色。当发生排斥发应时,术眼泪膜破裂时间为0;术眼泪液分泌值明显高于正常眼;荧光素染色,角膜植片弥漫性着色。结论1.角膜移植术后6m-12m的时间内,术眼的泪膜稳定性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发生排斥反应时,泪膜的稳定性更下降。2.建议术后6m-12m的时间内,可依据术眼情况而使用人工泪液,继续使用角膜营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3.应定期复查眼部情况,以及早发现眼部的病变。4.不同的缝合方式对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和干眼分级有无差异。

方法: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40例志愿者接受此项检查,分别于强迫睁眼前后行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f)和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av)检查,仪器自动进行干眼分级。首次检查先右眼后左眼,第二次检查先左眼后右眼。

结果:首次检查眼(即强迫睁眼前)NIBUTf均值为9.18±5.52s、 NIBUTav均值为11.74±5.59s,干眼各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43%、37%、20%; 第二检查眼(强迫睁眼后)NIBUTf均值为8.91±5.54s, NIBUTav均值为11.76±5.58s, 干眼各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35%、48%、16%。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双眼NIBUTf 、NIBUTav和干眼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72; t=-0.038,P=0.97; Z=-0.42,P=0.68)。

结论: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眼表综合分析仪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和干眼分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70-2173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4.
5.
泪膜覆盖眼表,是眼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态失衡可以造成眼表其他细胞和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从而加重眼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笔者旨在对泪膜与眼表微环境中其他的成分包括眼表上皮、角膜基质、角膜神经和眼表微生物群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06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30眼,进行期翼状胬肉30眼),翼状胬肉眼为病例组,对侧健眼为对照组,病例组又可分为静止期组和进行期组。对患者双眼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 Ⅰ test)。应用组间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静止期翼状胬肉病例组Shirmer Ⅰ试验值为(9.23±0.35)mm,相应对照组为(9.37±0.26)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进行期翼状胬肉病例组Shirmer Ⅰ试验值为(9.46±0.43)mm,相应对照组为(9.54±0.29)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静止期翼状胬肉病例组BUT为(9.17±0.35)s,相应对照组为(9.69±0.57)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进行期翼状胬肉病例组BUT为(7.24±0.15)s,相应对照组为(9.33±0.41)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止期与进行期原发性翼状胬肉对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影响,而进行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破裂时间有一定影响(BUT减小)。由此可知,静止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无影响,而进行期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爱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6):1157-1159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0/2016-01于我院进行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以及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将白天配戴RGP的患者26例52眼设为白天配戴组,只在夜间配戴OK镜的患者34例68眼设为夜间配戴组,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戴镜前、戴镜1、6mo,1、2a 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羊齿状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检测。

结果: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SⅠt均较戴镜前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mo,1、2a白天配戴组BUT、SⅠt显著低于夜间配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配镜前、配镜1、6mo后泪液羊齿状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配镜1、2a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Ⅲ级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使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和Keratograph 5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2021-09/2022-03我科收治的单侧PANDO且病程在6mo以上的患者40例纳入研究,以健眼作为对照。采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和Keratograph 5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双眼泪膜及眼表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患眼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刺激后NITMH、上睑板腺缺失率、鼻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颞侧结膜眼红指数均高于健眼(P&#x003C;0.05),但双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下睑板腺缺失率、鼻侧结膜眼红指数、干眼分级、眨眼次数、不完全眨眼率、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均无差异(P&#x003E;0.05)。结论:PANDO可能导致眼表炎症加重及上睑板腺缺失,损害患者眼表健康,应重视早期PANDO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和时间紫外线照射对大鼠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组织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50只健康SD大鼠(6周,200~250 g)。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N和实验组A、B、C、D),每组10只, A、C组紫外线照射强度为142 μw/cm2,每次照射时长为8、12分钟;B、D紫外线照射强度为94 μw/cm2,每次照射时长为12、18分钟。共照射42天,每周照射3次,均间隔1天,照射后第14、28、42天,裂隙灯检查、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Schirmer I 试验(SIt)。49天时注射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制作角膜组织切片。主要指标 结膜、角膜、泪膜形态结构变化,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值,角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裂隙灯检查显示B、C组对比,照射强度较高组比较低组睑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出现早且严重,较高强度组照射后出现角膜新生血管,较低强度组以泪液质和量改变为主要特征。A、C组对比,长时间照射组比短时间照射组角膜水肿、混浊和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早且严重,且长时间照射组睑裂区出现条状溃疡。荧光素染色显示,正常组染色评价结果为阴性,A组为阳性,B组为弱阳性,C、D组为强阳性。第42天,A、B、C、D组BUT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第42天,实验组SIt值分别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组织学观察显示,较高强度紫外线照射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基质层纤维细胞排列紊乱。较低强度短时间照射引起上皮层增厚。较低强度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基质层纤维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睑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泪液质和量改变等眼表结构变化,这些变化随照射强度增大或照射时间增长而出现更早、程度更重。(眼科, 2017, 26: 96-100)  相似文献   

