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kman 《微型计算机》2005,(4):117-121
当SATA硬盘(150MB/S)升级到SATAⅡ(300MB/S)时.SATA1.0规范却没有升级到预想出的SATA2.0,而是作为SATA1.0a推出,这令人列SATAⅡ硬盘产品充满了疑惑:它能带来期待中的“惊喜”吗?  相似文献   

2.
刺猬 《电脑自做》2006,(1):115-117
经过2年多的发展,SATA标准已经发展到SATAⅡ(SATA2.5标准也呼之欲出)。一些急不可待的用户都购置了SATAⅡ,却发现自己得到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这么部分厂商过分夸大SATAⅡ的速度,而有意模糊SATAⅡ的概念有关,此外,在使用中,SATAⅡ硬盘在设置方面也需要一些技巧。有鉴于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对日立(Hitachi)Deskstar 7K80 SATA Ⅱ硬盘(容量80G,后称7K80)为例,做一个使用方面的技巧总结,为大家寻找一个最具性价比的硬盘性能提升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Mindon 《电脑自做》2005,(7):82-83
SATA硬盘的普及速度比其它新技术或新产品要迅速的多,不过,最初的产品只是遵循SATA1.0规范,接下来增加了对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的支持,尽管支持NCQ的SATA硬盘也可以称之为SATAⅡ硬盘,但它只是SATAⅡ规范的第一阶段,在人们心目中,只有SATA 3.06b/s才是SATAⅡ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SATA自推出以来凭借数据传输速度快,兼容性好和连接简便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目前,SATA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大家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清。硬盘厂商生产的第一代SATA串口硬盘,其传输速度为150MB/s,这样的速度较PATA硬盘的性能并不没明显的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拥有30 0MB/s传输速度的SATAⅡ硬盘已经成为了新的SATA标准。“SATAⅡ”实际上是一个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研发了包括NCQ技术,热插拔、交错式启动,300MB/s接口速度等规范技术。因此,SATAⅡ并不等于300MB/s的接口速度,也不等于支持NCQ技术,而“SATAⅡ”组织已经推出了完整的新一代硬盘规范:SATA Rev.2.5而“SATAⅡ”机构的使用已经结束,并且明确表示废除“SATAⅡ”这个名称,因此,我们把具备了NCQ技术、热插拨、交错式启动、300MB/s接口速度等规范技术的SATAⅡ硬盘应该准确的称做“SATA Rev.2.5”。  相似文献   

5.
ZGC 《现代计算机》2005,(9):57-57
本期本刊的评测栏目中《为BT找个仓库——6款主流大容量硬盘测试专题》一文提到了目前硬盘领域的新技术——SATAⅡ,文中简单介绍了SATAⅡ的技术规范。那么SATAⅡ跟自己的前辈SATA相比,有些什么优势呢?  相似文献   

6.
Mindon 《电脑自做》2005,(2):81-82,39
去年的8月,Maxtor推出了DiamondMax 10系列硬盘,与MaxLine Ⅲ一样,该系列中的SATA硬盘也采用SATA单芯片内置方案,属原生SATA硬盘,支持本机命令队列(NCQ)特性,但它的数据接口仍为SATA150,所以应归属于“SATAⅡ,Extension to SATA 1.0”硬盘。  相似文献   

7.
《现代计算机》2005,(11):34-35
相对于其它领域的日新月异,硬盘市场似乎有些波澜不惊。不过,SATAⅡ、NCQ等字眼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前不久,西部数据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SATAⅡ规范的硬盘新品——WD Caviar SE 2500JS。到底它跟SATA硬盘相比,有无明显优势呢?  相似文献   

8.
开花的树 《电脑迷》2008,(17):44-45
现在硬盘和主板均支持SATAⅡ规格了,不过,硬盘是否工作在SATAⅡ模式下往往被忽略,甚至一直运行在SATA1或者IDE兼容模式下;另外,作为SATAⅡ规格的重要功能之一,NCQ也常常被用户遗忘,从未打开过,造成性能的浪费。那么,如何打开NCQ功能呢?  相似文献   

