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 ,VD)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治疗的一种痴呆类型,本研究旨在观测针刺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V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 动物:SD雄性大鼠,体质量2 5 0~3 0 0 g。2 .药物:银杏叶制剂采用银杏叶片。二、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将15 0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3 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正常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其余4组均为VD模型组。按照王蕊改进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1] 。2 .治疗方法:药物组与针药组的药物为银杏叶片,口服,3粒/次,3次/日,采用灌胃方法给药,对照组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为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2VO)的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的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以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方法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然后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四神聪、大椎治疗。于结束治疗3 d后同时对3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且不同时间点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同一时间点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并且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运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测评。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HD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 (VD)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近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 ,脑血管病日益增多 ,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VD的治疗尚没有改变疾病进程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VD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 ,而且疗效较好。特别是针刺具有疏通经络 ,调畅气血 ,调和脏腑阴阳之效 ,且能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笔者观察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针刺前后的智能和…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人痴呆中为数较多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报道较多,且疗效确切。笔者现将近5年来相关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针灸疗法1.1针刺疗法王氏[1]用神庭、百会、神门、太溪、三阴交等穴针刺,以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情感障碍5项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对比,结果总有效率达90.90%。黄氏等[2]选用针刺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并于治疗前后测定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R)、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后导致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近几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彤 《医学综述》2006,12(8):502-50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针刺治疗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培养基组8只(注射1 mL无血清培养基)、BMSCs移植治疗组11只(注射1×10^6个BMSCs 1 mL)及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9只(注射1.5 g/kg甘露醇后,在10-30 min之内注射1×10^6个BMSCs 1 mL)。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移植治疗前与移植4周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与培养基组比较,BMSCs移植治疗组和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都有改善,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与BMSCs移植治疗组比较,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更加明显,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组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其机制可能与甘露醇能开放血脑屏障(BBB),增加进入脑内的BMSCs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D)由于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全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认知障碍。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是我国及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患者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采用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治疗,与基本对症治疗联合,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28 d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MMSE量表总分有所增加,其中认知、记忆、语言在治疗14 d后分数增加,运用和视空间技能在治疗28 d后分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记忆、语言、运用和视空间技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验证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治疗配合口服喜德镇,对照组予口服喜德镇,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补骨脂汤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补骨脂汤改善血管性痴呆病症的机理。方法: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分别用补骨脂汤、健脾醒脑汤灌胃,用水迷宫实验观测其学习记忆行为学的变化。结果:补骨脂汤、健脾醒脑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补骨脂汤优于健脾醒脑汤(P<0.05)。结论:补骨脂汤和健脾醒脑汤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大鼠的学习记忆,且补骨脂汤优于健脾醒脑汤。  相似文献   

14.
对近10年来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针刺治疗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现在认为,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均可导致V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脑心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脑心通治疗,观察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MMSE变化。结果:治疗组成效较好,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的缓解程度更高,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8%、79.69%,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联合干预治疗成效更为明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尼莫地平对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来该院就诊的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尼莫西平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生活能力出现明显的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VD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VD的疗效。共治疗VD74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39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35例,以HDS、ADL、MMSE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  相似文献   

19.
GCSF治疗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观测脑出血大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的行为学变化,为GCSF治疗脑出血提供行为学支持; (2)验证神经行为学实验Cylinder Test和Narrow-alley Corner Test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检测的适用性.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GCSF组:10只,先制成脑出血模型,然后给予GCSF治疗;SAUNE组:10只,先制成脑出血模型,然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安慰治疗;SHAM组:10只,仅按脑出血模型制作过程施予假手术,不给予其它干预.手术后第1、3、7、11、15天用神经行为学实验RotarodTest、Cylinder Test和Narrow-alley ComerTest检测三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比较结果 的异同.结果 (1)Rotarod test:手术后第1、3天三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均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开始,GCSF治疗组和SHAM组大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第7天时与安慰治疗组(SALINE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已恢复至接近手术前的水平.而安慰治疗组运动功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Cylinder Test:SHAM组术后第1天不对称分值(对侧前肢使用率)稍有下降,之后恢复至正常水平;ICH大鼠术后1~7d不对称分值明显下降(P<0.05),第11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GCSF组与SALINE组不对称分值无显著性差异;(3)Narrow-alley ComerTest:术后第1天GCSF组大鼠和SALINE组大鼠呈现了高度的不对称分值,之后不对称分值随时间逐渐降低,但恢复缓慢,至第15天时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GCSF组大鼠不对称分值比SALINE组大鼠一直略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Rotarod Test结果 显示GCSF治疗对ICH大鼠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2)CylinderTest能敏感地检测出ICH鼠随时间的神经功能恢复;(3)Narrow-alley ComerTest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检测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