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Nanog基因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A脑内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OHDA+磷酸盐缓冲液(PBS)组、6-OHDA+PNL组与6-OHDA+Nanog组,各组又分注射后1、14 d亚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脑立体定向注射技术,6-OHDA+PBS组注入PBS,6-OHDA+PNL组注入空载体,6-OHDA+Nanog组注入转Nanog基因载体。各组动物注射阿朴吗啡(APO)后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变;行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纹状体NF-κBp65的表达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F-κBp65表达的定位。结果注射后14 d,6-OHDA+Nanog组大鼠APO诱发的旋转效应明显低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注射后14 d黑质TH阳性细胞数普遍较注射后1 d减少(P<0.01),但6-OHDA+Nanog组损毁侧黑质存活的TH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1),且其注射侧纹状体NF-κBp65阳性细胞数低于注射后1 d组(P<0.05)、注射后14 d的6-OHDA+PNL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注射后各组各时程均可见NF-κBp65的阳性表达,并呈现核内转移现象。结论转Nanog基因可抑制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脑内NF-κB的活化,同时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组、Lac Z腺病毒(Ad-Lac Z)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 w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脑内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大鼠的平均旋转次数显著少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损毁侧/损毁对侧黑质的TH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DA、高香草酸(HAV)、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损毁侧/损毁对侧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病毒注射后5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和PBS对照组(P0.05),病毒注射后9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P0.05)。结论人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PD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 注入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腹侧被盖(VTA),经阿朴吗啡(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以及高效液相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旋转实验检测:80只大鼠中32只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成功率为40%,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②免疫组化结果: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和纹状体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减少(P<0.01).③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4和12 w模型鼠右侧黑质纹状体中DA 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6-OHDA 毁损法可有效建立模拟人类PD中晚期的大鼠模型,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为研究PD治疗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SD大鼠分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实验组、LacZ腺病毒(AdLacZ)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周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在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Ad-GDNF组约70%的黑质DA能神经元得以保存,而Ad-LacZ及PBS对照组令有30%左右;Ad-GDNF组纹状体DA含量也显著高于Ad-LacZ及PBS对照组;Ad-GDNF在脑内可有效表达,注射后5周黑质附近GDNF含量达1ng/10mg脑组织湿重,是对照组的16-20倍。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可阻止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提示这一手段在PD保护性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熟地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模型组、左旋多巴(LD)组、LD+中药(TCM)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以及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黑质内α-syn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内α-syn、TH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D组大鼠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与同期PD组比较,LD组第7天、第14天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均低于PD组,第28天的评分高于PD组(P0.05);与同期LD组比较,LD+TCM组自第21天起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评分显著降低(P0.05)。LD组大鼠用药后第14天起的AIM评分逐步增高(P0.01);LD+TCM组治疗前后A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synmRNA表达增高,Levodopa组与PD组比较,α-synmRNA明显增高,LD+TCM组较LD组α-syn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组较正常对照组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组与PD组比较,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TCM组与LD组比较,α-syn表达降低s TH表达增加(P0.01)。结论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以引起α-syn过表达,进一步加重中脑黑质区的神经损伤,造成行为学症状恶化。熟地平颤颗粒结合左旋多巴治疗PD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中药通过抑制α-syn的过表达,减少了黑质多巴胺能细胞的损伤,有效缓解了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LA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 ml/kg的葵花油,模型组、LA组给予注射2 mg·kg-1·d-1的鱼藤酮,LA组注射鱼藤酮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1)·d~(-1)的LA,均为1次/d,共注射30 d。