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拟除虫菊酯对水环境的危害,为制订安全的水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7种常见拟除虫菊酯对4种鱼类、水蚤和藻类的毒性,结果表明:拟除虫菊酯对所有试验生物均属剧毒,其中水蚤最为敏感,藻类较不敏感,而鱼类(除泥鳅)的敏感性相近.α-氰基和卤族元素会增加拟除是菊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怀,由于发药商品中性含液剂二甲苯的毒性比试验中农药原药所用济剂丙酮的毒性高,因此农药商品中助溶剂的毒性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皮肤外用的遗传毒性。方法:用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和Am es试验方法对rhaFGF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rhaFGF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加或不加S9情况下,其CHL染色体畸变率均<5%;各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rhaFGF各剂量组(0.5~5 000μg/皿)对TA97、TA98、TA100、TA102菌珠在加或不加S9混合液条件下均无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所选试验和剂量范围内未见到rhaFGF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拟除虫菊素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毒的新农药,使用后不污染环境,从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外已有十多个品种投入工业生产。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仓库害虫和农业害虫。(±)一顺、反除虫菊酸乙酯是合成丙烯菊酯(Allethrin)、胺菊酯(Phthalthrin)、苄呋菊酯(Rermethrin)、炔呋菊酯(Prothrin)、甲基炔呋菊酯(Proparthrin)等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4.
1973年英国罗氏实验站(Rothamstad Experimental Station)Elliott.M.等首先合成了一种新的拟除虫菊酯。叫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其实验代号为NRDC_(143)。据当时的报导,二氯苯醚菊酯对昆虫的活性比狄氏剂高30倍,比D.D.T.高100倍,残效比其他的拟除虫菊酯长,并能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对空气和日光较为稳定,对温血动物的毒性较低。据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污水对小鼠性细胞及体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及精子畸形试验。对石油化工污水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结果表明:(1)石油化工污水J、蓄存库水N及自来水S作用下,SCE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2)S作用7、14和28天的小鼠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J、N作用7、14天对染色体畸变率有一定影响,但其遗传效应不够显著(P>0.05)。当J、N作用28天时,则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P<0.001)。记明J、N引起的遗传效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3)S、J及N作用28天成年小鼠,其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揭示S、J、N对小鼠精子均显示较强的遗传毒性,且性细胞比体细胞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1973年英国罗氏实验站(Rothamstad Experimental Station)Elliott.M.等首先合成了一种新的拟除虫菊酯。叫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其实验代号为 NRDC_(143)。据当时的报导,二氯苯醚菊酯对昆虫的活性比狄氏剂高30倍,比 D.D.T.高100倍,残效比其他的拟除虫菊酯长,并能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对空气和日光较为稳定,对温血动物的毒性较低。据Elliott.M.等的研究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7.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一类含有苯氧基的环丙烷酯 ,自其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以来 ,因其高效低毒而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毒性、毒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耙动物昆虫和非耙动物哺乳动物 ,其在环境中的代谢及归属研究则集中陆地和土壤[1] .但随着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广泛使用 ,其进入水环境的途径越来越多 ,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研究拟除虫菊酯对水生态系统特别是淡水渔业的影响 ,作者对我国常见拟除虫菊酯农药 ,特别是我国自行研制并已推广使用的甲氰菊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毒理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除虫菊酯6种单体的五元环酮基上引入羧基的方法制备半抗原,再用碳二亚胺法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上制得完全抗原.经紫外光谱测定,6种完全抗原的分子偶联比为6:1(除虫菊酯Ⅰ:BSA)、13:1(除虫菊酯Ⅱ:BSA)、9:1(瓜叶菊酯Ⅰ:BSA)、11:1(瓜叶菊酯Ⅱ:BSA)、7:1(茉酮菊酯Ⅰ:BSA)和9:1(茉酮菊酯Ⅱ:BSA).以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抗血清,采用间接酶联检测抗体效价均达到105以上,再用饱和硫酸铵沉淀得到除虫菊酯的多克隆抗体.该结果为除虫菊酯的酶联抗体检测及免疫分析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乙炔基胡椒醇及其菊酯的合成和生物活性徐宝峰,陈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仿生农药,现已在农业及家庭卫生上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品种已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发展新的拟除虫菊酯品种是项很...  相似文献   

10.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一类含有苯氧基的环丙烷酯,白其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以来,因其高效低毒而得到广泛使用.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毒性、毒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耙动物昆虫和非耙动物哺乳动物,其在环境中的代谢及归属研究则集中陆地和土壤[1].但随着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其进入水环境的途径越来越多,剂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致哺乳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试验、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生化灭鼠剂对人和小鼠体内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无论生化灭鼠剂是否具生理毒性,对人和小白鼠体细胞均不具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2.
