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三农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农业低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城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发生使得传统农业转型迫在眉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同时也是基于三农背景下,以休闲农业为主体,以农村生活和农村生产为依托的一种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钟祥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耕地面积8万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调控下,钟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及其变化是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明显。然而,气候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在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不同的连接区域的气候构成的气候变化序列可以替代同一个区域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序列,因为它们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基于此思想,选择气候条件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分别用我国南方的和北方的两个省代替),分别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利用现代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定量方法,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管理、地形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定量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可能是渐变或跳跃性的突变转型)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气候条件转好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减小;农业社会和农业产出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减小;人们会有选择地耕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土地。当气候条件变差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增强;农业产出和农业社会状况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增大;人们更多关注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生产状况,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关注严重减少。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断向农业植保领域渗透,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植保工作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广西植保总站紧密结合新时期植保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把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到植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提高植保信息化水平,促进植保工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资产品质量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资打假工作高度重视。荆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境内有享誉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资大市场,农业执法工作在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结合荆州市实际,就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变化,农作物病虫预报及情报对农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县(市)植物病虫情报一直都是为农业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指导防治的基础和依据。但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病虫情报发行怎样适应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则成为农业植保工作改革的一大问题。基于农村的深入改革,我省仙桃市植保站率先探索将他们发行的病虫情报走商品化的路子,即扩大发行量,由原来只发到乡、镇,改为发到植保专业户及重点农户,并收取少量成本费,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学科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党中央近6年来连续以"三农"问题作为第一号文件的重视和指引下,我国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有了极大的发展.湖北省农科院植保科研和开发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频频出现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不断出现的禽流感、天气灾害、作物病虫草害的特大发生对人类健康、生存安全的影响,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使得我院植物保护学科得到相应的发展,取得一些重大理论和实用意义的科研技术成果,为我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应有的保障作用,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潜力估算模型,确定各种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转化参数,估算了2009年中国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量达到89886.75万t、畜禽粪便量达到399115.6万 t,人粪尿达到25333万 t,在35℃条件下沼气化资源潜力为5832.675亿m3,相当于4.14亿t标准煤.研究种植业、畜牧业等农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及其沼气化利用的资源潜力计算方法,对摸清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沼气化利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农村害鼠发生情况及今后防治意见湖北省植保总站欧阳书文,熊先梅,文叙华,许艳云害鼠是农业生产的大敌,80年代初开始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到80年代中期,各级政府及农业植保部门大力开展农村灭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陕北是西北旱作农业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国"三农"问题较为集中和尖锐的地区,其整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从人居环境学科视角出发,以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人居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旱作农业生产都对陕北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格局、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人居环境建设应当从农村社会发展系统高度出发,将物质实体的建设自觉与农业生产、村落发展紧密结合,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适宜性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为今后该地区新农村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自繁衍以来就没有脱离过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病虫害,发生病虫害之后,如何处理好“防”与“治”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确保粮食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4):50-51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情况异常复杂,夺取农业丰收、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任务十分艰巨。农资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当前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狠抓大要案查处,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李文斌 《植物检疫》2021,(2):I0008-I0008
大农业又称现代化大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面貌、转变农户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WTO框架下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3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持续农业和植物病理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迄今为止,人类的发展大体上是加速度进行的。仅以农业生产和世界人口而论,在九千多年农业历史的前期和中期,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养育着一个缓慢增长的人口;十九世纪以后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人口增长也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溶解的或不能溶解固体物的污染。如农田中的农膜、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养殖场畜、禽、鱼粪便,农业及农药废弃物与农村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农村某些非特定的地域,或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时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们当前农业工作中的中心任务.植物检疫工作是为农业生产和贸易服务的,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抓好、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到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日程,农业生产目标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农业产品由短缺向阶段性过剩转化、农业资源由计划调配转向市场调配,农业生产由追求产量转化为质量效益农业,种植业结构由单一的粮、棉生产向多种经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3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6日至8日,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石柱县举行。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在重庆市尚属首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