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95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尼莫地平4mg加多巴酚丁妥4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47例,多巴酚丁胺4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天。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对55.32%和95.83%和80.85%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比的方法对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黄芪注射液和硝酸甘油的治疗对比,结果:应用黄芪注射液2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5%和8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3.
对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依那普利(EN)20mg含服治疗,用Swam-Ganz导管测定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用放免法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神经体液变化。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服药前为201.9±11.4ng/L与114.26±9.09nmol/L服药后6小时降为115.7±28.6ng/L与65.59±10.64nmol/L肾素活性由眼药前2.8±1.0ng/L至服药后6小时增高为3.2±2.2ng/L,心脏指数由服药前0.028±0.011(L/s)/m ̄2至眼药后6小时增高为:0.050±0.016(L/s)/m ̄2,肺毛细血管嵌顿压由服药前2.71±0.32kPa至服药后6小时下降为1.49±0.45kPa,提示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并能迅速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压通气对慢性心衰脑利钠肽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水平(BNP)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31例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予NIPPV,对照组予治疗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2h和48h后,分别测定血浆BNP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BN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h后治疗组血浆BNP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NIPPV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NIPPV不仅影响CHF的血流动力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肽含量的影响在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参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其中28例西药结合参脉注射液作为观察组,22例单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后观察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均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约为89.3%和77.2%(P〉0.05)。结论参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静脉注射心钠素后在临床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心钠素可明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毛嵌压,并能增加心输出量及尿钠排泄量,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无副作用。提示心钠素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周新花 《河北医药》1995,17(2):110-110
美托洛尔与硝苯啶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044000山西省运城地区医院周新花自1991~1993年间用美托洛尔与硝苯啶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35例,总有效率为91.4%,显效率31.4%,效果显著。1临床资料本治疗组35例中,男2...  相似文献   

9.
李素珍 《医药世界》2009,(9):509-510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3次/d,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3级,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心功能平均改善1级,总有效率为75.0%(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对2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监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猝死、判断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化疗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症状、体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LVEF增加,心功能改善1~2级,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表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实验组行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真武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化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行综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比较中发现两组患者积分都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加味真武汤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病症,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但治疗组加用培哚普利 2~ 4mg·d- 1,疗程 6 0d。结果 在疗效评定中 ,治疗组总有效率 88 1%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 4 76 % (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服药方便 ,不良反应小 ,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短期静脉滴注米力农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我们对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静脉滴注米力农治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0例患者年龄43-72岁(56.4±7.2)岁,其中男19例,女11例。根据 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者 22例,心功能Ⅳ级者8例。其中冠心病1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7例,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给予洋地黄类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同时休息、低盐饮食、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起始剂量为2mg,每日1次,口服。逐渐达靶剂量4mg,每日1次,治疗12周。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9.5%。左室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胡智华  李国锋 《河北医药》2014,(13):1954-1956
目的:探究并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染影响因素,旨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75例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自编问卷收集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26%,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4.95, P =0.000)、心功能Ⅲ或Ⅳ级(OR=13.03, P =0.000)、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8.08, P =0.000)和侵入性操作≥3种(OR=5.67, P =0.000)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发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苯那普利对慢性心衰患者内皮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祖杰 《中国药业》1999,8(5):27-27
使用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对35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治疗,测定了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同时观察了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出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显著下降(<0.001)、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1.44%。提示苯那普利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药物,曲美他嗪组(n=6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6.0%)(P〈0.01);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7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了静脉输入消心痛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以4mg/小时的速度静脉输入消心痛。结果显示,肺楔压和右心房压明显下降,肺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轻度下降,心指数、每搏功指数及每搏容积指数均增加,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表明静脉输入消心痛以降低前负荷为主,亦有减轻后负荷作用,用于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心衰患者58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一般对症治疗,黄芪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8支每日静滴1次,两组疗程均为4天,治疗前后测血浆内皮素、心钠素、肾和戌一和血管紧张素Ⅱ,并观察心功能改变。结果:黄芪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60.0%,对照组为35.7%,组间比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