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明确指出有利区带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①邻近烃源岩,并为天然气运聚指向区;②两期前陆盆地隆起带交汇部位、斜坡部位,构造背景有利;③有利沉积相带;④有利成岩相带或裂缝发育带.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富集空间的分析,提出多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是下一步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场所.最后用"四图叠合"预测梓潼凹陷、磨溪-潼南地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其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到较低。野外观察以及(铸体)薄片等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须家河组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性储层,以次生溶孔为主,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较少。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流体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具有正常压实和欠压实两种类型。压实过程恢复后的古流体动力场表明早侏罗世末期上三叠统流体主要向两个低势区和川中方向运移,晚侏罗世末期与其具有相似性。川西西北侧江油地区、川中绵竹、孝泉一带及川西南三苏场、苏码头和三大湾地区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4.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宏观(孔渗参数)和微观(孔喉结构)静态参数的统计方法。但这类方法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跨区带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反映出其片面性。文章针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将储层环境因素(地层压力)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以参数的方式定量化融入储层评价中,结合储层的储与渗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适用于跨区带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对比评价,也可对新区储层储渗性能作出判别,为工程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规律,目前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起来有4种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不可否认,上述引起上三叠统地层增压的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客观存在,但这几种成因机制难以确切地解释这种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文章通过对上三叠统—侏罗系地层的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两种主要的地质作用所控制一种是中侏罗世沙溪庙组的快速堆积作用;另一种是断裂构造活动的释压作用。即地层高压区是由沙溪庙组最大沉积厚度分布区(坳陷区)和断裂构造欠发育区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属煤系地层,沉积厚度大,烃源丰富,储层发育,圈闭多,保存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接替领域.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一是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二是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古圈闭;三是运移通道的发育.根据天然气的成藏机理、成藏特征和构造位置等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模式,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山前型、凹陷型和隆起型.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为龙门山推覆体前缘断褶构造带、米仓山前缘断褶构造带、梓潼凹陷、川西-川中斜坡带、川中北部构造带和川中南部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规律。目前,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不可否认,上述引起上三叠统地层增压的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客观存在,但这几种成因机制难以确切地解释这种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通过对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地层的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两种主要的地质作用所控制,一种是中侏罗世沙溪庙组的快速堆积作用;另一种是断裂构造活动的释压作用,即,地层高压是由沙溪庙组最大沉积厚度分布区(坳陷区)和断裂构造欠发育区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9.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砂体沉积厚度大,范围广,发育巨厚的煤系烃源岩,其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岩性油气藏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主要存在的岩性相关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几种: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成岩、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其岩性圈闭形成以近烃源岩裂缝发育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基础,良好的成藏配置为关键,适配的古构造提供了油气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储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北部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现有勘探及相邻区块钻探证实,该区上三叠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其勘探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展布情况有待进一步明确。文章从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入手,结合测井储层综合评价分析,指出了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的展布规律,并提出了有利的储集区块,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ʯ 《天然气工业》1986,6(3):24-26,11
��The sedimentary enviroment of upper Triassic in the west part of Sichuan basi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edimentation of upper Triassic was controlled by the strength and activity pattern of Indo-China movement and by the structure framework formed by this movement, and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ment of upper Triassic had also provided som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origin,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gas.  相似文献   

1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通过对须家河组各主要沉积相发育特征的深入分析,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川西地区自龙门山前缘向东至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纵向上须家河组经历了3次大的湖平面升降旋回,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川西须家河组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3.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钻测井、储集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其分布广泛,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为残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裂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是有利储集体;储层在须二段和须四段发育(须二段储层物性好于须四段),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分布较少,优质储层受控于构造、沉积相带和岩石粒度。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dynamic systems of the infiltration water and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water of Upper Triasic in Sichuan basin are sta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for oil and gas to be preserved, the confined area of sedimentar water is favourable, but the near-outcrop zone influenced by infiltration water is not. Two major hydrochemical regions divided by multivariated statistical method are both confirmed each other with the two hydrodynamic system and used for confining the favourable areas of oil and gas prospecting.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烈  曾焱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5):520-52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沉积了 浅海-滨海、湖沼与河流相地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定量研究了川西坳陷的烃源岩生烃史、储集层致密化史,指出其生烃起始地质年代、生烃高峰、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重塑对应于生烃高峰期的生气量和储集层致密化前的适时古构造,确定油气运移和聚集区,阐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量化特征,对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西前陆盆地沉积厚度大,烃源丰富,圈闭多,保存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成藏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内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接替领域。但同时川西又是一个构造条件及成藏机制较为复杂,具有一定勘探风险的地区。通过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典型气藏剖析,认为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一是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包括裂缝相对发育区); 二是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圈闭,并以此两条件有机配置的地区为最好。天然气运移距离短,运聚总体上与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密切相关。根据构造地质特征、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对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下步勘探有利区带为龙门山推覆体前缘断褶构造带、米仓山前缘断褶构追带、梓潼凹陷和龙泉山断褶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是扬子板块边缘向西俯冲消减发生弧(陆)-陆碰撞形成造山带且在其前缘形成褶皱-冲断带并向川西地区逆冲推覆的结果,属于周缘前陆盆地。其经历了大地构造环境由伸展到挤压的复杂演化过程,沉积了巨厚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须家河组地层,形成了独特的平面和纵向上的沉积充填特征,即平面上由于龙门山逆冲推覆强烈使得造山带前缘大幅度挠曲沉降与克拉通边缘低幅稳定沉降形成的逆冲前缘陡坡充填和克拉通边缘缓坡充填的分异,纵向上则由于构造活动具活跃和平静交替的幕式特征,形成须一、须三、须五段以滨浅湖细粒为主的沉积和须二、须四、须六段厚层大面积砂岩交替充填形成的砂泥交互的"三明治"式的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134口井的岩石学、物性等资料,较系统地描述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该组发育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3套厚层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以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辅,其岩石组份随物源的变化而变化,从须二段到须六段岩石中岩屑含量逐渐增多,其中长石岩屑砂岩为富气岩石类型;砂岩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及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杂基孔和微裂缝为次要储集空间,剩余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基本储集性质,次生孔隙的发育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储层致密主要是由早期压实和晚期胶结作用造成,而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衬边则起到增大和保护孔隙的作用,为有利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