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肾骨康方联合热疗辅助西药对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收集3个研究中心182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6小时1次,口服,可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骨康方每日1剂,并给予疼痛部位射频热疗2次/周.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体力状况及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享受)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为5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情绪、睡眠及生活享受疼痛影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体力状况稳定提高率为95.6%,对照组为8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肾骨康方联合热疗辅助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患者,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止痛、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骨康方对肿瘤骨转移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90mg缓慢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骨康方,每日1剂,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体力状况、疼痛程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包括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疼痛、烦躁失眠、消瘦神疲、血小板增高)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23.33%,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受益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烦躁失眠、疼痛及血小板增高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口燥咽干及疼痛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体力状况稳定提高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骨康方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更好的止痛、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体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益肾骨康方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癌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益肾骨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阿胶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评分(KP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b、生活质量评分(K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骨康方可提高癌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瘀止痛方外用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按Medhurst方法建立骨转移癌疼痛模型。以唑来膦酸为阳性对照,观察外用药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各手术组脊髓后角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GFAP染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肥大。与模型组比较,脊髓背角c-FOS表达明显降低(P0.05),GFAP表达变化改善。结论:外用中药对骨转移癌疼痛模型有明显镇痛作用,作用机制与拮抗伤害感受器并且抑制痛觉在脊髓水平的放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痛大鼠的骨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化瘀组、扶正组、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益肾骨康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悬液10μL缓慢注射于大鼠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癌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中药组给予相应中药1 m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肾骨康方对小鼠体外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灌胃益肾骨康方以提取含药血清,以蒸馏水灌胃获取对照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生长实验、碱性磷酸酶染色实验、茜红素染色实验分别检测益肾骨康方含药血清对生长速率、成骨分化及成骨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益肾骨康方含药血清体外可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速率,增加其成骨分化及矿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骨康方对小鼠的成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益肾化浊汤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各类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益肾化浊汤配合美施康定,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施康定治疗,两组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50%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病理性骨折发生、美施康定用量变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FLIC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未出现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出现2例病理性骨折;美施康定用量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化浊汤对骨转移癌痛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癌痛症状、减少吗啡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中药复方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尝试探讨其对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将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和脊髓康低剂量组。各组大鼠干预后3天、7天、14天各随机行斜板实验、肌力检测评价;观测每组分别在3天、7天、14天时的脊髓损伤区脊髓组织GFAP的变化并分析各组GFAP mRNA的情况。结果 大鼠造模后予中药复方脊髓康灌胃,大鼠的斜板实验和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表明了中药复方脊髓康能促进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显示,模型组GFAP mRNA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强的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P0.05)。强的松组、中药复方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在3天、7天、14天各时间点GFAP mRNA均高于模型组(P0.05),脊髓损伤后3天时至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研究明确了中药复方脊髓康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SC组).各组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大鼠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在术后3,7,14 d处死大鼠(n=6),分别制备大鼠L4-5节段脊髓和背根节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X3CR1在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的动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时间点TWL,MWT明显降低(P<0.01),且在术后3d都降至最低;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7,10,14 d TWL明显增高(P<0.05),术后10,14 d MWT明显增高(P<0.05).同时,CCI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和背根节的CX3CR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而姜黄素能够明显减少CX3CR1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脊髓背角和背根节CX3C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的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其脊髓背角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ST36)+阳陵泉(GB34)”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正常痛阈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Saline组)、模型组(CFA组)、假电针组(CFA+sham EA组)、电针组(CFA+EA组),每组6只,实验大鼠后足底注射CFA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6天,开始电针“ST36+GB34”频率2 Hz、幅度1 mA、时间20 min、连续波,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用热板试验、von Frey测试检测实验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脊髓背角NPY表达变化。结果:电针治疗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大鼠可以逆转CF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P<0.01)和触觉超敏(P<0.05),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参与CFA诱发慢性炎性疼痛的形成(P<0.01),电针进一步诱导模型大鼠脊髓背角Ⅰ-Ⅱ层NPY表达增加(P<0.001)。