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向头面部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定位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内侧部投射至冠状回下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中部投射至冠状回上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外侧部投射至上斯氏回前下部。本文所见标记细胞均出现于HRP注射部位的同侧,为中型圆及椭圆形细胞。  相似文献   

2.
3.
张晓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4):103-104
运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技术,参照Kring的大鼠脑皮质分区图,对大白鼠大脑皮质向尾壳核发出纤维投射之神经元的分布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观察,发现标记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同侧的6、4、3、1区,2、18、7、加区亦有少量的标记神经元存在,仅在对侧的4、3区发现有少量散在的标记细胞,这对进一步解释锥体外系尤其是尾壳核复杂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技术,对大白鼠大脑皮质内向尾壳核发出纤维投射之神经元的分布,参照Krins的大鼠脑皮质分区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观察.发现标记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同侧的6、4、3、1区,2、18、7、40区亦有少量的标记神经元存在.仅在对侧的4、3区,发现有少量散在的标记细胞。该研究对解释锥体外系尤其是尾壳核复杂的生理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塑宪荧光素标记技术,对大白鼠大脑皮质内向尾壳核发出纤维投射之神经元的分布,参照Kring的大鼠脑皮质分区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观察。发现标记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同侧的6,4,3,1区,2,18,7,40区亦有少量的标记神经元存在。  相似文献   

6.
倪虹  葛敏 《医学综述》2009,15(10):1547-1549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抑制性突触数量改变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白鼠丘脑与大脑皮质间纤维联系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用多种方法进行探讨。就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在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内的空间定位而言,据我们所知,只有 Vernon 和Jones 等(′79)研究猴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空间定位的报导,而尚未见到有关鼠的研究。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能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运动核和感觉核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陶发胜  张建林  梅冠庭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0,21(11):1321-1324
目的 观察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运动核(Um)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投射。方法 荧光金(FG)逆行单标或FastBlue(FB)和Diamididno Yellow(DY)逆行双标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或三重标记技术。结果 将FG注入Vm或Vc后,在中缝核簇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可见FG逆标并呈5-HT样阳性的双重标记神经元;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Vm和Vc  相似文献   

9.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所分布的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内,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内总标记细胞的10%。结果提示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  相似文献   

10.
大白鼠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所分布的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内,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内总标记细胞的10%。结果提示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在本刊就经典听觉传导径路—外侧丘系核及其以下的低位听觉传递核的丘系外投射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为全面而系统地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现将高位听觉传递核—下丘核(IC)及其上位核团和大脑皮层听区(CAA)的丘系外投射概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电生理定位的方法,在24只猫确定大脑皮质躯体感觉Ⅱ区(SⅡ)内各受区的位置,将4%浓度WGA-HRP液分别注入SⅡ的前肢区、后肢区、头面区、躯干区,结果标记细胞分别出现于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侧亚区(VPLm)的腹外侧部;腹后外侧核外侧亚区(VPL1)的腹外侧部及全部;VPLm的下半部周边区;散在于VPLm区。  相似文献   

13.
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学的研究中,大脑皮质向感觉神经核的投射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课题是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出现,于本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并逐步开展研究的。现有资料说明,大脑皮质与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神经环路示踪技术,观察投射至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的脑干感觉中继核团的分布与联系模式,探究感觉信息调控觉醒/睡眠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采用逆行示踪技术,于正常成年C57BL/6小鼠(n=3)DRN注射逆行荧光微粒RetroBeads,观察脑干感觉中继核团RetroBea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改变即报警标准。结果真阴性72.22%(39/54),术中潜伏期及波幅均无异常变化,术后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假阴性0.18%(1/54),术中CSEP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真阳性25.93%(14/54),手术过程中CSEP出现短暂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50%,暂停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向后波形恢复或改善。结论CSEP的监测在脊柱手术中对脊髓的牵拉、缺血以及损伤很敏感,术中及时干预,可使ESEP改善;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状态及完整性,对防止脊髓损伤、判定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猴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与体感Ⅰ区(SⅠ)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痛觉和针刺效应的影响,我们采用慢性微电极实验方法,对5只清醒的猕猴进行了皮层内刺激SⅡ区对SⅠ区神经元电活动和针刺效应的影响的实验观察。结果提示:刺激皮层SⅡ区对SⅠ区伤害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呈现为易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娟  吴祖舜 《铁道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中层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离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24只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到大脑皮质颈、躯干、四肢区的定位投射。结果表明,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背部的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冠状回后上部及乙状后回外侧后部(颈部及近端躯干代表区);腹后外侧核内侧腹部投射到乙状后回外侧前部(前肢代表区);腹后外侧核的外侧部投射到外侧回前部及乙状后回内侧部(后肢及远端躯干代表区)。丘脑标记细胞均出现于注射部位的同侧,主要为中、小型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本文还对丘脑腹后外侧核内标记神经元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吴祖舜 《现代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血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入脑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为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满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比较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和经颞叶入路治疗壳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一组32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均在发病6小时内超早期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二组30例颞顶开颅,均在发病6小时内超早期经颞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方法清除壳核区的血肿。结果 术后24小时~28小时复查头颅CT示一组血肿清除>90%者27例,血肿清除>70%者5例,无再出血及额颞水肿。随访6个月~12个月ADL分级:生存2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二组血肿清除>90%者18例,血肿清除>70%者5例,再出血7例,均伴颞叶水肿。随访6个月~12个月ADL分级:生存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血管、神经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损失,是治疗壳核区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