观察各组大鼠在建模期间的活动量、食欲、步态、毛色等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对比各组大鼠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同时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黑质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光密度值、白介素(IL)-1β光密度值以及纹状体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对照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疾病症状,同时能保护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A可作为研究PD治疗药物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左侧纹状体建立PD大鼠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N组各20只,APN组分别于第1、8、15天经鞘内注射人工合成的APN60μg/kg,模型组仅接受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另取20只正常大鼠(仅行纹状体定位而不注射6-羟多巴胺)作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 w后进行旋转行为学及自主活性观察,检测各组治疗3 w后损毁侧纹状体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及神经递质〔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前后的旋转圈数均升高,自主活动次数降低(P0.05);模型组和APN组治疗前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但APN组治疗后的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APN组各时间点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炎性因子及MDA含量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神经递质水平及TH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APN处理后可改善PD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与对照组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N对PD大鼠纹状体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损毁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NXS)通过调节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帕金森病(PD)大鼠的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单侧纹状体内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OHDA)(12μg/4μl)制备大鼠PD模型。将P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NXS组[10只,NXS灌胃,2.36 g/(kg·d),共30 d],另10只正常大鼠纹状体内注射生理盐水4μl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中脑黑质Iba1、核因子(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38MAPK和p-p38MAPK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NXS组旋转圈数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黑质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Iba1、iNOS、NF-κB和p38MAPK免疫反应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NXS组黑质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Iba1、iNOS、NF-κB和p38MAPK免疫反应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损毁侧黑质Iba1、iNOS、NF-κB、p38MAPK和p-p38MAPK表达明显升高,而NXS组上述分子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NXS可能通过抑制PD大鼠p38MAPK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对DA能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99m Tc- TRODAT- 1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显像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胺 (6 - OHDA)建立完全损毁及部分损毁一侧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 ,以 99m Tc-TRODAT- 1作为配体 ,采用放射自显影观察一侧 PD大鼠模型 DAT分布及其密度 ,高效液相 -电化学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及纹状体 TH阳性细胞及纤维。 结果  6 - OHDA损毁侧纹状体放射性浓集明显低于未损毁侧 ,完全损毁模型的纹状体放射性浓集最低。纹状体 DA含量部分损毁及完全损毁较未损毁侧分别降低 39%和 98%。TH染色可见损毁侧黑质及纹状体 TH阳性细胞及纤维明显少于对侧。 结论  PD大鼠模型损毁侧纹状体 DAT密度降低 ,且与损毁程度有关。99m Tc- TRODAT- 1DAT显像研究可能有助于 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将Wistar大鼠9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及对照组(12只),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实验组在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210 r/30 min的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脑部相应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成功模型毁损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1)行为学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分别死亡2只及1只,实验组78只大鼠中36只左侧恒定旋转圈数210 r/30 min,造模成功率为46.2%,并且维持时间长。(2)免疫组化:成功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鼠中脑VTA单点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易于定位,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较高,成本较低,是较快建立稳定PD大鼠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aspase-3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酶活性改变,并观察给予p-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蛋白水平下降约28.2%(P=0.009),p-ERK1/2、caspase-3阳性细胞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ERK1/2抑制剂U0126处理后,上述变化均显著减轻(P0.01)。结论 P-ERK1/2对MPTP诱导的PD小鼠黑质caspase-3表达可能有调控作用,U0126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部偏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50 mg/kg剂量L-dopa,连续4 w.每周观察2次行为学[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并进行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PD大鼠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实验结束后行心脏灌注固定,分离双侧黑质、纹状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大鼠对APO诱导的旋转圈数、AIM评分、大鼠旋转启动时间,在2、3、4 w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剂峰旋转圈数,虽有增加的趋势,但仅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注射侧(右侧)黑质、纹状体出现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线粒体嵴部分溶解,细胞核皱缩或不规则,核膜部分不完整等.结论 50 mg/kg 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模型稳定,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4-3-3蛋白在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用SD新生大鼠(1~3d龄),雌雄不拘,无菌取出乳鼠心脏,经分离附着组织,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制成心肌细胞。在培养的第4天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各组分别进行以下指标观察: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②细胞存活率(MTT法);③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④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⑤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4-3-3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14-3-3蛋白η、σ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R组和APC组的14-3-3蛋白表达均上调,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61±0.37)倍和(5.52±0.49)倍,A/R组和AP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组与APC组比较,均P<0.01。