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测出.2003~2008年,我们对本院30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PAF的患者56例,统计24 h心房颤动发作的次数,房性早搏总数,观察心房颤动发作开始有无触发性房早。并测定其偶联间期(CI)及早搏指数(PI),观察房颤发作前的长短周期现象。结果 PAF共发作216次,其中164次房颤发作前可见触发性房性早搏(75.92%),其联律间期CI(346.7±38.5)ms及早搏指数PI(0.41±0.05),明显短于/小于非触发性房早(CI为412.3±40.2ms,P〈0.01;PI为0.56±0.07 P=0.002)。53.05%的PAF发生前存在长短周期现象。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大多有房早始动,且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更短,早搏指数更小,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存在长短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了解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生理性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6例无器质性病因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h监测,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进行统计。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大多数发作时心室率较慢;发作时间存在昼夜节律,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结论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心房肌、房室交界区生理性退行性变有直接关系,也提示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及隐匿性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标准,得出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发生特点和规律.结果 全组共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35例,阳性检出率为86.5%.休息和睡眠时段,无症状发作较有症状发作更易发生(Х^2=12.0591,P=0.0050).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海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16-2217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CHD)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结果 在80例CH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75例,占93.75%,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824阵次,每例发作1~23阵次,平均8.3阵次,平均ST段下移(0.15±0.06)mV;无症状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白天,发作高峰位于6~12 h出现最少;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心率越快,ST段下移越明显,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 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元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湘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37-3738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评价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06例无胸痛主诉但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Holter 检查,评价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对 TIB≥60 mm·min^-1·24 h-1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9(39/106)例TIB≥60 mm·min^-1·24 h^-1。对其中36(36/39)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1(31/36)例(86.1%)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5/36)例(13.9%)造影无明显异常。冠脉病变的程度与TIB的大小呈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TIB对心肌缺血的程度有一定的评定价值,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有一定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10年4月20日至8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84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小儿心肌损伤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患儿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人工测量 ST 段 T 波等各项指标。结果本组64例患儿中,14例出现在以 R 波为主的导联(I II avF V5)ST 段下移0.05~0.12 mV,T 波低平甚或倒置,2例出现室早,其中1例出现室早二联律,19例窦不齐,8例窦速,余21例正常。结论心电图改变与小儿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呈正相关,且心电图改变早于心肌酶谱.对小儿心肌损伤早期诊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的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确诊率。结果86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74.4%,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4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其中〈45岁年龄组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89、3.557、3.264,均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x^2=3.337,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做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天津医药》2005,33(12):773-77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的80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最多见的为QⅢ占63.8%,其他SⅠ58.8%。TⅢ47.5%,同时具备SⅠQⅢTⅢ者占35%。右胸导联V1-V6T波倒置占48.8%。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占38.8%,右束支阻滞占27.6%,ST段下移改变占27.5%。肺型P波仅占6.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晓芃 《江西医药》2012,47(5):406-408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入选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进行24h血压检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计算AASI.结果 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AAS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A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106例心动过缓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06例心动过缓的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根据心血管系统异常程度,有20例麻醉前放置临时起搏器,选用全麻;其余86例未放置起搏器,选择硬膜外加全麻,测定诱导后10分钟,切皮时,拔管时BP、HR、SpO以及围手术期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诱导后10分钟BP均下降明显,未安起搏器86例患者中,有26例心率低于60次/分,需要给阿托品提高心率,其中5例给阿托品2mg无效,改给麻黄素后心率上升>60次/分,1例心率<50次/分,给阿托品、麻黄素无效,停手术,次日放置临时起搏器后顺利完成手术,拔管时患者BP、HR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术前可视病情安置临时起搏器,并选用全麻或硬膜外加全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镇痛,减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后肺功能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经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30例生后接受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于纠正胎龄37周时进行肺功能随访.测定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阻力(Rrs)、每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及顺应性(Crs/Kg).结果 1.治疗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除Tptef/Te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ptef/Te为(39.45±1 3.77)%,明显低于对照组(59.16±22.65)%,P<0.05,有显著性差异.2.达峰时间比与机械通气天数、最高吸气峰压、最高呼气末正压、最高吸氧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 NRDS患儿经积极治疗肺功能在短期内未能完全恢复,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4.
孟锦  曲海波  李占全 《医药世界》2010,12(3):199-200
目的:探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囊袋出血的影响,从而来判断它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01/2009—12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患者95例资料,以是否同时行CAG分为造影组42例与非造影组53例,观察冠心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以及起搏器曩袋出血情况。结果:造影组42例患者中18例为冠心病,占44.4%。起搏器安置的囊袋出血情况:造影组为4例9.5%,非造影组为5例9.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增加囊袋出血,两者同时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卡托普利对28例10~12岁小儿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昼夜降压效果,随机分为2组口服卡托普利治疗。A组药物总量(2mg/kg)分2次在白天服用。B组药物总量分别于6:00,14:00,22:003次服用,服药前及服药4wk后分别进行ABPM。结果:A组白天血压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夜间血压与治疗前无差异B组昼夜血压下降平稳,白天与夜间血压均低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考察用药趋势,促进临床正确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方法根据我院 HIS 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资料,对2011—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11—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用药品种和规格非常稳定,麻醉药品用药金额与 DDDs 基本呈增长趋势,DDC 保持平稳。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进一步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监督管理仍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张勇  陈兆銮 《云南医药》1998,19(1):9-10
本文分析了35例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发现脑梗塞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而且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为6%,舒张压为7%,均小于10%,夜间/白天收缩压为9.94,夜间/白天舒张压为0.93,比正常值增高,说明本组脑梗塞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减小,为“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19.
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湘芸  朱智明 《天津医药》1997,25(12):710-713
用血脂康胶囊治疗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8周临床观察,结果示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TC-HDL-C)/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占95.5%、82.5%、85.4%和88.3%;平均降TC、TG、LDC-C、(TC-HDL-C)/HDL-C、升HDL-C分别为25%、35.6%、28.6%、31.2%和22.6%。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老年和94例非老年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和心律失常的类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减低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闷,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Ⅱ度和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中左房增大者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房正常组(P<0.05);老年组中LVEF<45%者室性心动过速、Ⅱ度和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比率明显高于LVEF≥45%者(P<0.05)。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其次是冠心病,左房内径增大可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