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进张峻老人的新家,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尊扎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客厅内雷锋的照片更随处可见。73岁的张峻老人精神矍铄.雷锋的每一张照片他都清楚记得拍摄的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于是,在这个春风徐徐的日子里,在老人家中,记者静静地聆听了他与雷锋的故事…… 张峻和雷锋的相识始于1960年,当时张峻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这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张  相似文献   

2.
1960年,正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任宣传助理兼摄影报道员的张峻,受部队指令,前往驻抚顺某部工程兵团采访一位爱做好事的小战士——雷锋。 9月的一个星期天,张峻第一次见到了雷锋。那天,在院子里见到雷锋。雷锋像有什么事但又羞于出口的样子,张峻就主动问他。雷锋鼓足了勇气说:“张助理员,你能给我照张相吗?我当兵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照张穿军装背着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标准像哩!” 张峻忽然觉得雷锋这个人很单纯,很有意思,于是就同意了。这是张峻第一次为雷锋拍照  相似文献   

3.
两封感谢信挖掘出的典型1960年8月下旬,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处报道干事的张峻,来到抚顺的一个工程兵连队,寻找一名叫雷锋的普通士兵。此前,张峻拿到从下面连队里转来  相似文献   

4.
正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辈子的骄傲,他生命的终点也定格在"留住雷锋"的事业中。终身的遗憾1962年8月15日,对时为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张峻而言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11点多,张峻刚吃完午饭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传干事急匆  相似文献   

5.
雷锋相册     
张峻,拍摄报道雷锋的第一人。他不仅用镜头拍摄了大量雷锋生前的照片,而且,还把拍摄和搜集的6000多张与雷锋有关的照片资料,自费印了15万张图片无偿赠送,并到全国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雷锋精神。编者  相似文献   

6.
白杉  子荫 《党史纵览》2004,(3):19-22
在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住着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几十年来,正是有了这些人不断地宣传雷锋,这个干休所也因此得名"学习雷锋教育基地".还有一个张峻,他不住在这家干休所,但他是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他们把一生都交给了宣传雷锋的事业.雷锋精神影响如此深远,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7.
1961年2月20日,沈阳军区驻抚顺某部班长雷锋在部队宣传报道助理员张峻的陪同下,从沈阳南站坐上北行的列车,前往吉林省四平市,到驻扎在那里的6305部队访问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连——三连及其指导员廖初江。火车行驶4个小时后,到了四平站,早已等候在出站口的廖初江及其战友们老远就迎了过来,和雷锋等人热情握手。雷锋和廖初江仿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3):116-117
一张纸条与一段日记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编辑董祖修是阅读、摘录雷锋日记较早的人之一。1960年10月,董祖修到雷锋所在的连队采访时,在雷锋的小箱子里发现了几册笔记本,这些本子里有一部分内容是日记。董祖修在阅读新发现的日记时,突然从打开的日记本中飘落下一张小纸条。他捡起一看,是雷锋的笔迹,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9.
1961年2月20日,沈阳军区驻抚顺某部班长雷锋在部队宣传报道助理员张峻的陪同下,从沈阳南站坐上北行的列车,前往吉林省四平市,到驻扎在那里的6305部队访问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连——三连及其指导员廖初江。  相似文献   

10.
正春: 几次回乡,你都提到雷锋的事:雷锋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可惜现在真正学雷锋的人不多.报刊电视上看到的也只是清扫卫生、护理老人.特别是关于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你似乎还有点疑惑.因为你回家总是来去匆匆,交谈时难以尽意.故写信,给你细谈. 雷锋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都知道,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他1958年11月从湖南望城来到辽宁鞍山,参加鞍钢建设,并正式改名为雷锋。然而,笔者从多年的雷锋专题收藏及参观各地雷锋纪念馆中都发现,雷锋刚改名时用的却不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锋”字,而是山峰的“峰”。这是怎么回事哪?笔者经过了解得知:原  相似文献   

12.
40年前的1月,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用他那洪钟般的声音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  相似文献   

13.
张峻 《党史纵横》2007,(6):35-38
无比热爱新生活的雷锋,生前留下了数百张面带微笑的照片,凡参观过雷锋纪念馆的人无不为之惊叹,因为在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  相似文献   

14.
雷锋是1960年1月8日从鞍钢入伍到营口的。起初雷锋在新兵连参加训练。一个多月后,新兵训练结束,领导考虑到雷锋在鞍钢曾开过拖拉机,就将他分配到运输连开汽车。这时,我开始了与雷锋的交往。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当时,运输连驻地在原212部队附近,1961年移到今营口市天主教堂对面,那几间房子今天仍然保留着。“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雷锋到运输连后,首先学习驾驶理论。汽车专职理论教员王光祥负责对雷锋进行辅导。雷锋虽然…  相似文献   

15.
轻轻的年龄, 平平的事迹, 短短的记述, 滚出了革命战士的火球: 任何恶浊碰着就要被焚毁, 任何黑暗触着就要被照亮。 开出了共产主义的花朵: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 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活着,为的是解放自己,解放别人,并解放 世界被压迫的人类。 活着,为的是大家生活得好,虽然也包括 自己在内;而为着大家,又必须不顾自己。 活着,为的是改变过去,时刻不要忘记过 去,忘记就意味着叛变。  相似文献   

16.
还是在1939年,刚刚18岁的雷英夫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谋训练队学习时,就给经常前往授课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年8月,在重庆负责国共谈判的周恩来回到延安向毛泽东求援:南方局军事组叶剑英那里急需参谋人员。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给你推荐一个18岁的娃娃,他叫雷英夫。”就这样,雷英夫被调到了南方局,并由此开始了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军事参谋生涯。  相似文献   

17.
1959年末,我随驻营口工程兵部队的接兵营营长荆悟贤、军务参谋戴明章等人来到辽阳(当时属鞍山市管辖)兵役局。当时,辽阳方面组成了若干个体检站,负责应征青年的资格认定和体检工作。我是驻营工程兵十团卫生连的医生,来辽阳的任务是协助地方工作,同时也有监督地方在体检时执行标准情况的任务。记得在征兵时的一次巡查中,我正好遇到一位名叫雷锋的青年进行体检。只见他在称体重时,身体使劲往下使,但还是距离中央军委55公斤体重的标准少了2公斤多。我在现场看到他体重不达标,立即告诉他不要再往下检查了。没想到,雷锋一听我…  相似文献   

18.
曾先后担任过中共鞍山市委书记、鞍山市政协主席等职的鲁森,于1990年离休。离休后,鲁森的革命精神不减,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继续关注党的事业,并身体力行,积极为党工作。他担任了鞍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鞍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千山诗社》社长,为鞍山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鞍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创建与发展,是与鲁森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革命热情分不开的。他亲自参与了鞍山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的创建,并先后担任了协会的副会长、会长等职。他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  相似文献   

19.
刘畅 《党史纵横》2003,(3):9-10
200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学雷锋活动不断发展,雷锋的名字,连同他那不朽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激励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民族魂”的组成部分而走向世界。21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世纪,雷锋精神必然有新的内涵,这不仅是深化雷锋精神研究的理论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世纪,雷锋精神的实质没有变雷锋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20.
张峻 《党史纵横》2004,(3):15-17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牺牲已经40多年.在缅怀战友雷锋之时,当年亲眼目睹和勘察、拍摄雷锋被砸的现场,在西部医院抢救雷锋的过程以及公祭雷锋大会等情景一幕幕重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