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M)是梗死后心肌组织结构和心室功能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影响梗死后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是决定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1,2〕。在AMI的药物治疗中,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证明能够阻抑LVRM并降低病死率〔3〕。近年来,已有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有关此类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尚未进行,其对AMI后LVRM的影响尚未明了。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在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防治心脏与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及某些肾脏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虽然ACEI可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及缓激肽(BK)的降解阻抑LVRM,但由于ACEI不能抑制胃促胰酶等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途径转化AngⅠ为AngⅡ〔4〕,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ACEI的药理学效应。同时ACEI存在两个重要的副反应,即咳嗽和血管性水肿,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所以人们致力于寻找可完全阻断AngⅡ作用的药物,近年来,Ang Ⅱ受体拮抗剂问世并应用于临床,成为继ACEI后具有强大AngⅡ阻断效应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1 AngⅡ受体及其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目前至少已发现了3种AngⅡ受体(AT):AT1、AT2、AT3〔5,6〕。已知的AT1受体的作用包括:促平滑肌细胞收缩、醛固酮释放、儿茶酚胺释放、体液调节以及促进心室肌和动脉壁细胞的增殖肥大等〔7〕。而AT2受体似乎具有与AT1受体相反的调节功能。它的激活可产生血管舒张,抑制细胞生长分化,促尿钠排泄,并产生NO、前列腺素、缓激肽。但AT2受体仅在胎儿生长发育中表达,出生后,AT2受体表达即关闭。AT1受体拮抗剂通过与AT1受体上跨膜部位的氨基酸结合而阻止AngⅡ与受体结合,其对AT1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选择性和特异性,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了AngⅡ的心血管效应〔8〕。与ACEI不同的是其在阻断AT1受体的同时刺激AT2受体的表达,从而激活AT2受体抗心肌和血管增殖的效应,故在药理学机制上AngⅡ受体拮抗剂较ACEI有更好的阻抑LVRM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选择性 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 ARB)以及合用时对心肌梗死 ( 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 2 4小时的 SD大鼠被随机分至 B组 (苯那普利 2 m g/ kg/ d)、V组 (缬沙坦 15 mg/ kg/ d)、B+ V组 (苯那普利 1mg/ kg/ d+缬沙坦 7.5 mg/ kg/d)和 C组 (空白对照组 ) ,假手术组 ( S组 )作为正常对照。治疗 6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非梗死心肌胶原含量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ACE)、血管紧张素 ( Ang )、醛固酮 ( Ald)的活性或含量。结果  MI后 6周左心室 ( L V)、右心室 ( RV)重量以及右心室与左心室重量比、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 C组比 S组 ,P<0 .0 5 ) ,苯那普利、缬沙坦及合用均显著降低以上指标 (与 C组比较 ,均 P<0 .0 5 )。 C组心脏局部 Ang 、ACE和 Ald较 S组明显升高 ( P<0 .0 1) ,三种治疗组均使其显著降低并恢复至正常 (与 C组比较 ,均 P<0 .0 1;与 S组比较 ,均 P>0 .0 5 )。结论  l.心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AS)在左心室重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ACEI、ARB均有减轻 MI后左心室重构方面的作用。 3 .合用 ACEI与 ARB具有良好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讨转换酶抑制剂及ATl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 ngⅡ)受体的作用.方法:SHR与WKY大鼠服用两种不同药物(benaxepril和losartan),检测动物肾皮质AT1 mRNA表达情况和AT1受体密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benaxepril或losartan后检测血小板AT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HR喂用benazepril后肾脏AT1 mRNA和AT1受体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而喂用losartan后肾脏AT1 mRNA及AT1受体密度则明显降低.SHR肾AT1受体密度在benazepril组无明显变化,而在losartan组明显降低.相应的高血压患者服用benaxepril后血小板AT1 mRNA无明显变化,而losartan组benaxepril后血小板AT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AT1RA能下调AngⅡ受体密度而ACEI则无此作用,ACEI和AT1RA对肾皮质RAS系统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测定人血小板的AT1 mRNA是反映AT1受体状况的有用指标 .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村(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具有降压平稳、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耐受性好等优点,且有延缓甚至逆转心室重构、降低血尿酸、改善血管运动功能等降压以外的作用。本主要就ARB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24小时的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缬沙坦组10 mg/(kg·d)、依那普利组5 mg/(kg·d)、心肌梗死对照组和未结扎冠状动脉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10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胶原容积分数及形态学检查,用羟脯氨酸法测定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胶原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结果:心肌梗死后10周各组存活动物为缬沙坦组8只,依那普利组7只,心肌梗死对照组7只,假手术组9只.心肌梗死对照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左心室胶原容积百分比和无小血管区胶原容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及血浆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值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依那普利组中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呈正相关(r=0.82,P<0.05),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压呈负相关(r=-0.79,P<0.05);血浆PⅠCP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正相关(r=0.72,P<0.05),PⅢN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相关(r=0.32,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改善兔血流动力学参数、抑制心肌纤维化,二者单用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左心室收缩期末压有相关性,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是心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血浆PⅠCP、PⅢNP可作为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ATⅡ受体拮抗剂与ACEI在心脏重构、心力衰竭防治中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已证实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 (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逆转心脏重构是防治 HF的重要途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 HF的作用已被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 ,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在这方面的作用近期也逐步得到了肯定。本文就 Ang 受体拮抗剂与 ACEI在心脏重构、心力衰竭防治机制及结果的异同进行综述。1  Ang 受体拮抗剂与 ACEI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HF机制的比较目前证实这两类药物逆转心脏重构和防治 HF机制的异同有如下 :(1) ACEI通过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Ⅱ)生成,血管紧张素AT,受体拮抗剂(ARB)能阻断AⅡ与ATl受体结合,故均能抑制AⅡ的致病作用。这两类药除能有效降低系统高血压外,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在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胶原的作用,以观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否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保肾作用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胡伟新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慢性肾衰中图法分类号Q51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延缓慢性肾衰(CRF)进展的重要手段[1],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  相似文献   

10.
