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对54例我国成人尸体的脾动脉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1.脾动脉行程位置:观察38例,其动脉全行程在胰上缘者7例,胰后者7例。余24例中在胰上段者16例,胰段者18例,胰前段者22例,脾门段无。 2.脾动脉形态:直型者24例(44.44%),轻曲型22例(40.74%),显著曲型8例(14.81%)。 3.脾动脉起始处:始自腹腔动脉者49例(90.74%),始自腹腔肠系膜上动脉者一例(1.85%),以肝脾共干或胃脾共干始自腹主动脉者各二例(共7.41%)。 4.脾动脉长度及管径:平均长103.00±37.73mm(直型平均长88.25±17.80mm,轻曲型100.63±19.46mm,显著曲型158.50±62.35mm)。管径平均粗5.21±1.21mm,其中显著曲型者平均粗6.21±1.06mm。 5.脾动脉脾支分型:二支型48例(88.88%),三支型4例(7.41%),多支型二例(3.7%)。7例二支型及二例三支型均有上、下极支。有上极支者共19例(35.18%),有下极支者18例(33.33%)。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的解剖学基础及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切除术是治疗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脾囊肿及脾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效果经多年临床实践已经得到肯定,而脾切除术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脾动脉的结扎及处理,因此,对于脾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脾脏切除后出现急性暴发性感染是患者致死的主要病因,如何保留脾组织是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为进一步寻求创伤后脾部分切除,如何保留脾脏功能?现对50例尸脾进行解剖学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采用灌注、解剖剥离等方法对86例胎儿脾动脉的起始位置、类型、走行与胰腺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脾动脉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表明:胎儿脾动脉绝大多数起于腹腔动脉,且与肝动脉共干、其走行了胰腺有四种位置关系,脾动脉外径与长度均与坐高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在脾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1年~2005年4月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脾脏CT检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遵循脾脏治疗的基本原则,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可明显提高外伤性保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0年12月~2006年2月共收治脾外伤性破裂27例。分行脾叶、脾段切除术,术中发现脾的损伤与脾脏的局部解剖有关之外,同时脾门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经10%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50例脾进行了观察测量,结果如下:1.脾外形可分三型:三角形(52%±7.0%),椭圆形(44%±7.09%),圆形(4%±2.8%)。2.脾的测量:脾长10.06±1.80cm,脾宽7.03±1.36cm,脾厚3.27±0.74cm。3.脾切迹:脾前缘有1个切迹的18%±5.49%,2个切迹的30%±6.55%,3个切迹的36%±6.86%,4个切迹的6%±3.39%,5个切迹的6%±3.39%。4.副脾:出现率8%。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70例临床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所见的支气管动脉分支类型,起始水平,主动脉壁上的开口位置、或导致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拇指动脉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1只手标本施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拇指优势侧动脉血供来源有四种模式(1)在第一指蹼处有深、浅血管系统、深、浅血管在该处吻合后,发出分支到拇指尺侧;(2)第一掌骨掌侧动有;(3)经一掌骨背动脉;(4)桡动有永浅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解剖中发现 ,肘关节的骨内血液循环主要起于邻近骨外动脉的滋养孔血管。而这些滋养孔动脉可能由于创伤等因素受到伤害。了解肘关节骨内、外血管的分布有助于避免对骨内血液循环的医源性损伤。1 资料与方法取成人尸体的 2 0个上肢标本 ,其生前受伤史及先天疾病史不详。用一根foley导管插入腋动脉 ,0 .9%盐水冲洗直到静脉流出清亮液体。再用普通墨水手控压力下注入 ,直到静脉流出墨水为止 ,后用兰色乳胶在手控压力下进行注射 ,通过手指尖切口的渗出液核实乳胶注射是否足量。注射标本- 2 0℃冷冻 4 8h ,使乳胶凝固。清除皮肤及皮下组织 …  相似文献   

15.
性腺动脉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尸解观测性腺动脉的起始位置、支数、口径、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的距离、经行及其与肾蒂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两侧劝脉口径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建立线性方程。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6.
肋间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尸体解剖研究60例支气管动脉中35例与肋间支脉同源,并分析其分程,分型及分布,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22.5毫米。另外发现,滋养动脉长度和入骨位置均与其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腓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斌  李学渊  陈宏  魏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1-1162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的发出位置、蒂部长度及管径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解剖20例甲醛浸泡尸体20侧小腿,观察并分析腓骨长度,腓动脉穿支数量、距离腓骨小头的位置、各穿支的管径及血管蒂的长度。结果腓动脉穿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93)、(13.4±0.90)、(17.2±1.13)和(21.3±0.77)cm四处的穿支出现率较高,分别为90%、80%、85%和90%,穿支直径分别为(1.33±0.39)、(1.30±0.46)、(1.17±0.30)和(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5.83±1.73)、(5.44±1.09)和(5.1±1.93)cm。结论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血管管径在约1 mm,适宜血管吻合,血管蒂长度约5 cm,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适合穿支皮瓣设计。  相似文献   

19.
经颞浅动脉介入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颞浅动脉插管至上颌动脉行介入诊疗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2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该介入通路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20.
股深动脉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医学院学报》1995,26(2):84-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