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解冻时间对冰鲜牡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冰鲜牡蛎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的冰鲜牡蛎的挥发性物质共有39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己醛、1-辛烯-3-醇、3-辛酮等;进一步研究不同解冻时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随着解冻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中醛酮类相对含量减少,胺类相对含量增加,其他化合物也增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砧木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樱桃番茄品种紫星为接穗,以托鲁巴姆和砧爱1号为砧木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砧木材料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星S、紫星J和紫星FJ共含有挥发性物质71种,其中醇类18种,酮类5种,酯类4种,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套袋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品种"阿布白"桃进行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9种香气物质,香气物质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单层白色塑料膜袋双层外杂内黑纸袋单层黑色无纺布双层外黑内黑纸袋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双层外黄内红纸袋双层外红内黑纸袋。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酯类和烃类物。与对照相比,套袋提高了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增加了酸类物质含量,但降低了醛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套袋果实之间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也存在差异,单层外黄内黑纸袋的内酯类物质较其他果袋含量高,可为果实提供丰富的果香味。综合果袋对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的表现,以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对"阿布白"着色效果好,果实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适宜,果香味浓,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4.
常培培  张静  杨建华  李翠  李云洲  梁燕 《食品科学》2014,35(14):165-16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4 个紫色番茄品种新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并对主要香气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 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65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共有的成分有21 种,构成紫色番茄的特有风味,但其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此外,每种紫色番茄还含有一些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探讨硼肥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陕西地区主栽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L)、营养液混施(W)2种不同施硼方式和1.9、3.8、5.7 mg/L的3种不同硼酸质量浓度处理,以不含硼酸营养液为对照(CK),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7种处理的番茄果实共检测出7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含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和酮类等物质。挥发性物质成分总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不含硼酸营养液+叶面喷施1.9 mg/L硼酸(L1)含3.8 mg/L硼酸营养液(W2)含1.9 mg/L硼酸营养液(W1)不含硼酸营养液+叶面喷施5.7 mg/L硼酸(L3)含5.7 mg/L硼酸营养液(W3)不含硼酸营养液+叶面喷施3.8 mg/L硼酸(L2)不含硼酸营养液(CK);且共包含了14种特征香气物质,其特征香气成分总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W2L1L3W1W3L2CK。此外,相同硼肥质量浓度不同施用方式和相同施用方式不同硼肥质量浓度水平对番茄特征效应化合物影响不同,含3.8 mg/L硼酸营养液处理番茄果实检测出全部14种特征香气物质,包含果香型、青香型和花香型3种类型香气成分,且果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其中对香气含量贡献最大的为6-甲基-5-庚烯-2-酮,因而香气成分表现丰富。因此,施用含3.8 mg/L硼酸营养液可以使番茄果实的果香味浓厚且香气物质丰富。  相似文献   

6.
以食用油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50/30 um DVB/CAR/PDMS纤维头测定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被鉴定的7种食用油中确定29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烷类、酮类、腈类等物质。其中,醛、醇、酯类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醛类49种,醇类29种,酯类29种。醛类物质的百分含量最大,为30%。被鉴定的各食用油香味组成成分类似,其中醛类化合物在各种食用油中均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地剖析不同海拔地区及采摘期对刺梨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不同海拔地区(记为A、B、C)的不同采摘期(记为1、2、3)的刺梨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评价刺梨挥发性物质与海拔、采摘期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海拔地区的3个采摘期的刺梨汁中共检测到8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39种、醇类12种、醛酮类16种、呋喃类5种、芳香族6种、萜烯类5种、酸类6种,3个海拔地区的刺梨在成熟过程中均以酯类、醇类、醛酮类的变化为主。刺梨在A地区发育成熟最快,比B、C地区的刺梨发育分别快14、27 d左右。并找出3个海拔地区刺梨在成熟过程中差异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时期套袋对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油桃品种"瑞光19号"进行了3个不同时期的桃专用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特征香气物质的总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盛花后40 d套袋(2014年5月14日)盛花后45 d套袋(2014年5月19日)盛花后50 d套袋(2014年5月24日)。与不套袋果实相比,不同时期套袋果实均提高了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但降低了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本实验共检测到3种内酯类和2种萜类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芳樟醇和γ-癸内酯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套袋主要影响了"瑞光19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和果面着色情况,果实套袋时间越早着色越好,其中盛花后40 d套袋后果实的着色好并且果香味浓,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茶酒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比分析4种不同GC-MS条件对茶酒挥发性物质定性定量结果,并研究了茶酒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基于HS-SPME-GC-MS方法,4种条件共检出94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分析条件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茶酒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酸类、醇类、醛类、酮类、烯类物质组成,酯类物质占83.82%~93.80%,其中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可达67.26%;醇类物质中1-己醇和异戊醇含量相对较高,酸类物质以己酸含量最高;茶酒中检出了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月桂酸乙酯等茶叶中常见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黔北麻羊不同部位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 月龄黔北麻羊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为材料,分别取腹肉、外脊、羊腩、里脊、颈肉、前腿、后腿7 个部位肌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黔北麻羊肌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 个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52 种,包括醇类17 种、酮类7 种、酸类14 种、醛类5 种、其他类(酯类、烷烃类、酚类等)9 种;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比较7 个不同部位羊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影响黔北麻羊肉风味的主要物质为醇类和醛类,主要为辛醛、壬醛、1-辛烯-3-醇、庚醇、正辛醇等。  相似文献   

