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唐代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诗人们不同的艺术视角,边塞诗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相似文献   

2.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3.
唐人咏长安佛寺诗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不同时期,反映了长安诗人喜游佛寺的文化风尚和唐代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不同时期佛教政策的差异、长安佛寺文化的流变,折射了唐代文人对现实政治、宗教信仰、时代盛衰等问题的深切思考,具有丰富翔实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5.
陈瑛 《现代语文》2006,(2):35-36
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派异军突起,成为唐代诗坛的大流派。高适和岑参,就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唐代诗苑中的两枝奇葩。不过他们的诗风虽有着相同的一面,但在题材、思想和表现形式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本就高岑诗风的不同及其原因,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这些送别诗帮助今人领略到盛唐时期的人文景观。以不同的构思手法和表现形式展现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与其他诗人相比,王昌龄的诗韵独具特色。笔者从意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送别诗做了概要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谈及杜甫,人们多以诗圣冠之,以描写诗史擅之。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高度发达时期的一个诗人,历代诗人所累积起来的那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他身上也很明显。诗人情性是其诗歌创作中诗史以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关注的是唐代文言小说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唐代文言小说中浓郁“诗人气”背后的种种渊源:唐世风尚的推动,小说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指出了“诗人气”在不同类型唐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以此来理解和把握唐文言小说的精神内质,发掘唐文言小说别样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吏三别"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作品,也是反映唐代社会现状的现实题材佳作,在诗人杜甫这些诗歌作品中,诗人通过对于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和官吏到处抓人充军、人民离别苦痛的现实生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将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疾苦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相似文献   

10.
吴秀凤 《教育文汇》2007,(10):58-59
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其艺术成就真正达到顶峰是在盛唐时期(公元713年-766年)。在这53年里,诗坛活跃,不同流派,相异诗体,竞相脱颖而出,不仅产生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还涌现出像张九龄、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等一批杰出诗人。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就是这批杰出诗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唐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对杨贵妃的文学形象进行考察与分析,认识到唐代诗人对杨贵妃的评价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即使同一个诗人,在不同诗中甚至同一首诗中,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及价值判断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有时对杨贵妃持鞭挞态度,有时对杨贵妃持同情态度。以上两种不同的评价普遍并长期存在,接下来从传统文化与有唐一代的时代文化背景出发去探讨唐代诗人对杨责妃形象不同评价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不同,其游仙诗的题旨与所抒发的感情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文学史家历来把他与李白、杜甫并称,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从诗人的学识、人品、进步思想、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一生对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上看,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在对白居易的研究中,大都着重于他中举做官到贬江州司马之前一段时期。的确,这一段时期无论从政治活动上还是从文学创作上说,都是诗人的黄金时期,是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然而对于诗人的青少年时代(出生到中举以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的。陈子昂———唐诗之祖陈子昂以"风骨"、"兴寄"矫正齐梁时期遗留下来的靡靡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诗歌的盛行时期,也是词的开始阶段.随着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胡乐的传入,适合于歌唱的词首先在民间兴起.民间词的特点是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真实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当时有些诗人,如王建、  相似文献   

17.
唐代重视科举,但由于荐举制度、门阀制度、科场腐败等原因,落第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唐代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落第诗,晚唐尤多。晚唐诗人赵嘏是长期沉沦科场的典型,写下很多出色的落第诗,从他的这些落第诗可以看到落第对晚唐士人的影响以及落第诗人的心态和风貌。  相似文献   

18.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著名思乡诗。诗中的"巴山夜雨",既描写了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现象,又包含着诗人细腻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该诗写作于李商隐任职梓州幕府时期,写作地点为唐代东川节度使辖区,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的嘉陵江、涪江流域地区。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创作的研究,近二十年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两方面.梳理并分析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桑干河,古称灅水,流经山西、河北北部,因古时地处北部边疆,饱受动荡与战乱,提起桑干河,让人想到的多是古代动乱的场景与战场的硝烟。在《全唐诗》中,出现了20余首含有"桑干河"意象的诗歌,从内容上来看,基本是描写边关战事;从产生年代来看,经历了整个唐代,可以说是唐代边关战事在局部的一个缩影。通过分析这些诗歌中的"桑干河"意象,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唐代诗人对边关战事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呈现出一条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