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学研究中,Iwao在1968、1969年所描述的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图式为[1~3,5]:=α+βm,其中m~为种群平均拥挤度,m为平均密度,并且对α,β的生物学含义作出了明确的解放.本文根据这些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提出适合描述疾病空间动态的基本流行病学假设,并据此假设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刻划其空间分布动态.  相似文献   

2.
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时间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或其他条件的改变均可使疾病的流行规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以动态和变化的观点去认识疾病流行规律[1]。对疾病流行动态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追踪流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即所谓流行强度的时间动态问题;二是观察不同特征人群流行强度的变化,即所谓流行强度的人间动态问题;三是考察患病个体在空间散步状态的变化,即所谓空间动态问题。其中,对疾病空间动态的研究尤为重要,而目前又研究得不够深入。本研究从疾病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流行…  相似文献   

3.
从尖海龙Syngnathus acus Linnaeus中分离得到的4种甾体类化合物Syl:cholest-4en-3-one;Sy2;cholestane-3,6-dion;Sy3;cholesta-5en-3β,7α=diol;Sy4:cholesta-4en-3β,6β-diol对小鼠离体心肌细胞的作用研究表明L:Sy1、S2具有显著心肌细胞拍动数;而对心辐有加强作用;Sy3、Sy4 率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醋己氨酸锌(zincacexamate,Z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薄层色谱分离原形药后再用放射性定量。结果:大鼠iv(^3H)ZA(2.07MBq.kg^-1),血中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11.0h,分布容积(Vd)为2.16L.kg^-1,ig(^3H)ZA(4.44MBq.kg^-1),灌胃给药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对比观察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李志苓,阎晓梅,贾三庆,武惠英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巳被肯定,本文采用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作对比观察,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受检冠心病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范围34~78岁,平均5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7例有心前区疼痛史,14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19例诊断为心绞痛。二、方法:检查当天停服扩冠药物,记录12导联心电图,静脉注射99mTc--MIBI25mci,一小时后应用以色列产ELscintSp--4HR型SPECTγ照相机作三个方位心肌断层显像,心肌显像阴性者2~3天后再作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平板运动试验,心肌显像的阳性标准:心肌断层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区域,位于连续二层(每层厚度1cm),并在二个不同方位的层面上出现。心肌断层显像后一周内应用英国产MedilogExcel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MedilogMR4500型记录盒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导联为CM1,CMs,全程记录人工检测,参考仪器  相似文献   

6.
徐铜文  何炳林 《中国药学》1999,8(4):207-211
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建立了Cd>Cs时的混合药膜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用拉氏变换求得了解析解,该模型可通过相应简化而获得一些特定情况的解;用5-氟脲嘧啶/EVAL混合药膜体系的释放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Higuch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等装填量的情况下如:15.5<Cd<123.6mg·cm(-3)时,本文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预测精度比Higuchi模型高,特别是在Cd<15.5mg·cm(-3)时;这两个模型均不能较好描述较高装填量的情况,如Cd>210mg.cm(-3),这种情况我们在别处已经作过讨论(8,9)。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代谢的动力学三房室模型是对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描述,没有包含空间分布,而FDG PET图像展示了FDG浓度具有三维空间分布,为了使模型和FDG PET图像更好的对应,基于FDG动力学三房室模型提出了新的时空模型,把浓度的空间分布考虑进去,消除传统三室模型未考虑到空间位置分布的缺点。对有限区域求平均密度,新的模型还原到了已有三室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崧巍 《天津医药》1999,27(10):587-58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早期发现急性颅脑损伤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C2000型TCD诊断仪分别于伤后24小时,3天,第1,2,和3周观察63例脑外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的平均流速(Vm),MCA/ICA比值,脉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结果:(1)TCD与GCS评分密度相关,≤7分者在3天内Vm可达高峰〉120cm/s,〉7分者V  相似文献   