9.
SATA硬盘的“湖水”被越搅越浑,真真假假“SATA Ⅱ”让人无所适从,普通消费者想买个硬盘都不容易,还好SATA Rev.2.5规范已经出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SATA硬盘子系统虽然谈了不少年,但真正普及起来也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我们在使用SATA硬盘子系统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我们针对如何用好SATA硬盘跟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希望能对即将使用SATA硬盘的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硬盘技术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容量持续增加,其接口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去年底,新一代SATAⅡ接口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半年过去了这类产品与技术发展状况如何?用户现在能享受到SATAⅡ技术的种种好处吗?要回答这类问题.我们不妨对SATAⅡ产品与技术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计算机其他硬件的发展速度而言,桌面硬盘的发展速度要缓慢得多。温氏硬盘的机械结构决定了硬盘最容易成为整机的性能瓶颈,不过各硬盘厂商也在为改进硬盘的性能而努力。继S A T A硬盘革命性地将硬盘的数据接口从并行改进为串行后,如今SATAⅡ标准的硬盘又被推上了舞台。目前市场上传输速率达到3Gb/s的SATAⅡ硬盘已经纷纷出现,这类支持3Gb/s高速传输的硬盘比其他SATAⅡ硬盘更值得消费者选购。SATAⅡ为何物?准确地说,S A T AⅡ是一个制定标准的机构名称,完整的SATAⅡ标准包含以下5个主要技术特点:3Gb/s高速传输速率、Native …  相似文献   

13.
尽管SATA规范推出一段时间了,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很多人并没有马上使用SATA硬盘,而且不少用户即便是购买了SATA接口的主板,但仍然搭配普通IDE硬盘。可是随着游戏的需求日益增大,采用高传输速率的SATA硬盘势必成为主流,但对于SATA硬盘的使用,不少用户还很陌生,如何让SATA硬盘在自己的主板上正常工作,如何把操作系统安装到SATA硬盘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采看看如何发挥主板SATA接口的功效吧。  相似文献   

14.
虽然nVIDIA在主板芯片内集成RAID方面,走得比Intel慢,但其在nForoe3/4芯片中集成的NVRAID功能却很有特点——除了提供常见的RAID0、RAID1、RAID0 1模式外,还支持用户以PATA(IDE井口硬盘) SATA(SATA串口硬盘,方式来搭建RAID系统。这种RAID组建与式,为迁在使用PATA硬盘的玩家带来了利用现有硬盘来组建RAID的希望,那么,我们在使用PATA硬盘与SATA硬盘来组建RAID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5.
NCQ是SATA硬盘的一项重要新特征,通过对硬盘命令队列进行优化,NCQ能有效提高硬盘效率和性能。目前高端主扳和新推出的SATA硬盘都已支持NCQ,不过千万别以为有了好配置就可高枕无忧.要享受NCQ带来的好处,你还需……  相似文献   

16.
随着SATA硬盘的大幅降价,以前价格高不可攀的SATA硬盘已逐步形成淘汰PATA硬盘之势。同时,各主流主极平台纷纷在南桥部分集成了支持SATA硬盘功能。这一切,都为SATA硬盘普及大开方便之门。本期专题,我们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目前市场中的SATA硬盘状况以及各主板平台的支持是否理想。同时,如何令系统中的SATA硬盘更好地工作也是我们本期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基准测试     
《个人电脑》2004,10(3):115-116,118,119,120
来自Maxtor,Samsung,Seagate和Western Digital四家厂商(排名不分先后)的共计7款硬盘产品参加了我们此次ATA接口硬盘专题测试,它们是Maxtor DiamondMax Plus 9 SATA/150(200GB),Maxtor MaxLine PlusⅡ SATA/150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应用软件的高要求,硬盘厂商在不断提升硬盘容量的同时,硬盘技术也相应在不断更新。毫无疑问,硬盘从普通的IDE接口发展到SATA接口,已经让硬盘性能得到革命性改变,而硬盘在新一代的SATA II新规范中.NCQ技术再一次将SATA硬盘的性能显著提升.要使用NCQ技术,不仅需要硬盘设备、软件程序的支持.用户还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才能发挥NCQ技术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9.
LovF 《现代计算机》2006,(4):66-67
最近一段时间高端硬盘的价格一泻千里,在几个月前还是主流的80GB硬盘目前已经降价到420元以内的价位,已经成为主流的160GB硬盘价格也在600元左右了,这对于我们消费者恐怕是最开心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价格诱惑,很多朋友一定有了扩容的想法吧? 随着2005年芯片组市场的发展以及SATA、SATAⅡ硬盘的普及,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同时具有高性价比的硬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同层次的用户对硬盘性能、接口及容量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硬盘与主板之间也存在规格是否匹配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微型计算机》2006,(6):99-99
目前,SATA硬盘接口技术的速度优势已经很明显了,虽然一些SATA硬盘的价格还是略高于普通PATA硬盘,但一些追求性能的朋友还是选择了SATA硬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