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白肉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紫芝、赤芝为参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白肉灵芝的营养成分、多糖、三萜、总皂苷、灵芝酸A、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品种灵芝提取物的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白肉灵芝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2%~19.02%、113.61~163.51 mg/g,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含量分别为0.99%~1.42%、1.22%~1.40%、0.069%~0.084%,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13.61~163.51 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白肉灵芝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3~0.19和0.54~0.89 mg/mL,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芝。本研究为白肉灵芝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灵芝固态发酵菌丝体多糖和三萜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和三萜含量为指标,探讨了8种灵芝菌株固态发酵菌丝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固态发酵菌丝得率、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差异较大,紫芝菌丝得率最高,达到了21.66%;云芝单位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为8.16%;赤芝和树舌灵芝单位菌丝体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1.13%和1.08%。8种灵芝菌株中紫芝单位培养基的多糖产量最高,达到了0.996%,赤芝单位培养基的三萜产量最高,为0.173%,因此紫芝适合于固态发酵生产灵芝多糖,而赤芝适合于固态发酵生产灵芝三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海南栽培灵芝与野生灵芝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乙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8nm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结果:栽培海南赤芝的总三萜酸含量为1.96%,栽培信州赤芝的总三萜酸含量为1.29%,野生海南赤芝的总三萜酸含量为1.65%,野生黄边灵芝的总三萜酸含量为2.23%。野生海南灵芝的总三萜酸含量为2.00%。结论:栽培海南赤芝的总三萜酸含量高于野生海南赤芝及栽培信州赤芝,但低于野生黄边灵芝及野生海南灵芝。为灵芝的栽培和开发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芝子实体的干燥方式和生长阶段与其营养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收幼菇期、快收边、收边、灰底、开始喷粉阶段的新鲜紫芝子实体,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对比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烘干紫芝、赤芝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干燥方式对营养成分含量和活性的影响分析:冻干紫芝的脂肪、粗纤维、总三萜、锌的含量分别为11.9~21.8 g/kg、57.2%~59.9%、0.838%~1.050%、26.7~33.2 mg/kg,冻干紫芝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0.24~0.59 mg/mL,明显高于烘干紫芝和赤芝。从紫芝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活性分析:随着紫芝的生长发育其营养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生改变,冻干紫芝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在2.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小为:开始喷粉>快收边>幼菇期>灰底>收边;幼菇阶段冻干紫芝的总糖、蛋白质、总氨基酸、亚油酸、铁、锌含量最高,分别为8.217%、166.1 g/kg、146.3 g/kg、69.3%、205.0 mg/kg、33.2 mg/kg;灰底阶段紫芝的多糖、总三萜、锌含量及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较高,分别为1.438%、1.050%、28.3 mg/kg、75.6%。【结论】采用冷冻干燥的方式更有利于紫芝营养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保持,幼菇期和灰底阶段的紫芝在营养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提多糖及醇提三萜的方法,分别利用苯酚-硫酸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一种徐州紫芝子实体中灵芝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通过酸水解多糖可知,紫芝多糖主要由木糖(Xyl)67%、葡萄糖(Glu)29.6%及阿拉伯糖(Ara)3.4%组成。通过对紫芝菌丝体生长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可知,菌丝生长最佳配方为(g/L):葡萄糖+玉米粉10+10,大豆粉6,硫酸镁0.5。利用不同碳源对紫芝菌丝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可知:紫芝菌丝发酵液中胞外总三萜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多,第4或5天含量达到一个峰值,最大峰值为2.80 mg/L,之后总三萜含量在缓慢下降,在第9天胞外三萜含量出现第2个峰值,最大峰值为2.43 mg/L。当在大米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玛卡粉时,第5天发酵液中胞外总三萜含量达到3.15 mg/L,比不添加玛卡粉发酵液中增加12.5%,第9天发酵液中胞外总三萜含量达到3.27 mg/L,比不添加玛卡粉发酵液中增加34.5%。  相似文献   

6.
采用部分酸水解耦合PMP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个不同灵芝(赤芝)孢子粉样品中多糖进行检测和指纹表征,研究建立灵芝孢子粉多糖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特征指纹峰,同一产地不同批次产品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7,不同产地产品间的相似度大于0.8;赤芝孢子粉与其他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的灵芝类产品的多糖指纹图谱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些相似性和差异可作为灵芝孢子粉产品质量监控、与其他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的灵芝类产品的区别鉴定以及灵芝孢子粉的真伪与掺假检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管碟法实验了赤芝发酵液中胞外三萜对大肠杆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G+),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赤芝胞外三萜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该赤芝胞外三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mg/mL;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mg/mL。此外,该赤芝胞外三萜的抑菌成分在40℃和60℃下(处理2h)较稳定,但在80℃和100℃温度下,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紫芝胞外三萜物质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紫芝发酵液物质,从中制备了胞外三萜,采用管碟法试验了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黑曲霉和青霉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芝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较弱.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紫芝胞外三萜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0、30、60mg/mL,对黑曲霉和青霉的最小抑茵浓度分别为120、60mg/mL.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来源的三种泡菜进行乳酸菌分离,并应用16S-23SrDNA间隔序列扩增指纹图谱结合16SrDNA测序对分离株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68株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的产酸细菌中存在7个不同的分子指纹图谱(A~G型),其中杆菌指纹图谱为A、B和D型,球菌的指纹图谱为C、E、F和G型,不同来源的泡菜样品中乳酸菌谱型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52.3%(193/368)菌株扩增指纹图谱属于E型,显示了E型菌株是泡菜中的优势菌。从不同指纹图谱的菌株中随机挑取25株分离株进行16SrDNA扩增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表明A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B和D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casei;E和G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coccus lactis;C和F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Enterococcus sp.。