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 B- →π0 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 ,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π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上D^+→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 →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D →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 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用改进的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并与标难的光锥QCD求和规则的结果进行比较.它们基本吻合,但在本中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更精确地抽取CKM矩阵元|Vub|。  相似文献   

6.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7.
在微扰QCD框架下,研究了B~(0,±)→ρ~0(ω)π~(0,±)→π~+π~-π~(0,±)衰变过程中ρ-ω混合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由于产生了大的强相角,当π+π-的不变质量在ω共振区域,CP破缺获得了极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用QCD求和规则和光锥求和规则,对K0*(1430)→Kπ过程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耦合常数gK0*(1430)Kπ.发现用QCD求和规则不能解决问题.然而,在光锥求和规则中,当域s0=3.3~3.5时,得到:gK0*(1430)Kπ=3.8±0.4 GeV,与实验值gK0*(1430)Kπ=3.9±0.3 GeV符合.  相似文献   

9.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发现在D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锥QCD求和规则方法(LCSR)研究D0→K+π-衰变的湮灭振幅,其中包括可因子化湮灭、硬胶子交换湮灭和软胶子交换湮灭.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单介绍了π的发展史,π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微机上π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大多数B介子非轻无璨衰变中,湮灭贡献都带有不同于树图、企鹅图振幅中的强位相和弱位相,这对研究CP破坏很重要.同时,对于湮灭图自身来讲,计算它的贡献也很有意义:如果知道了湮灭图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低能QCD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BS^-→π^ π^-过程有较大的CP破坏,其CP破坏不仅来源于树图算符也来源于企鹅图算符;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π值计算的简单历史,概括了π值计算的基本方法,指出了π值计算的意义及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 B-→π 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高精度π值计算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作者在π值计算,π值理论研究及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π值计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高精度π值计算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作者在π值计算,π值理论研究及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用留数理论计算共轭分子π电子的总能量E_π,给出了直链多烯烃的总能量E_π和键级P_(l,l+1)的解析表达式及其近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