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其病理学上以黑质致密层和蓝斑核神经元变性以及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的形成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跨突触神经元变性,是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下橄榄核神经元联系环路受损而引起的下橄榄核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改变.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神经元肥大、空泡样变性和胶质细胞增生,特征性病理表现基于以下两点:(1)与神经元溃变不同,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被称为"跨突触变性",即下位神经元损伤引发的上位神经元的数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对于运动控制、药物成瘾、学习记忆等功能的调控至关重要[1]。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生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核相关受体因子(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1,Nurr1)蛋白对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存活和变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Nurr1在神经系统的表达、转录因子功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以及PD发病与干  相似文献   

4.
<正>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其神经变性特征为进行性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DA)神经元变性、缺失、以及神经元内出现由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组成的Lewy小体的形成。虽然家族性PD有一些基因突变基础,但大多数原发性PD病因不明,有多种机制参与DA神经元变性,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  相似文献   

5.
<正>帕金森病(PD)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的神经变性疾病。PD的致病因素有年龄、遗传、环境暴露因子、饮食与生活方式以及激素水平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介导神经元变性及凋亡,参与了脑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同时也发现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目前,小胶质细胞在PD发病中的作用已成为PD研究的热点。现对小胶质细胞在PD发  相似文献   

6.
<正>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由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下橄榄核神经元环路(又称Guillain-Mollaret三角)受损而引起的下橄榄核神经元继发性变性改变。此环路任何部分受损都可引起单侧或双侧HOD,其病理特征是胞浆的空泡变性、橄榄核体积的增大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除原发病引起的症状外,HOD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模型神经元病变时,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和MC6蛋白异常表达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PC1小鼠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各8只)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元变性过程中calbindin D28k及MC6蛋白表达,细胞骨架蛋白抗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2(MAP2)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NF)的病理变化。结果NPC1小鼠4周龄时,calbindin D28k表达为0·68±0·32,稍微高于野生型小鼠(0·53±0·20,P=0·665),以后5~8周龄的连续变化0·71±0·33,1·22±0·7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47和2·28±1·42(P=0·34,0·045)。NPC1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calbindin D28k蛋白表达增高,晚期表达降低。小脑白质、脑干、基底节和部分大脑中出现异常calbindin D28k蛋白颗粒和MC6蛋白。异常的MC6蛋白与calbindin D28k高度共表达。相同部位的神经元NF也明显病理改变。浦肯野神经元则没有发现MC6以及MAP2、NF病理改变。结论calbindin D28k在NPC1小鼠神经元变性早期可能有短暂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随着病程发展calbindin D28k表达异常,并与MC6蛋白密切相关。两者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相关。浦肯野细胞变性与MC6和MAP2、NF关系不大。由此推测calbindin D28k参与NPC1小鼠模型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机制;同时,浦肯野神经元变性、死亡的途径与其他的神经元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递质的失衡为主要病理改变。生长激素促泌素是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是目前发现的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GHSR)的唯一内源性配体,其与GHSR结合后会产生生物学作用,例如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促进摄食,调节能量代谢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大量的实验还发现在PD中,生长激素促泌素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促进多巴胺释放、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并能缓解PD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综述将总体介绍PD与生长激素促泌素的研究进展,并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坏死和患者脑内出现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特点。神经元缺失的同时伴胶质细胞反应,尤其是小胶质细胞激活,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可以介导活性氧产物,致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等相关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干预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助于阻止PD进程。本文综述小胶质细胞在PD中的神经破坏作用以及目前药物干预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早期生物学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人群患病率约为1%.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出现特征性包涵体--路易小体(LB)为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在以往的观念中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失去了再生能力,这是中枢神经损伤和变性后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类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干细胞,并应用于崭新的细胞治疗(cell therapy)中,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变性带来了光明。本文就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几类干细胞,诱导分化的途径以及在神经元损伤变性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2.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变性丢失,病因未明。近来神经元的细胞周期异常调控机制引起广泛重视,尤其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走向凋亡,该机制有助于对神经变性疾病细胞周期机制的理解以及为其提供治疗靶点。变性神经元在细胞周期G2/M期会发生阻滞,并与CDK家族和cyclin B等调控蛋白密切相关,从而揭示G2/M期阻滞、核内复制及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调控异常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目前,在我国PD的患病率为1.7%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D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进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导致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研究表明PD患者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主要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以铁沉积为特征的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同样发生于黑质DA能神经元,与P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是PD中铁沉积导致DA能神经元死亡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从铁代谢失调、脂质过氧化、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炎症反应以及针对铁死亡的药物在PD治疗中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神经元发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均以异常蛋白质聚集和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1].虽然细胞自身具备清除这种蛋白质的途径,但是当其产生速度超过清除速度时,将会聚集并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因此,寻找降解异常蛋白质的有效途径,对于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黑质内立体定位注射LP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星型胶质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以及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结果:星型胶质细胞在LPS注入黑质6h后表达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周时开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H阳性细胞数在2周时开始下降,4周后达到最低,2、4、6周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先于DA能神经元变性,在黑质炎症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OPCA23例报告     
<正>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Dejerina和Thomas(1990)首次报道以桥脑腹侧部下橄榄核及小脑皮质神经元丧失为主的-组遗传性神经病症。以后发现脊髓、延髓也可有损伤,出现广泛的神经元变性,因而Oppenheim(1984)等提出将其与Shy-Drager综合征,黑质纹状体变性-道归于多系统萎缩。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1985年~1999年住院诊治的23例OPCA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态反射障碍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为选择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残余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 小体)、纹状体多巴胺(DA) 含量下降.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多项研究认为免疫炎性机制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神经变性的发病过程[1-2].  相似文献   

18.
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又分两组,即激素治疗组(M组),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模型对照组(B组)术后不做处理。每组大鼠观察损伤后3d、7d、15d和30d。取脊髓损伤部位标本做光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正常神经元和变性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结果(1)B组在ASCI早期脊髓损伤区的灰白质被明显的破坏,有出血及坏死,可见多量空泡状细胞和溃变的神经纤维,部分组织液化。在损伤灶内见正常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数量稀少,多数神经元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乃至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疤痕,或者液化形成囊腔。病变常常累及对侧组织,而M组的脊髓损伤区组织结构的变化与B组基本相同。(2)在ASCI后3d,M组的正常神经元数量少于B组,变性神经元数量与B组相近;在损伤7d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B组的变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的同时,正常神经元的数量稍有减少,而M组的变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的同时,正常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结论(1)MP对ASCI后的继发性组织结构破坏无明显的改善作用;(2)MP在ASCI早期能促使神经元的死亡,但在后期能增加正常神经元的数量,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neuronal intranulear inclusions,NIIs)是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表现,尤其在三核苷酸重复疾病(triplet repeat disease)中更被视为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尽管分子遗传学研究已证实基因突变导致的三核苷酸重复的异常扩增引起了相应的临床疾病,但三核苷酸重复引起神经变性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对其在神经变性中的作用还存在很大争议,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研究可能对神经变性的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主要综述神经元核内包涵体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其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炎症反应能够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非甾体类药物的抗炎症反应作用可延缓PD的进展。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炎症反应在PD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