10.
太原地区正常人群红细胞PGM_1表型的分布与频率调查山西医学院(030001)梁景青太原市公安局郭晋荣,陈惠珍我们采用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技术对315例太原地区正常人群的PGM1进行了表型分布调查。为该地区人类遗传学,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提供资料依据,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血液样品:来源于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库的健康献血员。红细胞经洗涤后,作冻-融处理。二、方法:基本按黄力力等[1]法进行。①电极缓冲液:0.1MTres-0.1M马来酸-0.01MMgCl2-0.01M乙二胺四乙酸-0.15MNaOH,pH7.4。②凝胶缓冲液1:15稀释电极缓冲液。③胶板制备:1%低渗琼脂糖、1%水解淀粉加凝胶缓冲液配制,加热溶解至透明,除去气泡,制成20×15×0.1cm的凝胶。④点样和电冰条件:距胶板负极3cm处。在4℃15V/cm电压下电泳3小时。⑤显色:取葡萄糖-1-磷酸盐(含1%G-1.6P2)35mg,MTT2,5mg,PMS1mg,NADP2mg,溶于10miPGM,反应缓冲液中加入1.7μG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取200mg琼脂煮溶于10ml蒸馏水中.故冷至56℃时与上述溶液混合.覆盖胶面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者提示,将干扰素分子进行特殊修饰,使作用于肝脏的受体靶向作用更有效,从而使药物能更好地进入肝细胞。 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性差甚至无反应,可能部分是因为位于肝脏的干扰素受体表达不足。为此,将β-干扰素上的唾液酸分子取消,使药物具有两个特殊的结合:一个定向于无唾液糖蛋白(asialo-glycoproten,ASGP)受体,这种受体仅存在于肝脏中,并在肝炎病人中过度表达;另一个则靶向作用于天然的干扰素受体。小鼠研究发现,修饰后的干扰素(无唾液干扰素)与传统的α或β干扰素相…  相似文献   

12.
泛昔洛韦片的剂量耐受性、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正常人口服泛昔洛韦片剂的剂量耐受性、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提出安全的临床治疗剂量。方法:4 组( 每组6 人)健康人分别口服0-125g 、0-25g 、0-5g 、0-75g 泛昔洛韦片剂,进行剂量耐受性试验。用HPLC 法测定9 人分别口服国产和进口的泛昔洛韦(fa mciclovir) 片各0-25g 后血和尿的喷昔洛韦(penciclovir) 浓度。结果:口服0-125g ~0-75 g 泛昔洛韦片剂呈现良好的耐受性。口服0-25g 泛昔洛韦国产片除了与进口片有生物等效性外,药- 时曲线呈二房室开放模型,约1h 前达峰,Cm ax 2-20 m g/ L,T1/2α(1-01 ±1-51)h ,T1/2β(2-93 ±0-83)h ,V/F(55-1 ±27-8) L,24h 尿喷昔洛韦累积率为(66-3 ±15-3) % 。结论:国产泛昔洛韦片口服后具有吸收较快、喷昔洛韦在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大部分经肾排泄的特点。单剂量口服泛昔洛韦良好的耐受性和药动学特点的事实,推荐口服泛昔洛韦0-125g ~0-75g 、1 日3 次的给药方案用于临床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 ,药物体内过程的特征是以药物动力学参数来表示的 ,求参数的方法就是弛豫曲线拟合的问题。当机体给药后 ,由于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动态速率过程 ,体内的药物浓度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其规律是药物浓度C随时间t的延长而减少 ,把C ,t的关系式描绘成图就是弛豫曲线。弛豫曲线的类型 ,在药动学房室模型静脉快速注射给药后主要采用三种形式的负指数模型来描述 ,即单室模型C =Coe-kt、双室模型C =Ae-αt+Be-βt和三室模型C =Pe-πt+Ae-αt+Be-βt。本文主要讨论三室模型C =Pe-πt+Ae-αt+Be-βt,其中C为t…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海岛部队新兵营一起水痘疫情的调查处理与分析,为部队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经验和建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描述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的效果,重点提出有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得知,病例分两批出现,呈现空间聚集性。及时采取隔离、消毒、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水痘是近年来部队较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性的防控措施效果较好但不能杜绝二代病例,防控关键仍是尽早启动应急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测定了枸橼酸托瑞米芬的晶体结构,该样品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体学参数:a=8643(2),b=21780(3),c=16151(2),β=9460(1)°,V=30305(9)3,Z=4,DX=1306g/cm3.F(000)=1319,R=0057,RW=0055〔w=1/σ2(F)〕,独立衍射点5233个,可观察点(|F|3σ|F|)为3180个.结果表明:托瑞米芬呈Z构型,并以盐键N……O7(2760)(-05+x,15-y,1+z)与枸橼酸连接.晶态下,分子呈层状排列,层内分子间以氢键联结,层间分子间以范德华力联结,这些作用力维系分子在晶态下的稳定排列  相似文献   

