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ullerene[60]功能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ullerene[60]多氢化物可望在储氢材料方面获得应用前景,C60H36催化分解可望出氢气。Fullerene[60]的多硝基化合物可望作为含能材料的添加剂。这方面的研究是Fullerene化学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新型碳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勇胜  徐庆  陈文 《材料导报》2001,15(5):50-51
评述了讨论了卡宾,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等新型碳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质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贮能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超  剧霏  侯海燕  朱冬生 《材料导报》2005,19(Z2):261-264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节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贮能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能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高效贮能相变材料的开发.介绍了贮能技术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特别是相变贮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相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相变贮热材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相变贮热材料的特点和种类,讨论了固液相变、固固相变贮热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富勒烯(C_(60))、纳米金刚石(Nano diamond)、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石墨烯(Graphene)等的相继发现和相关制备技术的成熟,纳米碳材料作为润滑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介绍了纳米碳材料的分类及其制备方法。其次以C_(60)、纳米金刚石、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固体润滑薄膜和润滑填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C_(60)等纳米碳材料的减摩抗磨机制。最后,指出了C_(60)等纳米碳材料作为润滑材料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它们在未来摩擦学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C60-C70涂层对45#钢的激光增碳强化机理对强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分析表明:C60-C70涂层使45#钢产生增碳强化区,得到了近似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定向凝固组织,由细小的马氏体[M]及莱氏体[Le]组成,M中分布着大量微米级的多边形弥散相,并生成了由不同位向的碳化物细针束构成的组织.淬火后达到的平均硬度为HRC63.8,深冷处理后,平均硬度可达HRC65.4  相似文献   

7.
固固相变贮能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固固相变贮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详细讨论了其分类、性能及优缺点 ,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将纳米C60/C70直接引入到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合成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用共聚物配制清漆,测定了固化后漆膜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泽.时间变化曲线。探讨了共聚物抗紫外线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蒙脱土纳米复合贮能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AM ) /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用XRD、IR、DSC等方法对其结构及贮能性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材料是一种纳米复合贮能材料 ,不仅具有较高的相转变焓 ,且塑晶失重现象较弱 ,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军事领域重点发展的新型含能材料。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纳米级到原子级上的反应性组分的紧密混合,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反应活性高、扩散距离短、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很大等优点,促进了复合含能材料的快速燃烧和高效能量释放。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高能量密度以及高能量释放速率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研究发展迅速。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流体法等;新型的制备方法有喷雾闪蒸、两步法、自组装法等。另外,将多种制备工艺相结合以制备性能更优异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也是一种途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体系主要有四种:(1)单质炸药/氧化剂分散在连续介质中的纳米复合材料;(2)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s);(3)碳纳米管基复合含能材料;(4)纳米多孔硅/氧化剂复合含能材料。根据不同复合体系的反应物特点,需要选用适宜的制备方法,同时,不同的复合体系也有其适合的应用领域。本文从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复合体系及其性能两方面,详尽地介绍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常规制备方法和新型制备方法,并归纳了四类主要复合体系的组分特点及典型配方性能。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改善润滑体系是摩擦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富勒烯和碳纳米管改善流体润滑体系、固体润滑体系(固体膜、碳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润滑体系)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可使体系的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减小、硬度增大,从而优化摩擦性能.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有成为"分子滚珠(轴)"润滑添加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开发和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稀土/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和镍/镁基储氢复合材料的主要种类、吸放氢性能和相关的制备工艺,简要分析了钛、铁、钒、锆/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在储氢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纳米结构炭材料的储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由于传统的储氢材料和储氢技术达不到氢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实用要求,储氢问题已成为氢能应用中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各种新型纳米结构炭材料的储氢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很大的分歧。通过综述国内外近几年来各种新型纳米结构炭材料如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纳米纤维以及炭纳米纤维等的储氢研究进展,指出了这一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储氢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纳米结构炭材料的评价以及储氢机制和吸附位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15.
李彦山  汪树军  史全  梁文章 《功能材料》2015,(6):6008-6014,6019
潜热储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储能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存储密度高、相变时保持温度基本不变等特点,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表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从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几方面总结了储能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吸波材料研究动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和新型吸波材料,包括吸波涂层材料如铁氧体、纳米吸波材料、手性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波材料、等离子吸波材料及结构型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a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 has been fabricat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and polyaniline (PANI) on a carbon foams (CF) to improve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as-prepared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ultant material exhibited a high gravimetric capacitance up to 467.1?F g?1, higher energy density of 104. 2?Wh kg?1 and power density of 3000?W kg?1 at a current density 3?A g?1 when the electrochemical doping time of PANI equals to 20?min. Furthermore, it appeared a good cycling stability with capacitance retention of 94.5% after 10000 cycles.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carbon nanostructure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ctive materials CNTs and PANI. It indicates that this novel CF/CNTs/PANI-20 composit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相似文献   

18.
19.
Carbon nanotubes (CNT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electrical,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allow a number of excit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NT–polymer composit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i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e) properties. Various functionalization and fabrication approach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eparation of CNT–polymer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We tabulate the most recent values of Young's modulu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for various CNT–polymer composites and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Finally, we give a future outl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NT–polymer composites as potential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flexible electrodes in displays, electronic paper, antistatic coatings, bullet‐proof vests,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s for aircraft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