自1898年从肾皮质分离出肾素以来,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即成为高血压及高血压所致心肾损害研究领域的主要热点.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 ,保护肾脏 ,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 ,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的产生 ,ATⅡ受体拮抗剂 (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 ,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 ,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 ,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 ?本文从ACEI、…  相似文献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F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很难治愈。目前,大家都把兴趣集中在针对发病机制的新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都成为了预防心房颤动的新型药物。现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回顾了大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危心房颤动人群(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虹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3):165-16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阻断RAAS的两类重要药物,它们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大量证据均已证实ACEI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近年来的一些试验如VaL-HeFT、CHARM、OPTIMAA和VALIANT确定了ARB在心衰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推荐ARB用于心衰又不能耐受ACEI者,对于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可选择ARB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心室重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心肌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和心肌间质的纤维化(包括负荷加重的左心室和正常负荷的右心室)两部分,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左心室重构是指左心室几何形状的改变,即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重要突破之一就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不是决定心肌间质纤维化与心肌重构的决定性因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循环和局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有关.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抑制该系统的活性有助于心肌纤维化的逆转,本文综述近两年来该领域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在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维持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9例Ⅳ型或Ⅴ型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感染合并症或并发症)在诱导治疗2~4个月后仍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予以ACEI(洛汀新或蒙诺10~20mg/d)和ARB(代文80~160mg/d或科素压50~100mg/d)联合治疗。结果经过诱导治疗,9例患者中无一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无效(NR)4例,24h尿蛋白仍>3.5g(除1例外),但低补体血症纠正,2例ANA转阴、5例Ads-DNA阴性,感染治愈。经过ACEI和ARB联合治疗,6个月时CR者2例、PR者7例,有效率100%。泼尼松的用量从(32.5±4.6)mg/d减量为(15.0±2.5)mg/d,两者比较P<0.05。结论ACEI和ARB联合治疗是狼疮性肾炎维持性阶段治疗较为可行的方案,明显提高缓解率,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7.
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选择性结合,从而阻止多途径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综述了该类药物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禁忌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与蛋白尿是促进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renalfailureCRF)进展的二个重要因素[1]。既往曾经认为降血压药物延缓CRF进展主要源于其降压作用,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和促进一氧化氮(NO)产生,因而,ACEI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要优于其它降压药物[2]。新型降压药物选择性AngⅡ受体拮抗剂(AngⅡreceptorantagonists,AngⅡRa)可以通过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结合阻断AngⅡ的作用。那么,AngⅡRa是否与ACEI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9.
王若琦 《心脏杂志》2007,19(1):102-10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临床综合征。近20年来,随着对CHF认识的逐步深入,研究者提出了“神经内分泌模型”,认为CHF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具有心血管毒性的生物活性介质过度表达以及相应的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的生物活性介质减少的综合作用的有关,并且确定了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药物联合应用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本文所论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即是这一模型的临床应用。在现阶段这一联用被认为是颇有疗效的。但是,必须指出,任何单一的模型都是远不能够全面解释CHF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攻克CHF这一心脏病学的最后堡垒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探讨转换酶抑制剂及AT1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的作用。方法:SHR与WKY大鼠服用两种不同药物(benaxepril和losartan),检测动物肾皮质AT1mRNA表达情况和AT1受体密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benaxepril或losartan后检测血小板AT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HR喂用benazepril后肾脏AT1mRNA和QT1受体密度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