结论:NPY是一种抗伤害感受的神经肽,电针治疗可以缓解CFA模型大鼠的疼痛和进一步诱发脊髓背角中NPY表达增加发挥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同节段局部和远道电针干预治疗慢性根性痛模型大鼠,观察其对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根性痛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局部电针组(C组,取双侧L4"夹脊"穴)、远端电针组(D组,取双侧"阳陵泉")。通过NADPH-d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电针后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患侧脊髓背角及DRG中NADPH-d阳性反应结果一致:B、C、D组较A组均增加明显(P<0.01),其中,B组增加尤其明显,较C、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组阳性表达较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NOS的活性实现的。同节段局部电针组抑制NOS活性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骨康方联合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躯体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望京医院肿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重度癌性躯体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第1周给予奥施康定,第2周治疗组给予奥施康定加益肾骨康方汤剂,对照组给予奥施康定加安慰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7 d,通过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体力状况(KPS)评分、奥施康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益肾骨康方治疗癌性躯体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益肾骨康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显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显效率为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在缓解中度疼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KP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在奥施康定用量方面,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骨康方可降低中重度癌性躯体痛患者疼痛,提高患者体力状况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奥施康定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引起的不良反应。益肾骨康方治疗癌性躯体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和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型神经病理痛(SNI)模型后,电针"环跳"委中"穴30 min,每日1次,共7 d。观察电针对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的干预作用。结果:造模1 d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至造模第7天,仍维持较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假手术组不能诱导出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其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与基础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较基础平均值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治疗7 d后的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对造模后第15天的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仍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电针可显著改善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的疼痛,抑制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枢敏化现象引起的突触传递异常而致的脊髓背角神经元LTP,并能阻断已发生且持续维持的脊髓背角L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益肾解毒方对小鼠溶骨性骨转移瘤细胞核糖核酸酶L(ribonuclease L,RNase L)蛋白及凋亡终末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的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细胞株,给予裸鼠左心室注射,制备溶骨性骨转移模型,随机分为5组,益肾解毒方高、中、低剂量(24,12,3 g ·kg-1)组,帕米磷酸二钠组及模型组,以MicroSPECT/CT显像及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骨转移发生情况,定时定量给药并于5周后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研究RNase L,Caspase-3及益肾解毒方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帕米磷酸二钠组、益肾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骨转移瘤细胞RNase L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1),益肾解毒方中、低剂量组及帕米磷酸二钠组骨转移灶中Caspase-3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讨论: 肺腺癌骨转移灶中RNase L高表达,而细胞凋亡过程中最主要的终末剪切酶Caspase-3表达降低,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的凋亡逃避机制相关,益肾解毒方能够降低RNase L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凋亡逃避,这可能是益肾解毒方抗肿瘤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益肾骨康方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及进行功能分析,探讨益肾骨康方作用于肺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益肾骨康方组,中药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A549细胞表面形态的变化;利用转录组基因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饱满,表面有膜皱,丝状伪足。益肾骨康方组可见细胞表面膜皱显著减少,丝状伪足断裂,凋亡小体形成。差异基因筛选|log2FoldChange|>1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0个,其中下调基因有136个,上调基因有304个。其中与癌症密切相关的基因为SOX2,在给药组中表达下调。在GO功能富集过程中共得到307条结果,主要涉及生物过程(237项)、细胞组分(56项)和分子功能(14项)。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益肾骨康方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相关机制主要涉及到细胞凋亡方面。通过构建PPI网络,找到与中药干预肺癌增殖和转移相关的2个节点度较高的基因:MMP9和CCL2。与对照组比较益肾骨康方下调了MMP9和CCL2基因的表达。结论:益肾骨康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MMP9和C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背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大鼠,OSR(1 000,500,250 mg·kg-1,ip1 h后右后足跖掌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100 μL致痛,30 min后取脊髓L4-6节段背角组织,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脊髓组织氨基酸含量。结果 OSR(1 000,500 mg·kg-1可使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组织中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OSR(1 000 mg·kg-1还能明显增加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P<0.05,P<0.01。结论 OSR能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L4-6节段谷氨酸含量并升高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此作用与OSR的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CFA大鼠脊髓背角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的镇痛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CFA组和EA组大鼠通过足底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炎症痛模型,EA组大鼠于造模后5.5 h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5 h、6 h、2 d、7 d和14 d六个时点的足跖容积和痛阈(PWTs),及造模后6 h、2 d和14 d患侧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N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CFA组大鼠足跖显著肿胀,PWTs明显降低,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EA组大鼠PWTs均显著高于同期CFA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减少,但足跖容积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调节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性分析针刺治疗前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变化;同时,运用全自动义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ACHE和SDH含量减少;ACP含量增加。而针刺组针刺后均较对照组同时段点ACHE、SDH酶含量高;ACP酶含量低,结论:针刺能调节脊髓损伤后前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