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传统与新型美白剂组分,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重点介绍了传统与新型美白剂成分、以及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基本筛选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以熊果苷为对照,对两种植物提取物(B011和B012)的美白祛斑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3种物质对蘑菇氨酸酶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5.358mg/mL、2.910mg/mL和105.500mg/mL,其中B011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最小;在细胞生物学方法中,B012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小于B011,分别为0.0311mg/mL和0.3610mg/mL;B012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抑制表现不明显,而B011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半数抑制剂量低于熊果苷,分别为0.7021mg/mL和0.1388mg/mL。鉴于3种物质在化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或轩素合成抑制的差异,提示建立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筛选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中国台湾和韩国法规目录清单中的祛斑美白成分及其限量要求,介绍了中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韩国《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和ISO/TR 18811《化妆品稳定性测试指南》中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方法、考察的参数指标和注意事项。综述了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甲氧基水杨酸钾和鞣花酸溶液和它们配伍在模拟化妆品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存在差异,而且它们与某些化妆品原料同时使用时稳定性不佳。目前化妆品美白成分稳定性报道缺乏,现有的研究周期基本在12周以下,这与化妆品2~3年的保质期相比差距很大。为确保祛斑美白化妆品在整个保质期内都有效,建设企业参考《消毒技术规范》或者化妆品新原料的稳定性加速试验的方法,进行功效成分的稳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测定酪氨酸酶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黑色素生成抑制能力的方法对28种中草药提取液的美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研究提取剂组分、液料质量比、物料粒度对中草药提取物产率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甘草、人参、黄芪、芙蓉花、白芍等中草药组成的美白组合物1和由芙蓉花、桑白皮、葡萄籽、牡丹花、川芎、甘草组成的美白组合物3具有最佳的美白效果,具有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率。  相似文献   

6.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和美白祛斑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上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祛斑活性成分评价、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美白祛斑剂的使用情况,从而为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对市售72批化妆品进行12种美白祛斑功效成分检测,包括10种美白祛斑剂及2种禁用组分,并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72批化妆品共检出美白祛斑剂7种,2种禁用组分均未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成分为烟酰胺,达44.4%,其次为β-熊果苷,达15.3%;有7批样...  相似文献   

8.
罗倩仪  钟理 《广东化工》2012,39(15):10-11
筛选出三种新型用于复配的美白祛斑剂,分别是传明酸、壬二酸衍生物、红景天提取物,探讨初选的三个美白剂质量含量分别为1%、2%、3%、4%、5%时的酪氨酸酶抑制率,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含量,通过稳定性评价和微生物检测实验,鉴定了复配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化妆品生产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上海化工》2021,46(5)
依照我国风险管理的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已禁用氢醌、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维甲酸类物质、大麻二酚等有祛斑/美白功效但有安全隐患的添加剂。除此之外,熊果苷、果酸、曲酸等常见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添加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物质的添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抽样检验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化妆品的美白原理。论述了美白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以及美白化妆品配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美白化妆品配方原料的选择、剂型的选择以及配方的要求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美白配方     
介绍了美白产品的主要成分,详细分析了一些美白专利配方和产品,提出了配方设计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皮肤的美白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综述了皮肤黑色素生成的生理生化过程,色素沉着的机理以及近年来对黑素细胞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评价美白剂效果的方法和一些新型的美白剂,并提出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皮肤美白产品中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脸部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是光老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各种肤色的人群中,皮肤晒黑是由UVA辐射引起的。大多数防晒产品重点防止由UVB的辐射引起的皮肤晒伤。由于UVA辐射能穿透皮肤,所以防晒产品并不能防止皮肤晒黑。指出,皮肤美白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太阳光的伤害。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能将皮肤中现有的黑色素去除掉,而且还能够抑制新的黑色素产生,并防止已产生的黑色素向黑素体迁移。重点介绍了几种皮肤美白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  相似文献   

14.
几种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评价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我们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株为受试细胞,对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和Vc衍生物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美白剂(10ug/ml,30ug/ml,50ug/ml,70ug/ml,100ug/ml)明显抑制细胞生长(P<0.01),使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改变细胞形态,但对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P>0.05),提示:4种皮肤美白剂均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酷氨酸酶活性改变的关系不大,在皮肤美白剂功效评价中应重视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运用赋形剂配制和使用效果的实例,通过屏障保护和恢复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说明了化妆品赋形剂在皮肤保护和治疗中的不同功效。讨论了羊毛脂、矿脂和生理脂质在化妆品赋形剂里的重要作用。指出为治疗不同的皮肤病,选择适当的化妆品赋形剂的重要性。论述了有最佳脂质含量的化妆品赋形剂对特应性皮炎的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皮肤细胞培养技术在化妆品功效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肤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一直是化妆品相关皮肤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从传统的各种皮肤细胞单层培养以皮肤细胞的三维培养技术等多种培养模型。重建表皮具有分化的特征,与真皮类似物组成简化的人的皮肤。皮肤的三维培养因其具有类似于人体皮肤的特点而成为化妆品研究中的理想模型。这些培养技术的发展对延缓皮肤衰老、美白化妆品配方研制及护发产品开发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更是基础研究必不可少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皮肤部位及不同年龄阶段论述了男性与女性皮肤的差异及特点,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男性皮肤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论述了中国男士化妆品消费者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根据近年来中国男性化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复配化妆品防腐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妆品防腐剂发展的新趋势,并以JM-百霉杀液体复合防腐防霉剂为例,通过采用几种常用的防腐剂效力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测试,说明复配防腐剂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法国日化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护发、彩妆和护肤品市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提出了化妆品零售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详细地论述了染发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和存在问题,比较全面地提供了染发化妆品的各种动态和信息,为染发化妆品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