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湖州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11):947-949
基于水环境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支持能力,综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分析了2000-2006年湖州市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湖州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评价值由0.0511增加到0.0554。在主要的水环境支持因子中,技术管理因素对水环境的贡献增长速度最快,但自然资源因素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量是维持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内涵,从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选取人口、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指标,构建具有3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了蟒河济源段2012—2017年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指标(TN、TP)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最为显著,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中,大部分都是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说明水质量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更显著;水环境承载力从2012年的0.396增加到2013年的0.684,然后开始持续下降,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0.464;蟒河济源段水环境承载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及内涵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综合体系。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HP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对影响水环境承载力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比较,获得评价指标的总排序性,说明层次分析法(AHP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多准则评价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环境承载力模糊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介绍了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及指标权重计算的基本方法;并把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纳入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把原本复杂、模糊的问题定量化,从而使得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既清晰又简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改进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对沂沭泗地区水环境安全影响因子进行了评价。对传统的AHP方法进行改进时,采用构建3标度(-1,0,1)矩阵的方法,引入最优传递矩阵,进而转化成一致判断矩阵,避免了传统方法一致性的检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沂沭泗地区水环境安全的21个指标中,占权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是河流水质级别、城市废污水排放量、河流生态需水量压力、地表水体CODCr质量浓度、污染物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6.
广州花都狮岭(江城)产业转移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广州花都狮岭(江城)产业转移工业园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其水环境承载力定量化计算指标体系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该产业转移园现状年和预测年的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采取任何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将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环境容量为主要依据对昆明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结合水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将水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不同级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昆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SD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泰安市人口、经济、水资源、水环境间的动态反馈与相互作用模型,模拟了泰安市未来20年水环境的演变趋势,并对各种策略下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模拟,为地区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作为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基本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复杂的大系统,也是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领域。近几年来,海南工业和城市的迅猛发展,造成某些地区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水质污染。目前,海南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可以预见,逐年增加的游客数量会使淡水需求急剧增加,将势必对其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加和"法对海南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0年海南水环境承载力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均处于弱可承载的等级,水环境状态很脆弱。最后,在分析海南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和提升海南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评价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否的一个基本度量,其理论与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根据DPSIR框架展开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得到一个4层递阶结构的指标初选框架,并构建了一套全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以汉江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uzzy)展开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不调水情况下,江汉流域3级分区中,丹江口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优于其他2分区;实施调水后,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受跨流域调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均可认为已达到基本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芝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层次结构模型,准则层分为5个指标,因素层选择了15个指标,进行了林芝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评价两种数学方法相结合,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出模糊评价的最终得分,说明水资源承载力满足要求并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几种主要的量化方法,并指出水环境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概念和内涵的区别,最后阐述了水环境承载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从资源、环境、社会等角度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AHP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对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逐层比较,获得评价指标的总排序,说明了AHP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多准则评价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出发,通过建立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定量化地评价一定阶段内区域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并通过实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5年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均处于Ⅲ级,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用水率低是影响该市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努力开源节流,加大环保投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提出的模型具有计算简便,所得结果清晰、明确等特点,对于多因素、多指标的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承载力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详细探讨了水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并对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开展小康水利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下的小康水利。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由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水管理、水利发展保障6大体系26项指标组成的云南省小康水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并利用构建的小康水利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11年水利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云南省小康水利现状水平为71分,距离实现小康水利还有一定差距。水管理能力得分仅为40.8分,为主要制约因素,这与云南省水利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现状评估结果可为云南省小康水利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就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为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各项研究表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仅与水资源的状况有关,还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出了基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法,并以迁安市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迁安市不同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的指标值,计算出迁安市相应水平下的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规模,为区域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飞来峡库区水动力特征,选取库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采用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确定了库区纳污能力,为库区纳污总量控制和制定限排总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