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材》2016,(1)
目的:考证人参叶和参叶混用的原因。方法:利用古今本草对人参叶和参叶的来源、性味、功能进行考证。结果:混用现象系长期销用,相约成俗,加上在古今本草著作中对二者的别名和正名收载混乱所致。结论:人参叶和参叶性味、功效明显不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2.
对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叶进行了性状有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 。  相似文献   

3.
陈舜让  刘伯英 《中药材》2002,25(8):553-553
桑科植物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的干燥叶是民间常用中草药,也是中成药咳特灵片(胶囊)的主要原料。具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散瘀作用,用于治疗感冒高热、湿热泻痢、痰多咳嗽、跌打损伤等。最近在收验药材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属植物垂叶榕Ficus beniamina L.的叶混用,为区别两者,特作如  相似文献   

4.
解静  靳涛  何晶晶  钱伏刚 《中草药》2009,40(10):1536-1539
目的 研究大叶蒟Piper laetis picum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大叶琦的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4E)-N-isobu-tyi-11-phenylundecadienamide(Ⅰ)、(2E,4E)-N-isobutyl-15-phenylpentadecadienamide(Ⅱ)、大叶药素(lae-tispicine,Ⅲ)、(2E,4E)-N-isobutyl-7-(3',4'-methylene-dioxyphenyl)heptadienamide(Ⅳ)、短穗胡椒酰胺A(brach-ystamide A,V)、dihydropipercide(Ⅵ)、粗梗胡椒酰胺A[pipermacramide A,2E,4E)-N-isobutyleicosadienamide,Ⅶ]、(+)-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Ⅶ],d-芝麻素(d-sesamin,Ⅸ)、胡椒醇(piperitol,Ⅹ)、牡荆苷(vitexin,Ⅺ)、vitexin-2"-O-β-D-glueoside(Ⅻ)、N-p-coumaroyltyramine(Ⅹ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Ⅳ)、豆甾醇(stigmas-terol,XV)、正三十二醇(1-dotriacontanol,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首次获得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Ⅶ为首次从大叶蒟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Ⅺ、Ⅻ和ⅩⅥ为首次从胡椒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与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e—xim.)Harms)、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三种植物的叶均可制茶饮用。因它们的形态相似,容易混淆,故常有误采误收误用现象。三者虽同为“适应原”样药物,但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不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凹叶厚朴叶7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槲皮素、咖啡酸乙酯、香草酸、1H-indole-3-carboxylic acid、5,7-dihydroxychromone、正十七酸。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凹叶厚朴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凹叶厚朴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玉  吴岩斌  易骏  王涛  黄泽豪  吴建国  吴锦忠 《中草药》2013,44(21):2965-2968
目的 研究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 bilob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及MCI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凹叶厚朴叶7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鹅掌揪树脂醇A(1)、6, 7-二甲氧基香豆素(2)、吲哚-3-甲醛(3)、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4)、黑麦草内酯(5)、厚朴酚(6)、反式对羟基桂皮醛(7)、和厚朴酚(8)、对烯丙基苯酚(9)、正二十九烷酸(10)、蚱蜢酮(11)、紫丁香苷(12)。结论 157911为首次从凹叶厚朴和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榕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路军  杜鹏  张鹏  吴继洲  吴正治 《中草药》2013,44(5):519-523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榕叶冬青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4-异无羁萜(2)、羽扇豆醇(3)、齐墩果酸(4)、3-乙酰齐墩果酸(5)、3β-乙酰-6α,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6)、2-(4-羟基-苄基)-苹果酸(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苷(9)、顺式丁香苷(10)、乙基-O-β-L-阿拉伯糖苷(11)、大黄酚(12)、大黄素(13)、大黄素甲醚(14)、α-菠甾醇(15)、β-谷甾醇(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8、12、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魏冬艳 《中医正骨》2002,14(3):12-12
作者采用榕树叶、蓖麻叶外敷治疗非骨折性四肢关节扭伤 4 9例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4 9例 ,男 2 8例 ,女 2 1例。年龄最大 6 3岁 ,最小 17岁。腕关节扭伤 10例 ,踝关节扭伤 12例 ,膝关节扭伤 6例 ,肘关节扭伤 8例 ,肩关节扭伤 2例 ,腰软组织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