11.
鲟鱼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鲟鱼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初步探究鲟鱼特征气味及主要腥味物质。从鲟鱼腹肉、背肉、尾肉、皮、鳃、肝中共检出6 0余种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和酸类等,其中醛类、醇类、烃类含量较高。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不同,醛、烃在鲟鱼各部位挥发性物质中所占比重较大,醇类在肝(32.08%)、皮(44.96%)、鳃(5.51%)含量较高;背肉挥发性物质检出总量最低。鲟鱼的主要特征气味为青草味、鱼腥味及脂类气味;己醛、1-辛烯-3-醇等是构成鲟鱼鱼腥味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于海燕  张妮  朱建才 《食品科学》2011,32(22):179-183
建立吸附法进行香气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酒龄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方法。对比分析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对黄酒香气提取的效果,获得优化的香气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1.47%,回收率为88.6%~92.3%,说明所建方法稳定;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共测得6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15种醇类物质、25种酯类、6种醛类和5种酸类物质;随酒龄增加,乙醇含量逐渐减少,而11种酯类、1种醇类、1种酮类和1种醛类含量逐渐增加,随陈酿时间增加,部分醇、醛类物质被催化氧化成有机酸,酸的增加促进了酯化反应。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为黄酒香气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SPME-GC 法分析南果梨不同部位及状态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  辛广  董萍  冯帆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11,32(24):277-280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果梨果皮与果肉、完整果外释与破碎后果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完整果实的外释香气成分种类比破碎后果汁中的香气成分种类丰富,从完整果实外释香气共鉴定出18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乙酯(1.49%)、丁酸乙酯(7.48%)、2-甲基丁酸乙酯(1.43%)、己酸甲酯(1.46%)、己酸乙酯(41.76%)、乙酸己酯(11.78%)、2-辛烯酸乙酯(1.07%)、辛酸乙酯(6.73%)、和α-法呢烯(21.6%)。南果梨果皮和果肉中有5种共同香气成分,但相对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果皮和果肉中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己酸乙酯,分别为46.89%、35.2%。  相似文献   

14.
红色和粉色樱桃番茄与大果番茄果实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涛  张静  张雅婷  邹志荣 《食品科学》2016,37(16):135-141
利用不同测定方法对8 份红色和粉色樱桃番茄与大果番茄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8 份番茄材料果实挥发性物质和糖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色和粉色番茄中主要的糖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在8 份番茄材料中都能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有25 种,主要是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对8 份番茄材料聚类结果表明,红色樱桃番茄、粉色樱桃番茄、红色大果番茄以及粉色大果番茄分别聚在一起,且4 份樱桃番茄之间的聚类距离更近;对主要营养指标和25 种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 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2.293%。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对传统自然发酵的曲拉与商品发酵剂制作的曲拉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14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文献对照,从传统自然发酵的曲拉中检出2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商品发酵剂制作的曲拉中检出53种,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包括酸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烃类、芳香类。不同发酵方法制作的曲拉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使用相同原料不同发酵方法制作的曲拉产生特别的风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未经添加剂处理的鲟鱼籽酱、添加0.5‰山梨酸钾和0.2‰抗坏血酸的鲟鱼籽酱(A1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鲟鱼籽酱(A2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鲟鱼籽酱(A3组),在0℃冷藏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经NIST 05a.L和NIST 05.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初始鲟鱼籽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成分,醛类物质作为主要气味贡献组分,其中壬醛、己醛、辛醛和庚醛含量较高,另外,一定含量的D-柠檬烯、长叶烯和石竹烯可能赋予新鲜鲟鱼籽酱独特的柠檬香、木香等清新气味。3组复合添加剂的使用,都有利于防止在贮藏过程中鱼籽酱挥发性物质的流失,减少了酮类和醇类物质的变化。其中,A2组中,山梨酸钾、抗坏血酸和Nisin的添加促进了贮藏3个月后鱼籽酱中醛类物质的还原反应,导致醛类物质的大量减少,酯类物质的大量增加。最后,在贮藏期间醛类物质的变化,显示A1组和A3组复合防腐剂的处理促使鲟鱼籽酱具有更浓的腥味、青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