16.
Excel规划求解法在药物溶出模型拟合和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一种药物溶出模型拟合和优选的简便方法。方法:根据Weibull分布模型直接采用Excel规划求解(DEBS)对药物溶出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将拟合结果与线性变换后Excel规划求解(LEBS)的结果相比较;对同一实例的药物溶出数据分别用6种药物溶出模型进行DEBS拟合,根据拟合优度(R^2)或累积溶出百分比的残差平方和[SUM=∑(Y—Y^2]进行优选。结果:对于溶出介质pH分别为7.5,2.0,1.0的某药溶出百分率,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并经DEBS拟合后,其SUM为3.9233,0.3264和7.4330,分别小于LEBS的6.0886,0.3435,7.9946;α,γ和m各有差别,但td和t50近似一致。对溶出介质pH1.0的药物溶出数据,在6个拟合模型中,Ritger-Peppas模型(α:2.626,k:8.2193,n:0.5996,SUM:4.3557)最优,Weibull分布模型(α:0.906,β:23.9009,m:0.91062,SUM:7.4330)次之。结论:DEBS应用于药物溶出模型的拟合和优选,方法简便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饶地区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并探讨防控措施。方法统计上饶地区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上饶地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2155例,其中常住人口22132例(99.90%),流动人口23例(0.10%),2012年报告病例最多,2010年报告病例最少。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92:1;40~50岁、50~65岁年龄阶段人群病例报告居多。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职业分布依次是农民12459例(56.24%),家务及待业2081例(9.39%),学生1992例(8.99%),其他1042例(4.70%),工人1029例(4.64%)。病毒分型居前3位的依次为乙型肝炎18713例(84.46%),未分型肝炎1338例(6.04%),甲型肝炎1209例(5.46%)。结论加强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调查,掌握疾病发病规律,并依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重点加强乙型肝炎防治,加强医源性感染防控及易感人群保护,对提高疾病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发病时间的季节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所有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时间资料,同时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过度换气综合征发病的季节性规律。结果集中度分析 M 为0.4189;平均角 ̄a 为184.19°,即其高峰发病日为7月6日;经过 Rayleigh’s test 检验 Z =22.6130,Z >20.05,369,P <0.01,发病高峰日的95%置信区间为6月20日至7月22日;该病的发病高峰期为3月31日至10月18日。结论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集中,每年4~10月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提示应进一步研究该病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加深临床医生对其的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有利于该病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为某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该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17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检出158菌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为6.33%、20.25%和79.75%;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合理率较高(86.7%),但仍存在单次剂量过大(9.25%)、用药频次不当(4.05%)等不合理现象。结论该院AECOPD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真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应规范化,以提高细菌清除率,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13C核磁共振(13C-NMR)光谱测定鱼肝油中ω-3脂肪酸[十八碳四烯酸(C18:4 n-3,moroctic acid,M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形成的甘油三脂中α(1,3)-酰基、β(2)-酰基的位次分布。方法 用CDCl3溶解样品,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直接测定。结果 鱼肝油中MA、EPA和DHA α(1,3)-酰基、β(2)-酰基在δ 171.5~173.5 ppm的化学位移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批次鱼肝油未发现上述ω-3脂肪酸特征峰,4批次鱼肝油有特征峰检出,但是β(2)-酰基的位次分布不同。按照β(2)-酰基的比例,4批鱼肝油来源于家养鱼类提取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应用该13C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鉴别鱼肝油的优劣,方法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