A/R组、APC组心肌细胞14-3-3η亚型mRNA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82±0.30)倍、(2.93±0.5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组与A/R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APC组心肌细胞14-3-3σ亚型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rSj14-3-3)疫苗对小鼠的抗病免疫效应。方法将含有Sj14-3-3编码基因的E.coliBL21/pET28a涂布于LB/卡那霉素/IPTG/X-gal平板,培养、收集细菌,超声碎菌,分离、纯化,分别取5μl用SDS-PAGE法观察纯化结果,并采用BCA法测定重组蛋白的浓度。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感染对照组)于第0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μl PBS及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CFA),第2、4周每鼠皮下多点加强注射50μl PBS加等体积不完全弗氏佐剂(IFA)。B组(rSj14-3-3组)免疫方法同A组,仅将PBS改为50μg(50μl)rSj14-3-3。上述两组分别于末次免疫2周后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2)条。C组(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攻击感染45 d后剖杀小鼠,测量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大小,并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及层黏连蛋白含量。结果 rSj14-3-3疫苗组小鼠虫卵肉芽肿直径为(208.5±26.3)μm,显著小于感染对照组的(267.7±28.6)μm(P0.01)。rSj14-3-3疫苗组透明质酸和层黏连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Sj14-3-3疫苗具有一定的抗虫卵肉芽肿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平颤方)联合褪黑激素(MT)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中药联合MT治疗PD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60只,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组、中药组、中药+MT组.模型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用爬杆法和迷宫试验测量大鼠行为学改变和智力状况,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 结果 PD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爬杆能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与病理对照组相比,用药实验组尤其是中药+MT组大鼠行为学异常可部分或全部改善(P<0.05),前脑纹状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Bax基因表达受抑制(P<0.01),同时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 中药平颤方联合MT通过抗氧化应激途径,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A)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五虎追风散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鼠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及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各16只。颈、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大鼠PD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4.15 g/(kg·d)、8.3 g/(kg·d)、16.9 g/(kg·d)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用相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28 d。比较各组黑质纹状体区α-syn聚集情况及TH蛋白含量。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PD造模大鼠不同程度出现捕捉动作减少、皮毛及尾巴时有竖立、中重度震颤、肢体偏瘫等表现。模型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空白组增加,TH蛋白含量较空白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较模型组降低,TH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脑黑质区α-syn含量均低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TH蛋白表达均高于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五虎追风散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区α-syn异常聚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加TH含量,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 方法 将混合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试验设有PBS对照. 结果 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10周、4~8周、6~10周和4~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8和4周达最高水平,含量分别为10.0 pg/ml、(75.0±6.6) pg/ml、(245.0±83.0) pg/ml和(187.5±16.5) pg/ml. 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苷酸寡聚结合域蛋白(NOD2)基因敲除对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D模型组(注射MPTP),NOD2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NOD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NOD2组(注射MPTP)。对注射14 d的各组小鼠进行旋转行为学检测鉴定建模效果,TUNEL法观察黑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和活化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酶切Caspase)-3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脑黑质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注射MPTP 14 d后,PD模型组和NOD2组均发生不同程度旋转(P0. 05),且模型组旋转次数显著高于NOD2组(P0. 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 05),且NOD2组明显少于PD模型组(P0. 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5),且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D模型组(P0. 05),NOD2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PD模型组和NOD2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DA和HVA含量较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 05),且NOD2组均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结论 NOD2基因敲除对PD小鼠DA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注射MPTP引起的凋亡阳性细胞数、酶切Caspase-3和TNF-α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减轻注射MPTP引起的Bcl-2蛋白表达、TH阳性细胞数、DA含量和HVA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向脑室或壳核内直接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 70只大鼠,于右侧前脑内侧束(MFB)及腹侧被盖区(VTA)分别注射12μg 6-OHDA,观察2周获得39只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其中15只大鼠(观察A组)脑室内注射人重组GDNF,14只(观察B组)壳核内注射人重组GDNF,5只(对照A组)脑室内注射赋形剂,5只(对照B组)壳核内注射赋形剂。采用免疫组化和量化形态学分析方法测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数目、大小及TH+纤维密度。结果对照A、B组大鼠右侧中脑组织黑质TH+多巴胺能神经元大小和数目及纹状体内侧部TH+神经纤维密度均较左侧降低,P均〈0.05。观察A组与对照A组相比、观察B组与对照B组相比,双侧中脑组织黑质TH+多巴胺能神经元大小和数目及纹状体内侧部TH+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脑室或壳核内直接注射GDNF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