在三种泡菜样品(a、b、c)中存在不同的乳酸菌种群构成,其中样品a和b菌群构成较为接近,而样品c中的菌群与a和b在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泡菜发酵剂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有机酸液相指纹图谱鉴定山葡萄酒及其露酒原汁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钾(0.02mol/L,pH2.9)-甲醇(98∶2,v/v)为流动相,210rnm检测波长,测定不同品种山葡萄原酒及不同原汁含量山葡萄酒及其露酒中的有机酸,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山葡萄原酒有机酸标准指纹图谱,分析不同原汁含量山葡萄酒及其露酒有机酸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关系.结果表明,10种不同品种(双红、双优、左优红、北冰红、公酿一号)山葡萄原酒指纹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在0.877以上,表明所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是有效的,可较好的反映山葡萄酒的品质;原汁含量为0%~100%的山葡萄酒及其露酒相似度变化为0.144~0.885,变化显著,依此建立起的不同原汁含量与一定相似度值域范围的对应关系,可限量鉴定山葡萄酒及其露酒的原汁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易行,为鉴别山葡萄酒及其露酒的品质和真伪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酸浸高压法对未破壁灵芝孢子中灵芝多糖、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及已破壁的灵芝孢子进行含量比较。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的灵芝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的灵芝总三萜含量进行测定;以麦角固醇为对照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的麦角固醇含量进行测定,根据结果对三种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灵芝孢子,其灵芝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及已破壁灵芝孢子,其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灵芝孢子。酸浸高压法可作为一种新的灵芝孢子破壁方法,该法获得的灵芝多糖、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去壁灵芝孢子粉与破壁灵芝孢子粉为原料,探究不同孢子壁加工工艺对灵芝孢子粉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对比了两种灵芝孢子粉的水分、灰分、膳食纤维、蛋白质、总三萜、总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主要指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去壁灵芝孢子粉在灰分、水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总多糖、总三萜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是2.227%、8.810%、15.922%、12.129%、2.556%、6.744%,均高于破壁灵芝孢子粉,其中总多糖含量较破壁提高了近12倍。三萜的色谱图显示,去壁孢子粉中含有更丰富的萜类物质。对比两种孢子粉醇提相与水提相的抗氧化活性,去壁灵芝孢子粉醇提相显示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在2 mg/mL的浓度下,总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114和89.860%;在0.5 mg/mL的浓度下,其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9.714%,与同浓度下VC阳性对照组结果相当;在10 mg/mL浓度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4.301%。因此,去壁技术提高了灵芝孢子粉中关键物质含量,增强了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灵芝菌丝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正交试验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50 min、pH 8、料液比1∶40(g/mL),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三萜平均提取率为0.76%;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响应面试验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42 min、pH 8、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平均提取率为1.09%,与最大预测值1.13%相差0.04%。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可靠,可为灵芝三萜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HPLC法研究了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胞内外麦角固醇的含量,经紫外全波长扫描,确定测定波长为282mm,研究表明:此方法测定麦角固醇含量最大标准偏差为O.92%,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28685x-382.61(R=0.9998),该回归方程在20~500嵋的范围内。精密度试验,灵芝真菌发酵胞内外麦角固醇含量RsD分别为O.40%和1.96%,说明此试验设计条件精密度良好,经加标后,麦角固醇的回收率在96.82~102.50%之间,表明此方法用于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含量准确、可行,经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至120h,麦角固醇含量增至最高,胞内含量达到O.64mg/g,胞外含量达到0.07mg/mL。  相似文献   

15.
祁勇刚  陈璐  王常苏  高冰 《中国酿造》2013,32(1):100-103
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灵芝纤维素酶的分泌进行了研究.以菌丝体量和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0g、萌芽米4.5g、豆粕6.0g、酵母膏0.3g、KH2PO4 0.15g、VB10.015g、MgSO4·7H2O 0.75g、自来水150mL.在此基础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等量的滤纸浆,结果表明:添加0.5g滤纸浆的发酵液是基础发酵液的滤纸酶活(FP酶活)的8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x酶活)的1.6倍.以萌芽米作为灵芝液体发酵碳源,结果表明:灵芝不利用γ-氨基丁酸.该研究提高了灵芝多糖量,减少了黑曲霉用量,为提高木瓜灵芝果醋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灵芝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并对人工栽培与野生灵芝的活性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人工栽培灵芝时一些有效成分的失衡,并为进一步研究灵芝药理作用机制、改进生产工艺及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灵芝三萜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于发酵培养物中灵芝三萜含量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酵母粉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优化发酵条件为:过60目筛的三七渣,酵母浸出粉添加量2.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5%,培养基初始含水量65%。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培养物中灵芝三萜含量为0.37%。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赤灵芝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评价三萜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化酶的抑制效果。采取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赤灵芝三萜得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赤灵芝中三萜类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脂肪氧化酶为生物靶分子,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探究三萜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75%、提取次数3次和提取时间1.5 h;在这些条件下,总三萜得率为1.04%;从赤灵芝中筛选出5种脂肪氧化酶抑制剂,5种化合物对1.0 U/mL脂肪氧化酶活性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的强弱顺序为灵芝酸B(52.64%)>灵芝酸C2(40.21%)>灵芝酸D2(31.25%)>灵芝酸F(12.69%)>灵芝酸A(10.82%)。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筛选赤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以赤灵芝三萜的生产制备;赤灵芝中三萜类活性成分可抑制脂肪氧化酶,表明有缓解炎症的功效,研究结果可为赤灵芝中抗炎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