10.
斜视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斜视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了解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住院的斜视患者120例212眼,分2组。A:常规结膜切口52例(90眼);B:微创结膜切口68例(122眼)。检测术前1d,术后1d、3d、5d、7d、14d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nuoreseenee integral,FI),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常规结膜切口组术后1d 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7d时SIt,14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微创结膜切口组术后1d仅SIt明显增高,BUT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5d时SIt,7d时BUT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常规结膜切口行斜视手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微创结膜切口行斜视手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何阳 《眼科》2004,13(4):230-232
目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患者多有干眼症状 ,导致这些变化的机制并不很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探讨LASIK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Moria2自动板层刀 ,鹰视准分子激光仪 ,对 6 5例 (130只眼 )近视患者行LASIK ,男 34例 (6 8只眼 ) ,女 31例 (6 2只眼 ) ,年龄 18~ 4 2岁 ,观察术前、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干眼症状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Ⅰ )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变化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 16 9%患者 (2 2 /96 )有干眼症状 ,术后 1天、1周和 1个月分别是 94 6 % (12 3/12 0 ) ;80 % (10 4 /130 ) ;5 8 4 % (76 /12 3)的患者有干眼症状明显加重 ,1个月接近术前水平 ;术后 1天泪液分泌量增多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周泪液分泌量减少 ,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无明显减少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 1天、1周、1个月和BUT均较术前缩短 (P <0 0 5 )。结论 :LASIK对泪膜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术后常导致干眼症状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行泪液分泌 (Schirmer试验Ⅰ )、泪膜破裂试验BUT等检查排除干眼症状 ,术后使用人工泪液对LASIK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6-05/2019-02就诊的-1.00~-5.00D的7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39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组40例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泪液渗透压(TFO)、泪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

结果: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及泪液TNFα戴镜6mo,1a、停戴后4wk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 TFO戴镜1、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 泪液IL-1β及泪液IL-6戴镜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戴镜1a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8.54±1.92s)低于框架眼镜组(12.93±2.22s)(P<0.001),角膜塑形镜组TFO、IL-6、TNFα均高于框架眼镜组(P<0.01); 而IL-1β角膜塑形镜组(16.60±4.32ng/mL)和框架眼镜组(14.67±4.43ng/mL)无差异(P=0.053)。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NIKBUTav降低,TFO、IL-1β、IL-6、TNFα升高,但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孟逸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75-137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4-01/2015-09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08例144眼,分成两组:A 组行透明角膜切口(52例74眼);B 组行巩膜隧道切口(56例70眼)。两组患者保持相同的切口宽度。观察手术前1d,手术后1d,1、3wk,1、3mo 眼部情况,记录患者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
  结果:白内障患者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d、1wk,A 组干眼症状评分要小于 B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t =-6.199、-2.871,P<0.01),而在术后其它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t =-1.639、-0.829、-0.301,P>0.05);术后1d、术后1wk、术后3wk B 组的 BUT 较 A 组长,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 =-3.718、-2.342、-2.506,P<0.05),术后其他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t =-0.882、1.225,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两种不同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仅在术后短期内存在差异;而术后1mo 后无明显差异。另外行透明角膜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行巩膜隧道切口,但干眼症状评分要明显小于行巩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式重睑术前后眼表泪膜的变化。

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10/2018-07在我科行切开式重睑术者17例34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14d,1、3mo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TF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表泪膜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1、7、14d眼部不适感较术前加重,OSDI评分高于术前(P<0.001),术后1、3mo眼部不适感较术后1、7、14d明显缓解,OSDI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增多(P=0.008),术后7、14d,1、3mo角膜荧光色染色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7、14d时SⅠt值明显增高(P<0.001),术后1、3mo时SⅠ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d结膜杯状细胞个数较术前下降(P<0.001),余各时间点结膜杯状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BUT、TF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结论:切开式重睑术后早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刺激症状,角膜、结膜上皮受到损害,拆除缝线后,随着眼表微环境的重新建立,术后1mo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2.2、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05/2014-05来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45眼。 A组患者为微切口组,行2.2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为小切口组,行常规3.0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DES( dry eye symptom)评分、BUT( break-up time )、 S Ⅰ t ( Schirmer’s Ⅰ test )和 CFS (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评分,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术后10、20、30d,两组患者的D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DE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501、-10.070、-7.961,均P<0.05);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110、4.477、4.331,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88、-4.012、-3.277,均 P<0.05);两组患者的CF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CF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672、-5.851、-4.677,均P<0.05)。术后90d,A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t=1.290、0.606、0.559、0.178,均P>0.05);B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t=7.321、4.071、3.620、4.214,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大小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切口小的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眼表所造成的损伤,且术后早期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06/2021-12于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194例384眼,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行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脂质层厚度测量,分析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根据脂质层厚度将纳入患者(384眼)分为脂质丰富组(49眼)、脂质平衡组(27眼)、脂质轻微缺乏组(266眼)、脂质显著缺乏组(42眼),四组泪河高度有差异(P=0.022),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322)。脂质层厚度分级与泪河高度呈正相关(rs=0.143,P=0.006),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相关性(rs=-0.090,P=0.083);泪河高度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也无相关性(rs=0.038,P=0.460)。结论: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同的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