3种常用农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万灵、三氯杀螨醇、多菌灵3种常用农药不同质量浓度液处理蚕豆根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诱导的根尖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处理组细胞分裂中期、后期、末期均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染色体粘连等).说明这3种农药在正常使用质量浓度下对蚕豆根尖细胞有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1850伦)和剂量率(90伦/分)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的蚕豆种子.以一天为一周期,共观察了两个周期的细胞变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DNA合成期(S期)对辐射较敏感.畸变频率与畸变类型成正相关,但不同时期辐照所产生的畸变类型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早S期照射则染色体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的48.4%,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染色体畸变的50%;而在S期后受照则出现核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89.2%,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2.8%.所以,进行辐射育种工作时,如照射萌动种子,注意从细胞周期的动态上去考虑,选取适当的时期进行照射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杀灭神乳剂是一种综合性广谱杀虫剂,为探索其在新疆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对棉叶螨、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药效进行不同浓度的小区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科学依据。现将93年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供试药剂:①20%杀灭神乳剂,江苏昆山农药厂生产提供。②10%中西溴氟菊酯,上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二氯苯醚菊酯是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它是Elliott 等人于1973年首先公开发表的一种新拟除虫菊酯。国外最早得代号叫NRDC—143,其公得名称有Permethrin、Matadan 等。国内又称苄氯菊酯、除虫精。  相似文献   

16.
敌杀死和杀灭菊酯对红脉穗螟毒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农药敌杀死、杀灭菊酯对槟榔害虫红脉穗螟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敌杀死50、100mg/L,杀灭菊酯200、400mg/L对刚开放的槟榔花穗均无药害;在点滴法试验中敌杀死的毒力(LD50)比杀灭菊酯大12X;药膜法实验中敌杀死浓度为2mg/L时,死亡率为85.5%,杀灭菊酯浓度为85mg/L时,死亡率为92%,敌杀死的LD50比杀灭菊酯大82X;田间药效表明敌杀死6.25、12.5mg/L和杀灭菊酯62.5、125、250mg/L均有较高药效,喷后第3d的杀虫率均达90%以上,且残效期较长,无药害产生。研究表明:两种农药均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溴氟菊酯     
溴氟菊酯是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创制的一个新型结构的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新品种。按国家规定做了完整的药效、毒性、残留抗性等生物试验,并经国家权威单位检测认定。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全国8省7种农作物、33种害虫的5年大田试验,证明溴氟菊酯药效超过灭扫利、尼索郎、双甲脒、三氯杀螨醇等,不仅具有突出的杀虫杀螨活性,且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丙烯菊酯和胺菊酯与单双链DNA、鸟嘌呤及鸟嘌呤核苷之间的相互作用.拟除虫菊酯农药可使DNA溶液的吸收光谱出现减色效应,但最大吸收波长无明显位移;不同浓度的DNA可导致农药荧光猝灭.还分别考察了离子强度、KI对农药-DNA体系的影响及农药对中性红-DNA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菊酯与ssDNA之间存在静电和沟槽两种作用方式,而胺菊酯与ssDNA之间主要是静电作用.鸟嘌呤和鸟嘌呤核苷与农药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与农药之间主要以氢键相互作用,且鸟嘌呤核苷与农药的作用比鸟嘌呤与农药的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农药敌杀死、杀灭菊酯对槟榔害虫红脉穗螟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敌杀死50、100mg/L,杀灭菊酯200、400mg/L对刚开放的槟榔花穗均无药害;在点滴法试验中敌杀死的毒力(LD50)比杀灭菊酯大12X;药膜法实验中敌杀死浓度为2 mg/L时,死亡率为85.5%,杀灭菊酯浓度为85 mg/L时,死亡率为92%,敌杀死的LD50比杀灭菊酯大82X;田间药效表明敌杀死6.25、12.5 mg/L和杀灭菊酯62.5、125、250 mg/L均有较高药效,喷后第3d的杀虫率均达90%以上,且残效期较长,无药害产生.研究表明两种农药均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用拟除虫菊脂(2.5%溴氰菊脂及20%杀灭菊脂)对松林内常见的6种马尾松毛虫天敌进行了室内毒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杀灭菊脂(40,100ppm)对异色瓢虫幼虫、成虫有较高接触毒性,但对蠋敌若虫、成虫及黑大蚁的接触毒性较低,且均低于80%敌敌畏(200,400ppm)。两种菊脂的常量喷雾对天敌有较高毒性,而超低容量喷雾除对龟纹瓢虫、寄蝇外毒性均较低。两种菊脂对黑大蚁及异色瓢虫3龄幼虫的选择性比值远小于1,说明它们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具有高毒性,而对黑大蚁及异色瓢虫幼虫则相对较安全(LC_(50)毒性相差13.6~75.1倍; LC_(90)毒性相差62.8~164.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